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主编:张世英、赵敦华;
著者:英文原版主编克拉克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各著者均为美国大学著名学者。
译者:均为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
(如罗素研究专家陈启伟、海德格尔研究专家张祥龙、怀特海研究专家李超杰等)《伟大的思想家:奥古斯丁》首先通过对奥古斯丁的生平和著作的简要介绍,使得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而后则对他在神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进行详细阐述,有条不紊地帮助读者领会这位神学家和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体系,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目录
1 001
2 015
Contents
总序
导论
奥古斯丁的生平和时代 / 003奥古斯丁的著作 / 007新柏拉图主义 / 009
神正论
恶的问题 / 017自由意志论和决定论 / 019意志的发明? / 022存在大链条 / 026神圣有罪性 / 029恩典 / 033原罪 / 037神圣道德性 / 041兼容论 / 043 3 045
4 077
5 101
知识
怀疑主义 / 047奥古斯丁的“我思” / 050固有观念说和经验主义 / 053神圣的光照 / 056感知 / 061奥古斯丁的本体论证明 / 067奥古斯丁对科学的贡献 / 071
内在的人
三位一体 / 079潜意识 / 081心智的语言 / 084时间 / 089
伦理和政治理论
上帝之城,人间之城 / 103爱与贪 / 109使用和享受 / 114唯意志论 / 119反对文化和教育 / 121奥古斯丁的政治悲观主义 / 126正义 / 127作为惩罚秩序的国家 / 132
奥古斯丁的遗产 / 137
参考书目 / 141
On Augustine导论
16岁时,那个将来成为“希坡的圣奥古斯丁”的年轻人,乃是闯入他人果园偷梨的盗窃团伙成员之一。他们偷梨并不是因为饥饿—事实上,他们把梨扔到了猪圈里。不如说,他们偷只是因为想作恶。
奥古斯丁在他广受欢迎、流传甚广的
《忏悔录》里记载了这一人生插曲。尽管他写该插曲时已过去了 30年,但记忆仍活灵活现,令他深深为之困扰。若是要指出这位写了将近 100本著作的思想家的主要哲学关注,就可以说,他关注的是恶,以及人类做明知为错之事的天然倾向。
奥古斯丁不是一个职业哲学家,他是一个主教。他对西方思想首要的影响在于
他是一个教父,是刻画并辩护基督教信仰的。虽说如此,他的
作品却并非与哲学无关。在 19岁时他读了西塞罗(前 106—前 43年)一本劝人学哲学的著作,深受冲击。在思考恶以及别的问题时,他采取了哲学家们的方法和观念。他的著作在他生前就开始广为传播,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小书我们志在展现奥古斯丁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和许多将会跟随他的思想者不同,奥古斯丁并不很在乎区分哲学、神学和自传。所以,若是对他的生平和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对他的哲学也就更易于把握。
奥古斯丁的生平和时代
奥古斯丁生活在古代向中世纪过渡的时期。他是生活在北非的罗马公民,正赶上罗马帝国严重衰落的阶段。
北非对罗马帝国来说是荒野,就如同大西部荒野对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一样—它处在野心勃勃的民族扩张的外沿。不同的是,美国能够保持其扩张,罗马帝国却没有。北非既已享尽伴着殖民而来的文化和资源,现在就要开始体会到混乱和解体,这二者乃是过度扩张的政府根本无法治理好的标志。奥古斯丁青年时期所知的北非也许只是乱糟糟和颓废,但到他死时,却已是野蛮的入侵者的“饲料”了。
奥古斯丁生于 354年,一个并不特别富裕的罗马家庭里。他在靠近今天的特里波利( Tripoli)的一个小镇里长大。父亲是一位异教背景的小官僚,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尽管教育费用昂贵,难以支付,但奥古斯丁却早早地就被另眼相看,认为是一名前程远大的学生。父母想方设法把他送到特别的学校里,指望着他能求得功名。17岁时,他到迦太基学习修辞术,希望成为一名演讲家。
据说,奥古斯丁在迦太基颇有游手好闲的时间。既已在一座繁忙的海港城市中,远离了父母的敦促,他就开始无拘无束,乐于冒险。我们不清楚那时学生们风行什么毒品和音乐,但性乐流行却是肯定的。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里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在性上极为活跃的年轻人。不过,他却未让性活动干扰学习,故而学业相当不错。
几年之后,他找到了一份教修辞术的工作,并有了一位固定的女友。虽然谈到她时的语气表明了两人爱得很深,但他却从未告诉我们她的名字。他们住在了一起,先是在北非,后是在意大利,将近 15年。他们还有一个孩子,名为阿迪奥达图斯(Adeodatus)。
到此为止,奥古斯丁似乎要过上一种甜蜜的小资产阶级平庸生活了。不过,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幸运的是,最终表明了未非如此。
虽说现在他父亲不在了(父亲在死前不久皈依了基督教),
母亲却还活得好好的,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儿子走歪路,她跟着奥古斯丁到了意大利,要求他和他的女友分手。这主要不是因为她不能忍受看到他们在罪恶里同居,更多的是因为她指望着奥古斯丁在罗马政府里能获得有声望的地位,以作为对他教育的报答。那时和今天一样,在政府部门抵达有声望地位的最佳途径就是穿行在上层社会的社交圈子里。为了进入这些圈子,奥古斯丁得娶某位“大佬”的女儿。
看到奥古斯丁面临如此专横的要求也不足为怪。怪事倒是他屈服了,并且同意将他的生命之爱送走。他的母亲既已获胜,就急匆匆地为他张罗了一门婚事,与一个年龄才到他一半的陌生女孩订了亲。这使得奥古斯丁痛苦不堪,一度与另一个女人风花雪月,以作排遣。
显然,奥古斯丁有着罗曼蒂克的难题,这被比拟为“曲折的智性之旅”。在迦太基,他受到来自波斯的摩尼教的吸引,也受到恩披里柯( Sextus Empiricus,卒于公元前 225年)的著作的吸引。他认为后者要胜于他母亲读的《圣经》。后来,在意大利,他研习学园派怀疑主义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奥古斯丁内在感情和理智的骚动不宁酿成了一场严重的心理危机。
正是这一危机,与别的健康方面的困境凑在一起,导致了 386年他备受赞扬的皈依基督教之举。
- 报佳音
- 主内书籍文创礼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