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远藤周作(1923—1996),日本*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水平。《哀歌》是远藤周作的短篇小说集,是其极具震撼力的作品《沉默》的前奏曲。十二个短篇如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虽然有密切相联的轨迹,却另有更为丰富的旋律,其中有些故事与作者本人生病住院的经历有重叠的部分。在这些故事中,远藤周作始终关注的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等主题已有端倪,故事中九宫鸟的眼神、狗的眼神、主人公妻子的脸等等,这些隐晦的意象,*终聚合成踏绘的意象、耶稣的脸,转移至《沉默》。恰如远藤周作自己所说,正是在诸多意义上,《哀歌》是其作为“小说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品”。远藤周作(1923—1996) 日本著名作家。出生于天主教家庭,幼时随家人居住在中国大连,少时皈依天主教,青年时期留学法国。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白人》(获芥川文学奖)、长篇小说《海和毒药》(获新潮文学奖和每日出版文化奖)、《沉默》(获谷崎润一郎奖)、《深河》(获每日艺术奖)。1995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次年病逝于东京。其作品充满对生命、哲学、宗教、民族性、东西方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是日本重要的作家之一。Ⅰ
旧病复发
男人和九官鸟
前日
四十岁的男人
大病房
Ⅱ
童话
杂木林中的病房
回乡
札辻
云仙
那个男人
Ⅲ
例之酒癖 诳语绮言
作者致读者——关于《哀歌》的记忆
作者致读者
——关于《哀歌》的记忆
远藤周作
从某个时期开始,我形成了每隔三年或四年发表一部纯文学长篇小说的惯例。
三年或四年的间隔,对我而言是为创作长篇小说所留的准备期和蓄电期,与此同时我也采用了为摸索长篇而创作几部短篇的方法。
自己开始采用这一方法,是在长时间的住院生活结束后准备将生病期间考虑的素材写成长篇小说的那段时期。
我在病中也学习了天主教时代的有关历史,尽管还完全没有考虑好使用什么样的素材,但出院后,我第一时间便去了长崎,看到了踏绘,在脑子里形成了之后《沉默》中的一个主题。
为了使该长篇在脑子里成型,我决定先写几部好比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那样的短篇。将那些短篇集结成册的便是这部《哀歌》。
因此,读者可以将《哀歌》视作我的《沉默》的前奏曲。
当然,《哀歌》中并非所有作品写的都是和《沉默》同一个时代的故事。甚至它是由与之完全无关的插话形式构成的。
但是,那一圆周经过不断缩小,聚成了《沉默》中踏绘上的耶稣的脸。《哀歌》中的诸短篇,最终在那张脸上结成了果实。
最近,我被在长崎亲眼目睹的踏绘上的耶稣的脸吸引住了。被众人踩踏、擦伤的耶稣憔悴的面容和悲伤的眼神,变成了《哀歌》中九宫鸟的眼神、狗的眼神、主人公妻子的脸。《沉默》中踏绘的音律便是《哀歌》的音律。不,因为创作了《哀歌》,我心里一直流淌着塞扎尔·弗兰克的《钢琴协奏曲》那样的旋律,可以说那种旋律逐渐聚合了耶稣的脸,随之转移至《沉默》。
当然,能坦承这一事实,也是在创作《哀歌》和《沉默》后又经历了一些岁月之后吧。
有时,人在之后才会发现将自己过去的人生以及作品群连接起来的隐藏着的、肉眼看不到的那根线。我现在就是在这样的视点上谈论《哀歌》。
因此,我觉得自己并非在创作《哀歌》时明确意识到了上述的方法论,而是带着不断摸索的想法进行的创作。我发现这种方法很适合自己,那是在写完《沉默》之后了。
在我自己的短篇中,收入《哀歌》中的几篇是我特别钟爱的。比如“前日”、“四十岁的男人”,事后重读时仍能追忆起我创作时的思路。前面我提到塞扎尔·弗兰克的钢琴曲,每当听到这首曲子,我便会想起自己的《哀歌》。
如果没有一篇一篇地创作《哀歌》的短篇,也就不会创作出《沉默》,不会有《死海之滨》以及《耶稣的一生》吧。
最近我总在冥思苦想,如何将自己所理解的耶稣形象传达给与基督教缘分甚浅的日本读者。
我并没有直接让耶稣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而是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将其意象投射在狗、九宫鸟、为浴室添柴火的妻子等事物的身上。不过,当我读到报纸等媒体上的文学评论后,发现评论家们仅仅捕捉到了“狗”和“九宫鸟”,对于当时极度沮丧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我之所以在《沉默》中没有采用间接的手法,而是大胆露骨地描绘出踏绘上的耶稣形象,就是出自上述的缘由。
创作这部《哀歌》,我还有了另一个收获,那就是我终于了解了自己作为小说家的行车距离究竟能有多远。
所谓行车距离,指的是多少页纸最适合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开始发现,自己并非是个短篇作家,而介于短篇和长篇之间,即中篇的创作是最能让我发力的。包含这一意义在内,可以说《哀歌》是我作为小说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品
- 报佳音
- 主内书籍文创礼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