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品格的塑造:决定基Du徒形象的六种特质 侯士庭作品
运费: | ¥ 7.00-20.00 |
库存: | 100 件 |
商品详情
报佳音号 | 6788 |
---|---|
外文书名 | Christian Character Formation |
作者 | [加拿大]侯士庭(James M. Houston) |
译者 | 陈恩明 |
ISBN | 978-7-5426-5320-8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月 | 2016年1月 |
开本 | 32k |
页数 | 174页;101千字 |
《美好品格的塑造》推荐辞
侯士庭博士的属灵神学观点,代表整全的属灵进路,他依从早期教父的方法,将神学当作一种经历神的体验性知识。在这方面,他超越了宗教改革家们的信条神学和实践神学的二分法,同时也避免了灵恩神学的局限性。
——赵天恩
侯士庭生长于基督教家庭,父母曾在西班牙宣教多年。他有敏锐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胸襟、毫不隐藏的诚实、深厚的爱和温柔的灵性生命。他是一位可亲、有智慧、有生命内涵的人。举手投足都反映出他愿意与神亲近及敏感生命的质素。
——陈荣爝
侯教授忠实地聆听及代祷,直指人心的说话,让我看到他如何引导人去看生命的各种境界。在生命起伏不定的旅程中,他的只字片语有惊人的透视力,很多话都说到心中,使我安慰流泪。有时,当我分享完一件祷告的往事,他会紧紧地拥抱我,并为我祷告。和他在一起,我有充足的安全感与同在感。
——蔡贵恒
谁需要读《美好品格的塑造》?
渴望灵命得到塑造的基督徒。
《美好品格的塑造》将带给你什么?
1、了解自己的个性
2、锤炼自己的品格
3、培育有爱的情操
4、操练生命的敬虔
5、追求圣洁的生活
《美好品格的塑造》内容简介
又是一本基督徒品德的教导书籍?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可错了。这本书里谈的,不是鼓励你快快起来追求优秀的德行。它当然也包含了这个层面,但那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它真正要跟你探讨的话题,比这个更加有趣,也比这个更加“美好”。
本书的作者候士庭告诉我们,“品格”一词在英文中源于印刷业的用语,指的是“按照模子印出来的一种永存的记号”。其实即便在中文里,“品格”本来就兼具“品性”与“人格”两方面的含意。这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品格,势必与这个人的人格、性情、品质、德行息息相关;甚至在很多的时候,也与他/她为人的个性和做人的格调有关。
现在你明白了吗?这本书想要跟你探讨的是一个人身上所应有的特性;更具体地说,是一个基督徒身上所应有的特性。一个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是从他身上的哪些特性上反映出来的呢?候士庭认为,这些特性必须包含六个方面:气质、品格、良心、情怀、操练、圣洁。这就是本书的1-6章,也即是本书的全部内容。在每一章里,候士庭都会对一个方面进行阐释和探讨。举例来说,第一章探讨的是基督徒身上的气质应当是怎样的?怎样可以更好地去培养和提升它?
当你读完全部6章,你或许会意外地感到自己的灵命和信心都和之前不一样了。原因很简单,此时的你已经更加明白:基督徒为什么是基督徒,他们身上有什么东西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候士庭的文字谦和而优美,却有明辨道理、坚固人心的果效。同时,通过这本书你也会欣喜地发现,有哪些属天的特性已经在自己身上非常成熟;当然,也可能会发现还一些属天特性不够鲜明、仍待长进。这些都不要紧,程度虽然不一,其本质却是一样的美好,我们只需要学会更好地把它们展示出来。
话不多说,自己身上的美好的东西,留给你自己去品味和发掘。
《美好品格的塑造》作者简介
侯士庭(James M. Houston),当代著名灵修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加拿大维真学院创办人,任该学院的校长和灵修神学教授多年,对福音派灵修神学及平信徒神学教育贡献卓著。著有《转化生命的友谊》、《幸福真谛》、《师徒之道》、《心灵渴望》、《美好品格的塑造》、《喜乐放逐者》等书,编有“信仰与灵修经典”系列。
《美好品格的塑造》译者简介
陈恩明,1980年毕业于播道神学院,1990年在加拿大维真学院进修。曾任基督教丰盛生命堂主任牧师逾20年,零五年起专任荣誉会牧。生于汕头,七岁来港后即随父母于九龙城潮人生命堂听道,讲员多操国语,因此自幼即浸沐在潮、粤、国三语之中。他在青少年期背道坠落,幸而二十二岁时蒙圣灵光照重投主怀,三天后即加入基督教文字工作行列。牧会以外,从事翻译工作迄今近四十年,译作逾三十本,如《美好品格的塑造》、《转化生命的友谊》和《反叛有因——葛福临传》等书。除此之外,陈恩明牧师也一直是专职口译人员,曾为葛培理布道团做布道传译多年。
《美好品格的塑造》目录
- 第一章 个人气质与灵命更新
- 第二章 基督化的品格塑造
- 第三章 良心省察
- 第四章 培育爱的情操
- 第五章 健全属灵生命的操练
- 第六章 追求圣洁的生活
附录 探索孤独的荒原大陆
《美好品格的塑造》书摘
有异象的伦理观
有异象的伦理观,是不同于守法的伦理观(认为知道所有的规矩,知道哪些可做或不可做)。保罗的改变是因大马士革的异象,使他整个人生都被扭转。在《使徒行传》中,保罗至少有三次提及他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每一次谈及,其内容的深度似乎都越发加深。第一次是见到“从天上发光……就仆倒在地”(徒9:3 - 4),第二次是“忽然从天上发大光……”(徒22:6),第三次是“晌午的时候,看见从天发光,比日头还亮……”(徒26:13)。当
我们成为基督徒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或许并没有像保罗的经历那样戏剧化,但无论如何,当我们面对基督时,我们个人原有的价值观都会改变。成为一个基督徒,不只是头脑确认的结果,也并非是一套规矩,真正能够改变生命的力量,是我们不能不注视的异象!
美国著名的天主教短篇小说作家奥康纳,在她的一篇作品中,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有异象的伦理观”。她在文中提到,在美国南部有一对养猪的农民夫妇,虽是黑人,但很富裕。这位黑人太太在道德上非常自满,小说中对她的描写是:“身躯肥胖,非常自满。”这位胖太太有时候晚上失眠时会思想自己到底是谁。在小说中,耶稣在没有创造她之前,曾给她两个选择,一是成为黑人,二是成为“白垃圾”(对穷苦下等白人的蔑称)。她对耶稣说这两样都不好,她要求等到有第三种选择再出生。耶稣拒绝了,要她一定要两者择其一。尽管她跪地哭求,仍改变不了耶稣,最后她决定做黑人,但不要做邋遢鬼,于是她被造成一位很清洁的黑种女人。在人种等级内,除了自己的族类外,她把其他肤色的人种放得很低,甚至鄙视某些人,这就是她的品格。有一天,她陪伴丈夫去看医生,在候诊室内等待时与一个白种小女孩共处一室。她本来就很藐视白人,加上她自己曾在美国某常春藤名校就读,就更瞧不起这小女孩。忽然间,这小女孩竟向她扮鬼脸,并对她说:“你这只猪,滚回你原本出来的地狱去吧!”小女孩的声音低沉,咬字却很清楚,她听了之后,几乎晕厥过去。她怒火中烧,到家后更是念念不忘这可怕的遭遇。于是,她向神呼求:“神啊,你为何将这苦难给我?你干脆把我造成‘白垃圾’,要不然就使我成为一个真的黑人。”她很生气,因为她以为神使她没有尊严。
有一天黄昏日落时,她在她的农庄散步。当她抬头仰望,忽然看到一个景象,一大群人正纷纷冲上天空。群中有一大堆“白垃圾”,他们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洁净;也
有一大群黑人穿上白袍;还有一大群疯的、畸形的、像青蛙般一边拍手一边上升的人。她发现在最末的一群人中,都是与自己和丈夫同类的人。不过,当她往前走看得更清楚一点时,她发现这群人趾高气扬地走在整群人的最后,还自以为他们是有秩序、有尊严、有常识、有好行为,甚至是唯一被选中的族类。然而,当她发觉这些人在世上的所有的德行,包括神所赐的智慧及小聪明都要被火烧去的时候,她立即抓住了前面的猪栏,定睛看清这幅景况后,
就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了。
这位太太的新发现使她过去在道德上的自满完全破产。我们可以说这位太太的新发现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强烈的挣扎,她意识到在自己的良心上有明显的斗争,这个斗争在她人生中已存在很长的时间,过去的自夸只是想控制这场斗争;过去对他人的偏见、歧视,只是斗争的一部分。她一直挣扎的原因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她需要自我保护,所以转眼不看真相,就变成了自欺。在此,她的第一阶段已经被粉碎。第二阶段是斗争中的插曲,她将注意力不放在自己身上,而放在别人身上,并将自己的罪疚投射给别人。第三阶段是她渐有领悟,当她看见天上的景象后,发现自己不是列在第一,而是最后。过去一切的虚假、自以为义,完全被火烧毁后,她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圣经用“悔改归正”一词,便是这意思。我们对人生需要有全新的体会,才能使我们的习惯及态度得到彻底的改变。我们需要有谦卑、信靠,谦卑到能够接纳自我形象被粉碎;而信靠是相信神能够将更美好的新人给我。当一个人的假面孔被撕破,才能有真面孔,才能有颜面见神;之前过于注重面具的掩饰,对于自己是否还有真面孔都浑然不知了。求神给我们一个属于我们的真面孔,使我们能够凭着爱和信靠放下一切,这才是有异象的伦理本质。
- 报佳音
- 主内书籍文创礼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