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自赫伯特·西蒙提出模块的“可分解性”并阐明模块化对于管理复杂系统的重要性,以及IBM按模块化准则成功设计出“360系统”并对计算机产业的设计、制造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之后,模块化作为一种集高效率与创新于一体的新的生产和组织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精密、高技术制造领域以及电信、金融等现代服务领域,以至于青木昌彦归结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的本质就是模块化,迄今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和不断强化中。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以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模块化技术得以广泛引入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等领域,并催生了大量面向外部契约供应商的外包子系统的出现,由此形成了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而模块化在重构产业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在基于知识、信息、能力等“异质”资源,不断通过价值模块的研发、重用、分解和整合,使传统集合型价值链趋向解构和重建,形成了由不同价值链纵向、横向、对角交织的立体全球化产业价值创造网络体系。由于在全球产业价值网中,价值创造的路径主要来自于各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价值环节共同构筑的关键价值区域。因此,适应模块化发展趋势,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强化关键价值区域在全球产业价值网中的地位,并分离产业价值网中的非关键环节(区域),是后发国家和区域突破全球价值链下先发国家主导企业的权力制衡,构建相对完整的自主价值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一种重要发展战略创新。
本书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系统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思维与方法手段,以综合分析相关理论与实践依据为起点,组织梳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结合时代背景与发展趋势,拓展研究的空间尺度,以及模块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个包含产品模块化、产业组织模块化、产业价值链模块化的关键价值区域生成与强化以及三者演化与联系的模块化三维研究框架,分析阐明其理论内涵、客观构成与基本特征,并构建其理论模型;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系统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管理科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产业价值网的形成演化机理及发展战略,产业价值网与模块化的耦合机理与互动关系,产业价值网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易与分工机制,作为产业价值网组织基础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产生的产业组织效应,产业价值网下以模块化生产网络生成价值权力的内在机理及其竞争力的决定机制,研究揭示产业价值网形成演化机理;设计推动产业价值网形成发展的发展战略、阐明其理论内涵与应用原则,并从操作应用层面系统分析推动产业价值网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协调机制、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思路;选择地处欠发达地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地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有关区域、产业进行实证研究与应用验证,阐释理论模型的实践内涵与应用的方法论思路,将这些区域、产业案例置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CAFTA升级版和国家产业创新升级的层面,研究构建基于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结论的系列性推动产业价值网形成发展的途径与政策措施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产业价值网形成演化机理与运作模式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方法论指导和政策措施参考,以更好地指导模块化条件下产业价值网的形成和发展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都得到有效、显著的提升。
本书作为契合模块化理论与价值网模型对产业价值网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进行理论与应用的尝试性、探索性研究,能丰富全球产业价值网下后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模式集合,为当前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代表的后发区域突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依托全球及CAFTA产业价值网实现价值权力跃升和跨越发展提供“战略创新路径”的实践参考价值,并能弥补当前模块化理论研究中关于全球产业价值网下后发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不足。当然,这一领域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与针对实践背景的应用研究,尚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值得更深入、更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简介
柯颖,毕业于南开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系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理论与产业发展创新实践。近年来主持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各1项等,在《中国工业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具有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与教学、科研工作阅历。
模块化、产业价值网与发展战略——基于后发区域的产业创新升级视角
柯 颖 著
ISBN:978-7-5141-9290-2
定价:98.00元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 经济科学出版社微商城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