经济科学出版社微商城店铺主页二维码
经济科学出版社微商城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及监管策略

38.40
运费: ¥ 8.00
库存: 100 件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及监管策略 商品图0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及监管策略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总    序


迈克尔·波特把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财富驱动”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创新列为新发展理念之首,要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科技创新源于技术而成于资本,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历史上,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出现都离不开金融制度的创新、保障和支持。

为了充分挖掘和实现科技创新的潜在价值,需要给科技创新插上金融资本的翅膀。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需要科技与金融两大系统之间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是金融业的一种业态,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交汇融合的产物,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安排。科技金融是向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机构等的主体,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组成的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体系通过金融、财税、信用工具等组合,对科技资源的潜在价值和市场潜力进行估值和风险定价,进而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

科技金融不是简单地把科技要素、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等简单的堆砌起来,而是依靠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其有机融合。单纯的要素堆积无法实现科技与金融间的融合,也体现不出科技金融的深度。

科技金融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金融工具、一个产业、一个范式或一个政策。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的顶层设计,把众多科技要素、金融机构和工具、市场要素、政策等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健康成长。从系统工程角度看,完整的科技金融不仅包括科技要素和金融要素,还包括科技金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科技资源相结合。可把科技金融的结构归结为基于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而创新链并非空中楼阁,需要围绕创新链来完善资金链。但是,只有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还不够,还需要有服务链,也就是要打造“四链融合”。“四链融合”能检验科技金融的设计是否符合规律。其中,服务链是否形成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它是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重要润滑剂,如果没有完善的服务链来提升它们的水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仍然是隔离的,仍然不是理想的科技金融。所以,顶层设计上一定要为实现“四链融合”去构造符合科技金融发展规律的生态系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涉及人才战略、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协同融合,才能够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产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特征、风险特性和融资需求。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金融产品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活跃度不高等问题。应从顶层设计、产品创新、服务体系、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组成由金融、科技、管理等多要素,科技金融产业、现代科技服务业等多领域以及人才、政策、平台、机制等共同作用的多维度、多层次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4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持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高投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资源耗费加剧的粗放型低技术含量增长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不可持续。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使命。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呈加速趋势,以信息技术深度和全面应用为特征的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带动应用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新业态的不断出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推进。

发达国家经过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重新调整了经济战略布局,倡导制造业回归,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纷纷出台和实施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保持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继2012年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后,2019年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在实施“工业4.0”的基础上,新出台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提出《机器人新战略》和“社会5.0战略”,加紧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总体来看依然大而不强、强而不精,整体发展质量不高。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GDP增速从2010年的10.3%降到2018年的6.6%。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规律性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旧动能转换滞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生产要素赋能,同时也打破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为产业持续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研究更加深入,这些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正变得逐步清晰,客户用户画像、智能投顾服务、结合区块链技术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监控与管理已成为重要的金融科技应用,科技对金融的变革影响程度更深,金融行业发展也更依赖于科技进步。传统金融机构、新兴科技公司(互联网)、支持服务企业(通信、基础设施、专业服务)等通过科技驱动构建新的金融生态,包括移动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销售(基金、保险等),消费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征信与数据服务等业态。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金额已突破1万亿美元。花旗集团(Citigroup)研究报告显示,金融科技行业近年来吸引的投资额快速增长。人工智能伴随神经网络的发展,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金融科技将愈加去中心化、平台化和大众化,更好地解决传统金融领域中的痛点,如个性化服务、信息不对称等。

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无疑都需要创新赋能。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障碍主要是金融机构面临风险和收益匹配关系的选择。由于科技金融工作的着力点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资本化,即科创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恰恰是投资的高风险期,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低风险要求。

因此,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就是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投资风险,赋能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自然会融合发展。

尽管“科技金融”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国内被广泛提及,并频频出现在大量媒体和学术期刊上。但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适应新技术和新业态的科技创新与融资渠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依然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呈加速趋势下,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为此,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梳理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金融支持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通过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有效发挥金融体系的动员储蓄、管理风险、处理信息、便利交易、公司治理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系列丛书是在课题组承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面向“双轮驱动”的北京市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基础上的研究成果。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强劲动力,文化创新更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列丛书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其研究以金融为主轴,以驱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两轮高速有序运行为目标,构建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区域金融等协调发展并互为补充的应用场景,在政策激励、法规规范和制度保障的环境下营造出产业和成果不断转化的新时代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丛书按照预设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围绕相关内容展开分析、探索与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本系列丛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科技、文化、环保与金融之间的融合,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北京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受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依靠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智力支撑,而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又需要金融业的资金支持。具体来看,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内部如何创新金融组织形式、如何创新合作模式,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为商业银行建立推动科技金融服务的互动机制提供思路。通过研究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差异化的考核机制,以及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强化这些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并进一步研究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和风险补偿机制。通过研究银行如何开展对科技型企业的信用中介作用,有助于为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奠定基础。科技进步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互联网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随着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发展和成熟,与科技金融一样,文化金融也必将成为搞活文化企业的关键所在,并成为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文化金融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文化创新的关键环节。通过文化企业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一方面,不断推动了银行文化信贷产品的创新和保险、债券等一系列产品试点的创新;另一方面,也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搭起了一座座通向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因此,文化金融的提出以及全服务链体系的搭建,不仅是破解目前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的一个新突破口,更是全面推进金融创新工作的切入点。

在环境保护方面,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与碳交易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包括碳排放量的交易规则、碳排放量的交易场所,低碳经济型企业的发展等诸多问题,因此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推动传统金融向碳金融研究的转变。我国在碳金融上起步缓慢,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议价能力不够,谈判能力不强,因此通过对碳金融的研究从而充分建立起我国的“环境金融市场”以促进低碳经济型企业的发展就成为当前决定北京乃至全国实体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系列丛书研究成果将更有效地服务于北京市的各项发展规划。通过对科技金融的研究特别是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和科技银行建立等问题的探究,对北京市政府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具有参照、引领支持和决策借鉴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模式的研究对北京市政府如何识别并规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文化金融的研究对市政府如何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对碳金融、环境金融、气候金融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如碳交易规则的制定、环境金融市场建立的探讨、低碳经济型企业的发展等,对市政府如何完善环境保护的金融机制,改善首都环境状况,促进首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与基础性支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金融研究点面结合,经过近六年的重点攻关,针对科技金融领域的若干重点、热点课题展开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科技银行的建设方案、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构建设计、碳金融机制的研究、气候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成果需要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从银行层面、企业层面、信用体系层面以及政策设计四个层面对科技金融学科方向作进一步细化,全面转化,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央财经大学科技金融课题组已经取得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在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低碳经济、碳金融、绿色资本市场和环境金融等重要领域已形特色鲜明的成果,为北京市、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支撑。众多的前期研究成果逐渐实现转化,真正发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科技系统、财政系统、金融系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参考了众多科技金融研究领域先行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王娟女士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她和各位编辑为本系列丛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系列丛书是课题组成员集体劳动与团队合作的成果,丛书中不足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欢迎更多的有志之士关注和支持新技术变革下的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


2019年9月9日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及监管策略

    

目    录








目  录CONTENTS







导论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历史演变及风险概说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缘起的考察与分析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镜像与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价值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政策与规范的评价

(2013~2016年)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政策规范的背景与现状

第二节  域外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定的分析与启示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政策与规范的评价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典型事件及剖析

第一节  网贷的风险典型事件及评判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风险典型事件及评判

第三节  众筹的风险典型事件及评判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规范及评价

(2016~2020年)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背景及政策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规范的分析与解读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的思考及评判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定位及风险治理审视

第一节  网贷(P2P)风险专项整治的省察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风险专项治理及反思

第三节  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及其规制政策的评价

第四节  虚拟货币的专项治理及政策的思考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与监控策略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现状与挑战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经验及监管策略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建议及风险治理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17714263030444651516474818196104112112119125127145145151158171175〖=〗


经济科学出版社微商城店铺主页二维码
经济科学出版社微商城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及监管策略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