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杂志店铺主页二维码
《商学院》杂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98.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400 件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0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1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2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3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4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5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图6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0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1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2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3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4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5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商品缩略图6

商品详情

图片

王恺

“正如柳宗悦所说,

中国是坐享大陆的泱泱大国,

这里地老石坚,祁寒酷暑。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陆上,

诞生了古老的茶树,

衍生出制茶、喝茶、品茶之法则。”

王恺,作家、资深媒体人。

历经十余年,寻访各大茶产地、茶人、茶空间,拿到一手珍贵资料,写就《茶有真香》。


图片

他从不辨茶之好坏的生手,变成茶汤略一沾唇,就能判断出茶地风貌和制茶工艺的老茶客,结合自身经验和多年研究,用这本书引领大家推开茶之门:

茶之历史——从唐至今,千年流转 

茶之风土——茶山种植、茶叶制作

茶之品饮——识茶、鉴茶、泡茶、品茶

茶道美学——茶器、茶席、茶会


图片

图片

这是一趟以茶为引,关照内心的认知之旅。

既学习茶知识,也在感知茶事间体悟传统雅事精髓,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于喧嚣世界寻觅一处宁静之所。

就让这本书,成为你“懂茶的开始”。


图片

现在购买,赠送定制款“千里江山图”茶巾一块

图片

今天,一条生活馆有幸邀请到了王恺老师,请他谈一谈这十几年来,从小白到老茶客的转变经历。

以下内容为王恺自述,根据采访原文编辑而成。


10年“茶之道”寻踪

从小白到老茶客,身与心的感悟之旅


图片

2010年,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期间,我们的主编朱伟,非常敏锐地感觉到中国茶的变化,所以当时让我去采访。最早的时候,我觉得这都是“骗人”的,为什么用同样的水泡茶,大家会泡出不一样的味道?

之前有人说:“日本有茶道,中国没有,中国人就是喝茶。”我记得朱伟当时对我说了一句话,现在都影响着我。他说:“如果一个人花了10年、20年、30年的时间在喝茶这件事上,难道这不就是他自己的‘茶之道’吗?”


图片

一条曾报道过的日本“如庵”

在这句话的影响下,我开始去各地去采访。当时去了日本、韩国,也去了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也就是“从外围来看中国本土的茶”,我们本土的茶这十几年的变化,包括审美体系、饮用方式等,跟外界的关系非常大。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京都的不审庵,一个几百年的茶庭,甚至⻘苔也已经有几百年了。当我们换上木屐,战战兢兢顺着⻘苔往里走的时候,你瞬间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精神性的东⻄。


图片

“如庵”

这种精神性的感悟特别有穿透力,能让你一下子明白——你可能在追寻一个几百年以来,在时光中不断流动的东⻄,而你感受到的,是它在当下的一个表演、一个体现。

比如说还有一次在杭州的净慈禅寺,一位中国台湾老师来做凌晨的茶会,我们半夜三点到,然后四五点钟开始喝茶,喝到天亮,看到小⻦在树上叫,看到寺院在阳光下慢慢展露出真正的面容。


图片

图片

一条曾报道过的凌晨举办的“静心茶会”

杭州净慈禅寺

当时茶会的老师很擅⻓泡乌⻰茶,乌⻰茶的香味体系特别复杂、迷人。我记得茶中有那种⻘苹果的花香,山林草木的香气,你会感觉五感慢慢地被打开了,先是嗅觉、味觉,然后视觉也被打开了,那个瞬间是喝茶才能带来的特别享受。

茶,正是通过一个个非常有穿透力的瞬间,让你通过自己的身体去认识它。而不是用耳朵去喝,不要道听途说,也不要用眼睛去喝,觉得它比较好看。

身体感官真正被打开的时候,我觉得也是开始走进茶世界的时刻。


图片

中国台湾的茶也很有意思,他们从日本和中国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中各自截取了一些东⻄,变成了自己的一个方式。现在,我们又反过来受到很多台湾地区的大师影响。比如我们现在茶桌上经常⻅到的公道杯,就是中国台湾的一个陶艺家蔡晓芳先生,最早把欧洲的奶杯变成公道杯。

讲回到内地,景德镇过去大家都是做碗、盘和花瓶,前些阵子再去,我发现因为茶具的流行,那里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太会做碗了,因为他拉不出来了,只能拉小杯子,但优点是它反而促进了茶具的精细化。

你会发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潮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努力。正因如此,成就了无数的人。


图片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讲:“韩国流行茶礼,日本流行茶道,中国人流行茶艺。”

后来发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韩国现在好的不是礼仪,而是器物的审美系统。大家觉得日本茶道现在很流行,但其实它也在衰落,它好的地方可能在于细节审美,比如庭院、器物方面的。而中国则是对茶本身的香味很重视。

当我自己走过10次20次,不断地去采访、去研究,会发现大家永远在互相学习和影响,这是一个“和”的过程,而不是不同的过程。


图片

在日本采访一个比较出名的设计师、陶瓷制作者的时候,他说自己受荷兰陶瓷影响很深,但其实荷兰陶瓷又是受了中国清代陶瓷的影响。当他的公道杯在中国开始流行时,很多景德镇的作者又去模仿他,这个传播路径就非常有意思。

他说:“大家永远是互相影响的,我们过去从中国学习了那么多东西,现在中国如果有陶瓷作者在学习我的东西,我一点都不在意,我觉得是件非常好的事。”我突然能明白说他这种不断“回游式”的系统,特别美好。

其实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国家的茶的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品饮方式和对器物的喜好,好处是它们在不断地流变,而不是凝固的。


图片

我很感谢那段时间,一开始是因为做记者,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人。接下来因为写得多了,业界的人都知道你了,即使我去陌生的城市,也可以找到一个当地很好的茶室。

这样一来,我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见识这10多年来中国茶的变化和走向。特别像金庸小说里的某个年轻人,有机会见识了各个流派,见识了这个拳那个剑。我们喝茶也是,见识了武夷山的茶、云南的茶,又见识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绿茶体系。通过茶,你又看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他们在这上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这10多年中国茶复兴过程中,我所耳闻目睹的变化以及身体力行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记录。

“祛魅”与“造魅”

用自己的方式与茶连接,不断求索

图片

我们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祛魅”和“造魅”的过程。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方面我们在祛魅,去掉很多传说或是花哨的故事。比如在茶城,很多店家都是给你讲故事,这个茶被某个大人物收了,那个茶传了100年,这个杯子多贵,可能有几万块钱,诸如此类。

首先,这个“魅”一定要去掉,因为我们跟世界联系的方式,都是用自己的肉身去连接,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方式。


图片

在连接的过程中,你又会发现有很多新的魅惑开始出现,这也是茶本身比较好玩的地方。

以当下大家热捧的岩茶为例,喝到一泡好喝的“牛肉”,你会问,为什么今年的好,去年的不好?是不是它的水分和土壤中间缺失了什么?又或是制作过程中师傅出了什么问题?这就形成一个新的“魅惑”。

书中我对岩茶有比较深的讲述。武夷山我去过很多次,每一次见不同的人,感受也会不一样。岩茶的体系,也不仅仅是(形成于)风土,它跟做工、天气、喝法、泡法都有关系。


图片

图片

一条曾报道过的“浮云堂茶书院”

去年,我跟一个好朋友在下雪之后,到西湖边的浮云堂泡茶。我们带着一泡非常好的岩茶,却怎么也泡不好,香味出不来,喝得特别闷。

后来我突然明白了,雪后风景虽美,但气压低、环境潮湿,茶根本升不起来,更打不开,再加上感官系统也打不开,自然难以泡好。

正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瞬间,让我感到在茶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无限走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又产生新的问题。

《茶有真香》

懂茶的开始

图片

这10多年,正好是中国茶产业复兴的过程,也不一定要用复兴这么大的词,但真的是茶的各个领域都在深耕的一个时代。

无论是茶的种植、茶的口味,还是茶具、茶空间,这些其实都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胆怯。如何把这十年、二十年,再上延到一百年两百年的茶写清楚?


图片

尤其两处特别难写,第一部分是如何把茶的“精神性”的变化写清楚。

茶是一个特别具有文人审美的东西,尤其是中国茶,我觉得中国茶在精神性上甚至超过了以茶道著称的日本,也超过了茶具做得很好的韩国。我们其实仍然是核心地位的国家。

图片

我们甚至在种植茶和制作茶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强调精神属性。

关于各地的茶的种植和制作的改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因为它首先是一个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再加上跟人文学科结合起来了,所以这一部分挺难写的。


图片

武夷山牛栏坑

中国人愿意为香付出很大的价钱,甚至付出几代人的努力,都要把茶的香味做出来。我们知道,武夷山人到了做茶的季节,深更半夜也是不能睡觉的,因为可能耽误了5分钟,这个茶就毁了。可以说无论是制茶还是喝茶,对香味的体系的追寻是中国人最认真、最卖力的一件事。

所以我觉得“茶有真香”,可能真的是中国人对茶认知的根本所在。


图片

带着疑问去接触茶的世界,特别容易被穿透。写书的过程我有很大的收益,解决了自己的诸多疑惑,相信很多也是大众的疑惑。

中国人喝茶很多是从茶城里学的,每个茶老板都有自己的说法,道听途说、约定俗成或者各种吹牛,因为它的商业性质比较浓,并不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茶,而是根深蒂固的谬论。

还是那句最古老的话,“授人以渔”。单纯讲故事或是教人泡茶,都不如告诉大家怎么来理解“茶”这件事。

图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每个个体与世界的接触方式和沟通方式都不一样,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开启属于自己的茶的灵魂,让它成为“懂茶的开始”。

退换货说明:

1. 本产品支持7天内无理由退货,但产品不得影响二次销售。运费由买家承担。

2. 因质量问题需申请退换货,请收到商品及时拍照,并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办理退换货服务。

3. 订单商品退款,我们会在确认商品情况后,5个工作日内为您办理退款操作,实际到账日以银行及支付规则为准。

《商学院》杂志店铺主页二维码
《商学院》杂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BMR2004
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