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本研究立足新时代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以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围绕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培育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在系统借鉴分析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轨迹、复兴的时代背景以及当代内涵和维度构成;其二,遵循量表开发的规范程序,开发制造业工匠精神的测量量表,并对工匠精神的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其三,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家长式领导和精神型领导对工匠精神的跨层次作用机理;其四,选取4个典型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其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和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工匠精神的形成机理;其五,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面临产品质量不高、“中国创造”不足等问题,亟需转型升级。为此,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的“大而不强”,究其根源,工匠精神的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由上可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如何在制造企业加以落实,则是贯彻《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学界进行深入思考。故此,本研究从理论层面系统探讨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