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杂志店铺主页二维码
《商学院》杂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中信出版 |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邵春堡著

64.30
运费: ¥ 0.00-15.00
库存: 53 件
中信出版 |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邵春堡著 商品图0
中信出版 |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邵春堡著 商品图1
中信出版 |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邵春堡著 商品缩略图0 中信出版 |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邵春堡著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书名: 未来引擎

定价: 99.00

作者: 邵春堡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2-12-10

页码: 46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48888



1. 这是一本介绍科技创新趋势和科技风险及应对的著作。
2.全景展现新科技革命的强大势头,帮助我们看清未来发展方向。
3.详细解读科技创新背后的关键因素,帮助我们掌握科技产生的规律。
4.全面分析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试图梳理通向未来的途径,勾勒朦胧轮廓,以便企业和个人把握发展机遇。
5.深度剖析科技带来的挑战和负面效应,主张用伦理道德、政策规章、法律法规进行干预,从而创建共生共赢的美好未来。
6.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渝生 作序荐。
7.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国际钢铁协会原副主席张晓刚,华润集团原董事会主席、中粮集团原董事长、中化集团原董事长宁高宁,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移动集团原董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尚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副主席张景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王庭大,国家公务员局原副部长级副局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杨春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学记,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叶自成,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徐晓林 共同荐。


用科技预测未来,比任何渠道和方式都更加可靠。
本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了科技创新在太空探索、量子通信、生命科学、深海探测、能源材料、数字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深度分析了本轮以数字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发生机制、发展趋势,以及对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引发生产力变革和数智形态生成等;探讨了科技伦理方面的前沿话题,主张用伦理道德、政策规章、法律法规,来化解和干预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潜在风险,创建共生共赢的美好未来。这些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科技工作者、工商业人士以及其他关心未来社会发展的读者站在科技视角,观察世界,思考未来,把握机遇。


荐一
尤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荐序二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自序 科技照亮未来

一章 科技的N个世界
跨越世纪——科技多点突破和众领域群发
宏观世界——在太空探索中逐渐打开
微观世界——量子力学的窗口透出亮光
生命世界——探索中缓缓揭开神秘面纱
地下世界——深海深地探测中开阔视野
能源材料世界——伴随生态建设重塑自身
数字世界——信息智能技术超群出众

第二章 新科技的革命节奏——以数字智能科技为例
汹涌的信息技术加速迭代
融合形成数字智能科技
科技与产业交互推进
向着未来强劲而持续地引爆

第三章 科技爆发的然
科技爆发的要素和特殊条件
社会需求驱动科技爆发
科创者的创造动能和特质
科技的客观规律

第四章 全新的样态
激增的特征
即用的机遇
融合的趋势
先的优势

第五章 巨大的推引力
新科技的强大远超过往
引发产业革命的价值
生活方式新变化
催生社会变革
萌动的思想文化新浪潮

第六章 生产力家族嬗变
劳动者的深刻变化
劳动工具的革命突变
劳动对象的活力和范围
三要素内部关系的变化

第七章 导向未来的链轨
以资源性、信息性、智能性为标志的数字化
以全球性、外太空、网络性为特色的空间化
以资本性、虚拟性、延展性、太空性为特点的时间化
以自动性、感知性、能动性为标志的智能化

第八章 数智形态生成
渐变到质变的社会发展
科技价值扩张升值的逻辑
数智形态萌芽的特点和转型
数字化防疫加速新形态生成
数字治理折射未来塑造
数字智能时代的方向和前景

第九章 共享发展基座
科技的通用性有利于科技普遍应用和共享
开放合作是扩散共享范围的重要条件
共享现象-共享经济-共享发展
共生、普惠、高效是共享发展的品质

第十章 对未来的挑战
新科技带来的异化现象
新科技及运用带来的挑战
长期存在的科技负效应和威胁
科技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科技负效应拷问社会责任

第十一章 平衡科技与社会
科技和社会互动的作用
科技与社会矛盾牵涉时间因素
科技与社会相互控制的关系
科技与社会的张力和对抗

第十二章 科技伦理的导航
科技的锋芒和任性需要伦理的平衡和引导
科技“能够的”与伦理“应该的”相统一
科技中立和自由的安全
坚守伦理原则是根本引导
政策杠杆干预化解科技风险
依法治理科技风险和问题

后记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邵春堡,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曾任国务院国资委局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和中国电信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
曾出版《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国资监管格局》等多本专著,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党建优秀读物一等奖。发表科技革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等文章数十篇,研究方向是科技与未来战略。


张玉卓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前,变革涌流席卷世界,迅猛发展的科技创新正以所有的程度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形态和走向。不断变化的世界,也为未来学提供了所有的研究领域和空间。立足世界趋势审视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引擎》从治理的角度为关注科技的公众提供了新的视角。

张晓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国际钢铁协会原副主席
春堡新著《未来引擎》抓住了人们关注的“未来”和“技术”这两个热词,利用技术开辟未来,期望未来体现技术价值,两者结合产生的梦幻般的神奇,足可以将原来追星的青年男女吸引到科技创造未来的方向上来,也能够把风投者和创新企业引导到新科技驱动的事业上。浏览这本书犹如奔赴在未来的路上,感受过程中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促动,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实际上正在将全社会置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之中,数字智能化的社会将是未来的大潮流。

宁高宁
华润集团原董事会主席,中粮集团原董事长,中化集团原董事长
科技通往未来,看似抽象,其实具体。邵春堡博士的专著兼顾两者,概述科技成就,归纳科技规律;预测科技影响,给产业和社会针对性启示。企业是科技向未来的中间站,既承接科技前沿探索,又担负转化、创新和实施重任。科技创新成了企业发展的一出路。过去企业创新多是跟随和同质化,差异化和原发性较少,未来企业创新应当超越承接,致力于科学至上、技术攻关、产品创新,这样才能借助科技,赢得未来。

尚冰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移动集团原董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未来引擎》涉及大量新科技,并将数字技术作为创新要素多、应用广、辐射效应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我认同作者的分析,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这轮科技革命的影响叠加形成强大推力,二是每项数字技术迭代形成内在驱动。数字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横向上,互联网、物联网、元宇宙,将形成全球实体和虚拟的广泛连接;纵向上,互联网的一代、二代、三代技术,将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网络成为基础的技术,连接成为普遍的现象。

张景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副主席
春堡博士的专著《未来引擎》,立意在科技塑造未来、影响世界,并用较为有根据的、潜在的、发展的科技去探寻未来趋势。这本书不只强调科技光鲜亮丽的正面,还针对科技的异化、负面、威胁,去分析科技与社会的张力和对抗,用科技伦理、政策监管和法律法规去引导和干预科技的走向,让其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个因素,就增加了预测未来更多的客观和清醒。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原董事长
春堡同志著述颇丰,这本新著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引擎,是很好的主题,也是公司发展的增长极。在企业创新的生产要素崭新组合中,将科技作为核心要素,就能更好地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化的逻辑发展。书中论述科技产业化和数字经济形态,就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的一种然结果和时代表达,随着众多科技的进化、融合和集成,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未来定会从科技创新中泛现。

王庭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面貌和格局。春堡同志的这本书在充分论述新科技革命的产生、特点和影响中,肯定新科技正在造福人类未来,同时直面新科技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和挑战,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深刻分析,并主张用科技伦理和适度监管去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推进,这将大减少消极影响,有力地扩展科技革命成果。读来颇有启发,愿向读者荐。

杨春光
国家公务员局原副部长级副局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理事长
春堡同志的专著《未来引擎》,牵涉科技、经济、社会和合作共享等内容,正好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的工作范围相吻合。作者作为我们促进会的副会长,也可以说为我们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开了个头,在此乐于将这本书荐给读者。

张学记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春堡博士的新著,把科技与未来产业、生活、社会、文化的关系,全景式地呈现出来,描述的四条路径令人关注:一是生产力嬗变将推动未来的奇迹般发展;二是社会将转型到数字智能新形态;三是锻造突显数字化、空间化、时间化、智能化的未来链轨;四是打造共享科技和发展的基座。这本书很可能为打开未来之门赢得密钥。

叶自成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邵春堡博士有宏阔的视野,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新现象、新发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未来系列研究的基本框架。这对他是巨大的挑战。经过三年艰苦的努力,他的《未来引擎》正式出版,《未来发展》也已脱稿,相信读者从他的“未来”著作中定能有所收获,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有所了解和把握。

徐晓林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
春堡同志在他的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善于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且都以一本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体现了他的理论素养和勤奋精神。这本书是他从事“未来战略和人类共同体”研究后的一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读来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所涉内容文理交融,对于青年学子拓宽视野、放眼未来大有裨益。



自序 科技照亮未来

现在人们不停地更换手机、电脑、软件等日常工具,更新购物、上学、开会、就医、就业、养老等行为方式。这些真实而繁华的现象,都是科技深水静流的变化。科技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科技在融入人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时,拓宽了人们对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生命世界、地下世界、能源材料世界、数字化世界等多个世界的认知,不断地带来惊喜和神奇。

曾几何时,科技还未列入国家和社会战略,一、二次科技革命,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未能深入影响到,距离百姓生活就更加遥远了。21世纪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决定的因素在于科技发生机制和科技影响环节。

科技发生机制有三个要素:一是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呼唤科技改变我们的落后现状,改善我们的生活;二是科技人员,尤其是科学家,靠自己的创造动能和特质,为人类的愿望和理想从事辛苦的科技研发;三是科技产生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科技由可能变为现实,全靠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这轮科技革命的爆发,就与几十年前甚至一个世纪前人们的愿望和社会需求不无关系,虽然它们没有直接进入科技程序,但是它们构成产生科技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土壤,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渗透科技的过程和目的。科技人员的创造动机、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是把社会强烈愿望和科技产生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桥梁。在长期艰苦的探索中,经过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的结合,使科学发现捷足先登,在此基础上,产生技术发明和创造,然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向着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科技的结果总会趋于和接近人们的愿望,毕竟科技也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但不排除有的科技成果难以符合人们的愿望;二是科学与技术乃至产业之间,并不总是按照次序出现和相互对应,不少情况是错位的。有的科学理论并未发展成实用技术;有的技术成果并不一定先有科学基础。因此在历史上就有科学革命或者技术革命。一般情况下,技术革命才能够带来产业革命。

科技对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产业的影响。科技成果出现后,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过程,特别是科技革命的强烈推动,高强度、大规模的产业化将形成产业革命,直接带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

二是对生活的影响。利用新科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一旦进入市场,将对大范围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产生积极影响。普遍和经常性地使用新的产品和服务,就在逐渐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新科技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导致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进而对国家和社会的制度、管控、治理发生影响,以致引发社会变革,引起分配、就业、消费等方面的革命。

四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科技对产业、经济、生活、社会发生影响后,各个方面因科技影响带来连锁改变,然间接地反映和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中,沉淀为一种精神。

科技的影响既涉及物质和经济方面,也有关社会和精神方面。利用科技既能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也能产出文化和思想产品。许多新产品和新工具中除了智慧性、技巧性的东西,还蕴含着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其中,科学更多地作用于思想文化,技术更多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这是由科学和技术两者的特性决定的。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形成科技。科学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原理,目的在于认知世界,解决理论问题;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在现有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改变现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在于为人类和社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属于科学,发明和创造属于技术。科学提供知识,并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并不断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近代以前,科学与技术各行其道,或者说以前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在两条轨道上并行;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两者相互转化和交织,彼此渗透和推动。人们顺理成章地将两者合称“科技”。没有科技的贡献,人类也许还在原始社会的黑暗中徘徊摸索。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开辟新的未来,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承担着塑造未来的神圣使命。

本书名为《未来引擎》,重在表述科技对未来的影响。科技如何预见未来,又会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可以肯定地说,用科技探测未来,比其他任何渠道和方式都更加可靠。著名哲学家休谟(1711—1776)描绘过他那个时代人们看待世界的被动心态。他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打雷?为什么地震?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我们既不能阻止这种伤害我们的事情发生,也不能预测它的到来。我们被悬挂在这充斥恐惧和未知的世界!”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或核心。“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智力上的愿望。” 然而,科学的目的不能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在科技出现前,人类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

真正改变愚昧无知局面的正是科学。牛顿的旷世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揭示了自然界隐藏着的数学原理。牛顿告诉人们,自然其实是用数学写成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从微观粒子到庞然巨物,从行星运转到苹果落地,都蕴含着数学原理。这预示着这个世界并不是无规律、不可知的,恰恰相反,它无比精确地按照规律运行,而且这个规律是可以被我们了解和掌握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等对话,构成了自然哲学的源头,甚至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称作“科学之父”“物理学之父”,但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自然哲学较多依赖一般经验与观察,而近代以来的科学更多依赖和借助仪器进行观察,通过实验得出事实与结论。因此,牛顿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的发现,是历史性和开创性的,带来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让人类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树立了人的尊严;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预示着科学时代的降临;为之后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牛顿等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后,马克思论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可见,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利于解释未知的事件,预测未来的世界。从此,科学和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现在的科技研发更多与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在密切配合和成果互用,科技对未来发挥着过程中的预见和成果利用后的影响作用。

我们要了解的世界、期待的未来,与有什么样的科技息息相关。虽然科技无法使我们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但是科技使得“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定有人能将它实现”这句话越来越像真理。有经济学家曾说,科技成果产生后,转化为产业一般还需几十年;科技革命较之常规科技有更强大和更深远的影响力。这次科技革命,除了对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产生传统影响,真正伟大的影响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深刻改变生产力要素及其关系。科技革命对生产的深刻影响,使机器人跻身劳动力队伍,劳动工具的智能性质超出其工具定位,劳动对象在扩大范围的同时具有了能动的活力,生产力家族的嬗变将导致近代以来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二是架设通向未来的四条链轨。科技革命塑造的未来社会特征,体现在数字化、时间化、空间化和智能化上。未来的世界,空间超认知,数字成标识,时间量子化,智能驭天下。

三是生成超越工业社会的数字智能形态。我们正在从工业社会转换到数字智能社会,它是由数字智能科技决定的。人类社会经历的经济社会形态并不多,转换社会形态是伟大的历史性事件。

四是奠定未来社会共享发展的基座。新科技的通用性、融合性、共享性,决定了未来社会发展将更多利用网络、平台、数据等,在全球化和开放性的环境中,将走出一条广阔的共享发展之路。

本书意义不仅在于描绘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还在于揭示社会对科技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与落后,科技的正面与负面,与其说是科技的责任,不如说是人类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只要给科技提出和平的、安全的、健康的、发展的社会需求,并在研发过程中积极引导和监管,就会大限度地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让科技朝着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方向演进。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有一些科技在整装待发,有一些科技处于默默酝酿之中,还有更多的科技在萌芽中。它们的使命在于播种未来,影响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永恒不倦地塑造着未来。

本书共十二章,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前四章,论述新科技革命,包括新科技的成就、革命性节奏、科技爆发的然和崭新特点;第二部分是第五至九章,剖析科技如何影响世界,包括常规推动力、生产力革新、特殊影响力、数智新形态和共享发展底座;第三部分是后三章,论述新科技重塑世界时所伴生的问题,以及如何用科学伦理积极导航,包括科技的挑战、科技与社会的平衡发展、科技伦理的引导。三个部分的内容关联递进,论述新科技革命、科技影响世界、科技伦理导航。

《未来引擎》希冀的直接作用,在于人们从这轮科技革命中看到未来朦胧的全新世界,并在已经开始的未来中,使更多的人理性对待新科技的利好和挑战,积极应对生产要素变化对劳动就业的渐进调整,顺应数字化转型,企业和单位能够借助技术、网络、数据支持的共享平台,开展新的生产和工作,并使每个人充满活力地利用新科技,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在迈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空间化、时间化的链轨上,做好准备和选择。

《未来引擎》希冀的间接作用,在于人们从新科技革命的引擎中,分别看到从数字经济到共享发展的“未来发展”,从社会组织到制度文明的“未来社会”,从危机潜伏到突破境遇的“未来人类”。期盼本书对笔者未来系列研究涉及的上述内容也能起到引擎作用,防止未来成为空想者的乐园,真正把未来前景建立在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的扎实基础之上,进而使未来少些战争,多些和平;少些灾难,多些安全;少些贫穷,多些富足,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向着人类共同体的方向挺进。
《商学院》杂志店铺主页二维码
《商学院》杂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中信出版 |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邵春堡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BMR2004
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