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佳音店铺主页二维码
报佳音
主内书籍文创礼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寻找·苏慧廉(修订版)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66.00 7.5折 原价:¥88.00
运费: ¥ 7.00-20.00
库存: 30 件
寻找·苏慧廉(修订版)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商品图0
寻找·苏慧廉(修订版)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作者沈迦凭一己之力,历时六年,走访苏慧廉生活过的地方,找遍英美各大图书馆,利用口述和各种现存的档案文献资料,完整地书写了作为传教士、学者的苏慧廉精彩纷呈起伏跌宕的一生,还原了近代基督教在华的曲折传布、接受、互动生长的过程,也以苏慧廉一家这个个体的经历牵引出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折射出动荡时代教会、士绅、民间等不同权力的颉颃,社会思想的裂变,以及纷繁复杂的中西关系谜局。沈迦,温州人,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曾为记者、编辑,后创业经商,现居温哥华,从事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写作。著有《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寻找·苏慧廉》《一条开往中国的船》等。

关注沈迦、关注他追寻苏慧廉史迹,已有六七年。此书尚未成稿时,就曾有幸批阅书中大部分内容以及历史照片。我曾邀请诸多学者来seminar讲演,但最为另类却也最具专业精神的,则是沈迦的演讲,不仅吸引了我和学生,也吸引了史学专业之外的其他人。我感慨传主苏慧廉那样重要的史迹几近淹没;也感慨百年后终于有中国人重走苏慧廉之路,直至远赴英伦,寻访他最后的墓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史家门训,但像沈迦这样虽非史学出身,却为寻找百年前曾到他家乡传播火种的一位传教士,自费走遍世界,即使在我们这些以教授史学为生的人中,也已经非常罕见了。——朱学勤

中国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族群,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今天对利玛窦以来的传教士还缺少一个道歉,缺少一声感谢。在这一长串传教士名单中,苏慧廉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这部书忠实地记载了苏慧廉极不平凡的生命轨迹,值得一读。 ——马勇

l苏慧廉是英国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二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林建刚

 

自序: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主 要 人 物

 小 引

 第一章 陌生人(1861-1890)

第一节 温州城里的陌生人

1861 年  模糊的苏慧廉   呼召   偕我公会的中国版图  李华庆的生命与爱情

第二节 那时温州

小城图景  烟台条约  曹雅直独腿“开教”

第三节 苏慧廉来了

没有人期待他的到来  说温州话、做温州人   为温州话注音街头与教堂

第四节 甲申教案

十月四日晚  历史三调   玛高温登场   孤屿江心   钦此

第五节 荒野玫瑰

火光中的胸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金先生  白屋“达玲”谢福芸

第六节 第一个十年

教堂重建   到农村去  乐清传教站   神医苏慧廉

戒烟所与戚宅   调寄《茉莉花》  海生    十年成绩单

 第二章 客卿(1891-1900)

第一节 新十年的开端

海和德加盟   城西小诊所  香港惜别

第二节 回英述职

翻译四福音书   大英图书馆里的温州《圣经》   剑桥七杰与霍厚福

第三节 枫林迷局

一纸公告   枫林教案   温州堂审   捉放徐   踏访枫林

第四节 定理医院

一个叫定理的人 老照片  以定理之名

第五节 戊戌

北戴河的维新百日  莫理循  北京最后一晚  扩建城西教堂

第六节 世纪之交

两则书讯   方阵  第一次联区会议  红灯照、哥老会、神拳会  维新变法的反动时期

第七节 庚子年

出温州记  中国式告别   留守   世界传教大会  国变回温州  英雄与歹徒

 第三章 初熟(1901-1906)

第一节 或明或暗的新世纪

献殿大典   温州撞了瘟神   夏正邦去世   《新约圣书》

第二节 艺文学堂

新来的蔡博敏校长   艺文前身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X 先生   海坛山麓

第三节 开学大典

孙诒让年谱上的记录    李提摩太的演讲   合影    艺文新页刘廷芳

第四节 女性的天空

娒娒与妹妹    艺文女校   金达玲

第五节 温州医事

他叫白累德   外国包医生   温州来鸿   天职   为朗召拍照

第六节 转折

《中国传教纪事》   百年传教大会   温州功业   圣道公会

 第四章 山之西(1907-1911)

第一节 生命中的贵人

丁则良的明信片   文化传教   亦师亦友

第二节 山西教案

滴血的记录   何礁   从太原到山西

第三节 山西大学堂

共赢   两条路线的斗争   历史的安排

第四节 西学斋

侯家巷的早晨   西学斋   前任敦崇礼

第五节 太原生活

屋前的杨柳   主持西斋   Y.M.C.A.

第六节 一本破旧的《论语》/

苏慧廉与理雅各   网上淘书   烬余之书    牛津经典

第七节 洋人与大人

丁宝铨   夜宴   巡抚之死

第八节  苏家、翁家与渠家

常熟翁氏    寻找翁氏后人  翁万戈的回忆  花儿听渠川说往事   问答

第九节 学生与运动

学运发轫   塞西尔宴客

第十节 最后一课

蜡烛与空气   十年期满   移交    苏慧廉走后

 第五章  烽火(1912-1919)

第一节 北京女校

皇城根下   北京培华女中

第二节 逃难

逃难之夜   1912 年 2 月 29 日夜

第三节 托付

Lo 大人家世    Lo 府灾难    带枪的路熙   戒指   Lo 大人与 Kung 大人

第四节 华中联大梦

苏慧廉的新工作    百年大会上的议题   华中联合大学  《儒释道三教》

第五节 华工与青年会

赴法华工 青年会 抱犊崮余响

 第六章 牛津(1920-1925)

第一节 英国汉学

沃尔顿街上的“中文系”   牛津汉学

第二节 选举风波

北京的隐士   巴克斯豪举   尘埃落定

第三节 书斋里的革命

牛津圣三一   《李提摩太在中国》   遥望东方

第四节 翁之憙的旅欧日记

旅欧鸿爪   五月二日、周六、晴   布拉德莫路 4 号  徐树铮

 第 七 章   庚 款(1926)

第一节 悲伤的庚款

庚款与退款   蔡元培出场   中庸的建议   衮衮诸公   中方委员

第二节 威灵顿代表团

香港特别任务   礼查饭店  苏慧廉答记者问   海上踪迹

第三节 告别温州

艺文内争   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   花随梦已空   背影

第四节 苏慧廉与胡适

火车上的访谈   莫斯科插曲  伦敦迎接胡适  牛津地陪   台北纪念馆的偶遇

 第八章 暮年(1927-1935)

第一节 大地辙环吾倦矣

访学哥大   艺文复校   高徒费正清

第二节 告别

路熙去世   苏慧廉也走了  残缺的讣闻

第三节 苏慧廉之后

陈寅恪接棒   四海兵戈迷病眼   继任者 《中英佛学辞典》   重逢

  后 来

1948 年  1951 年  1972 年  1991 年  2009 年   2011 年

 

附 录

苏慧廉年谱简编

苏慧廉著述目录

参考文献

新版后记

1.

红灯照、哥老会、神拳会

 

一个周六,苏慧廉与山迩缦到外西溪传道。从码头到目的地要翻过一座山,到达山顶时,苏慧廉发现许多人聚集在一面大旗旁。

一位我已认识很多年的灰胡子老先生,他来自十英里外的一个村庄,过来对我说,这是一面造反的旗,显然由 The Red Lamp Society 树立。但没有人敢拔掉它,一是担心招来忌恨,同时也担心被抓,面临坐牢甚至以叛逆罪砍头的可能。

据我所知,The Red Lamp Society 没大的能耐,除了在本地制造动乱,而我们基督徒将是动乱的主要受害者。我还可以断定,他们在这里插旗是别有用心的,目的是使我们要去拜访的友好村与当局之间的关系陷入困境。最后,因不用担心被作为叛逆处决,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这面旗取下来,交给村里的地保,让他转交给知县。当然,更明智的做法是让地保本人将旗子取下,但中国的治安官与他的英国表兄是一样的。(难道还要我们对那过去一代人说三道四吗)他们往往是没事老找你,有事难找到。还有,我觉得旗放得越久,变数会越大。旗是昨夜插的,现在时间尚早,看见的人还不多。但很快,数百名村民(其中有些家在一百英里外的山底)将潮水般涌往温州。不能再拘谨了,我决心不让忠诚的中国人刚刚沐浴到的和睦惠风受到污染,不让这个在空中飘扬的灾难旗帜散布不和谐的种子。这面旗迅速到了地保手中,他带着它,往城里去了。 

苏慧廉笔下的The Red Lamp Society 就是“红灯照”,起源于山东、直隶一带,属地下民间组织。参加者多为底层的青年妇女。她们全身红色装束,手提红灯笼,故有此称。红灯照的首领叫“黄连圣母”,传说功法厉害。入了组织的妇女跟着这位大师姐习拳,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练习后,就能得道术成。一旦术成,便可步行水上而不湿。手中扇子一挥,则敌人大炮不响。右手的红灯投掷到哪,哪就是一片烈焰火海,其威力宛如现在的轰炸机。

今天看来很可笑的举动,在当时却广受欢迎。史家认为,当时因外国经济势力侵入,传统经济受到挑战,失业人数增加很多。这些底层人只知生活的不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更以简单的思维认为是受了外国的欺负。于是他们把一切的祸根,笼统归结到“洋教”上面。但是洋人的兵舰枪炮又着实厉害,于是他们想到封神西游在戏台上表现出的神通广大,希望借神力排外,以回应家国所承受的双重耻辱。义和团也正是利用这种群众心理,刻意塑造出这些“怪力乱神”来。当时类似的组织还有大刀会、小刀会、青灯照、黑灯照等。戊戌之后,地下的民间会社风生水起。

苏慧廉在《中国传教纪事》一书中,还提到一个“Ko-lao-hwei”的秘密会社组织。

昨天早上六个男人走进我的书房,事实上,他们属于两个独立的教派,互不认识。其中一个是属于内地会,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两者均来自楠溪的北端,他们此行目的是来报告,秘密帮会 Ko-lao-hwei 又在积极活动,并策划本月中旬发难,杀死所有基督徒,没收他们的财产。一位信徒用转弯抹角的方式成功取得一张敌人的印刷通告,这是一张反基督教的大传单, 他们准备十七日张贴,十八日起事。

苏慧廉现在已明白“Ko-lao-hwei”就是“哥老会”。其实他对此组织早有所闻,1890 年 3 月,他给《教务杂志》编辑部去信,指出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高老会”应为“顾老会”。《教务杂志》把这封来信刊出了。后来苏慧廉认识到,他的改错是越改越错,于是又给杂志社去信,认为正确的写法应是“哥老会”。

哥老会源于四川,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组织。其中有两支于1898 年转到温州永嘉楠溪活动,一为崇华山麒麟堂的宋左亭,一为八宝山忠义堂的萧桂。

来自北方的红灯照与来自南方的哥老会,在温州杂合成本地的秘密会社——“神拳会”。

1898年上半年,瑞安仙篁竹(今属江溪镇)人许阿雷和陈飞龙、伍黼廊及武举人曾光阳等,在北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组织神拳会,宣称“玉皇大帝遣我赤脚大仙,教我辈神拳法,炮火不能伤。今番人所恃者枪炮耳,枪炮无其用,则彼无能为,我大唐可以驱之出境,绝其阑入也” 。一时间乡民哄然而起,声势甚大。

许阿雷揭竿而起之前是个无名小卒(亦说是个道士),即便后来被当成反帝反封建的义士,后人仍找不出他的出生之年及举事前的光荣事迹,甚至连他的准确大名也不能确定。

许阿雷后来能做大,很关键的一步是认识了“财主”张新栋。张新栋(1841-1907),字良东,瑞安莘塍华表人。“因家贫出卖袭父绿营军籍,得钱,去福建做兑糖儿(以麦芽糖兑换废品等)生意,旋在海轮当厨工,后随福建人到南洋经商,家渐富足”。张新栋每隔三四年归家一次,在周济里人时也诉说国人在南洋因国家衰弱,备受洋人凌侮之苦。一时国恨家仇齐涌乡人心头。

张新栋结识神拳会的过程也颇有趣。1899年,他刚从南洋归来,见其兄学法后发狂——“揭尿盆盖作藤牌舞,升屋脊自谓上天,掷屋瓦以为打番人。”于是他往访胡道隆道士,知道练神拳旨在抵御番人,兴我中国,便“居道士于家,自设坛场,倾赀给其费,两坛之众尽归之”。张因出钱,被 推为会主。瑞安“城厢及清泉、崇泰、帆游三乡十二都,恶番人教者,皆乐为神拳弟子,读书人亦多附和。番人教徒敛迹,不敢为非者数阅月”。

神拳会后来迅速扩展到邻县的平阳。该县蔡郎桥人金宗财与景雪和尚、时称“三姑娘”的陈章氏组织神拳会,散卖“双龙票布”,提出除灭洋教的口号。至1900 年夏,仙居、陈家堡、监后垟等村几乎全村百姓入会。

神拳会的迅速壮大,让官府及地方士绅惊恐万状。瑞安知县华松年宣布瑞城戒严。平阳、瑞安各地士绅纷纷组织团练以自卫,因为“能抢教屋者,即能劫殷户”。办团练的队伍中有著名学人孙锵鸣、孙诒让、刘绍宽、黄庆澄等。被后世称为“清代朴学殿军” 的孙诒让亲任瑞安团防总董。

神拳会仅是1899 年温州众多暗流中的一支,也是当年中国的一个缩影。据《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记载,那一年,除了湖南一省,帝国的其他各地都有灾害和变乱发生。

 维新变法的反动时期

 不论是义和团,还是神拳会,洋人、洋教、教徒都是他们的敌人。据说,拥有洋货,如灯泡、钟表、火柴的人,在当时也可能成为袭击目标。

在两星期前,回到城里我发现有两个人在等我。…… 这两个人,一个是六十岁的老太婆,另一个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四十岁男子,两人我都不认识。我走近时,老妇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哭着求救。我能为她做什么呢?可怜的人!仅在几天之前,她的儿子已被当地的一些村民卑鄙地杀害, 他们恨他是基督徒。情况是这样的:

她有三个儿子,都是基督徒,正派、无害的年轻人。在成为基督徒之后,他们开始一轮接一轮遭受迫害,最终异教徒邻居把他们赶出家园。赶他们时,第二个儿子胸部惨遭毒打,没多久肺部大出血,数月后就死了。母亲和两个兄弟租用另一所房间,继续忠诚地参加礼拜。后来,一些老乡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因此,反对他们的人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恨他们。

最近一天,一位亲戚在他的小鸡群中发现一个野生动物,追过去把它打死在田里。回家时,他碰见了老寡妇的第三个儿子,对他说:“我刚刚在那边杀了一只野物。你说,你们基督徒不怕吃这种东西(指恐惧恶魔附身),所以你拿去吧。” 因为家庭条件非常差,很少有机会吃肉类,所以年轻人朝着所指的方向走去,找到动物,带它回家,煮熟,和家人吃了,毫无疑问,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第二天,他们最凶暴的敌人出现了,宣称他们杀了他的猫吃了,其实那猫第二天就找到了。此时,并不是他真关心这只失踪猫,而是将它作为一个吵架的借口,所以他立马动手,打碎了他们家所有盆碗家什,包括神圣的东西——镬灶,而且还殴打了母亲和小儿子。我们的本地牧师,听说了这暴行,把此事交到家族族长的手中,那族长仅要恶棍赔两元给伤者家属,反而罚受恶棍迫害的人二十元,用于修建该村子的桥梁!

半个月后,可怜的年轻基督徒上山砍柴,四个仇人抓住了他,用柴刀砍他,用扁担打他脑袋。据说,当他们结束暴行,开始挖坑将他埋葬时, 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可怕的暴雨,他们急急忙忙逃走了。

现在,失去亲人的可怜老寡妇呼喊求救,有什么可以做呢?我从来不曾要求逮捕或处罚过任何一个,这件事也不能那样做。她必须自己去递上状子,让官府去举行惯常的侦讯。她告诉我状子早已递上去了,但官府无动于衷,她的儿子已经死亡数天,正迅速变得难以辨认。我该放他去,任凭他们把可怜青年装进棺材,再也看不见吗?由于与官府关系良好,我觉得同意她的要求是合理的,于是送可怜女人离去,带着我的可怜的安慰。

苏慧廉记下的这个故事时,虽没写具体的时间,但我们大体可推知,它应发生在1900 年前后,也就是被李剑农称为维新变法的反动时期——以戊戌政变开幕,以义和团大闹北京收场。另一位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把这段时期的局势称为“隐晦不明”与“新旧杂陈”。“在这种敌视与惊惧的氛围里,中国悄然萌生一股蓬勃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可用‘民族主义’一词加以概括。”

仅 1900 年前后,温州及周边就有多起排外斗争发生,如乐清之案、玉环厅之案、永嘉之案、瑞安之案、平阳之案。在洋人中很有影响力的《字林西报》1899年4月3 日报道:反对洋人及教徒的谣言上星期在温州流传。


报佳音店铺主页二维码
报佳音
主内书籍文创礼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寻找·苏慧廉(修订版)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