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 基Du教经典译丛 切斯特顿
运费: | ¥ 7.00-20.00 |
库存: | 47 件 |
商品详情
报佳音号 | 6834 |
---|---|
外文书名 |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and Saint Thomas Aquinas |
作者 | [英]G.K.切斯特顿(G.K.Chesterton) |
译者 | 王雪迎 |
ISBN | 978-7-108-05547-7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年月 | 2016年6月 |
开本 | 16K |
页数 | 288页;245千字 |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推荐辞
圣方济各和圣阿奎那这两个人物情意盎然,性格迥异。《方济各传》因探讨如何改革腐败的文化,对于今天的意义尤为重大;《阿奎那传》则因处理心灵失序的问题而显为重要。切斯特顿使得哲学变得可以理解,贫穷成为富足。这两本书切中问题的要害,读来妙趣横生。
——詹姆斯·夏尔(James V.Shall),乔治敦大学
切斯特顿的《阿奎那传》是一部杰作,不仅因为作者是切斯特顿,而且因为传主是中世纪基督教最重要的人物。这是一本出色的传记,也是理解阿奎那及其思想的最易懂的入门之作。
——美南浸信会神学院院长莫勒(Albert Mohler)将《阿奎那传》列入“十大基督教传记”
坊间不乏关于天使博士阿奎那更长、更好的传记,但是这本是我最喜爱的。切斯特顿的写作才能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顶峰,他将阿奎那这位伟大的多明我会圣徒刻画得栩栩如生。阿奎那在学生时代被人称为“笨牛”,然而他的作品今天仍在造就天主教徒和福音派信徒。
——美国比森神学院院长蒂莫西·乔治(Timothy George,著有《改教家的神学思想》)将《阿奎那传》列入“五大神学家传记”
我认为,这本《阿奎那传》无与伦比。若非天才无法写出这样的杰作。
——埃提安·吉尔松,天主教哲学家
切斯特顿曾经指向圣方济各,他从“太阳兄弟”和“月亮姊妹”领悟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又从像蒲公英这类最卑微的杂草中看见无尽的美善。在一段值得记住的文字里,切斯特顿以上帝去对比我们的状态,指出上帝“强得足以在千篇一律中欢跃。有可能上帝在每天早上对太阳说:‘再来吧’;每天黄昏对月亮说:‘再来吧’。所有的雏菊看起来都一样,并不一定是由于自动的必然性,有可能上帝是个别地造每朵雏菊,只是从来不感到厌倦;有可能他对童真有永恒的喜爱,因为我们犯罪并老化,而我们的父比我们还年轻。”一点点地,大自然重新唤醒我里面对童真的喜爱。
——杨腓力《灵魂幸存者》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了切斯特顿所著的两种传记:《方济各传》和《阿奎那传》。这部简短的中世纪人物传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又不乏深思。前者讲述了方济各从年轻时归信到晚年领受圣痕的经历,呈现了这位圣徒传奇却又真实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的祷告、贫穷、苦修、对自然的爱,以及他的各种异常之举,都源于他对基督及他人诚挚的爱。后者对比了阿奎那与方济各的异同,讲述了年轻时被称为“笨牛”的阿奎那后来如何成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阐明了阿奎那的核心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
本书属于橡树文字工作室出品之“基督教经典译丛”,同属此丛书的还有《使徒教父著作》、《沙漠教父言行录》、《圣徒永恒的安息》、《论基督教教义的发展》和《基督教要义》等书。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作者简介
G.K.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 二十世纪杰出的作家、护教学家。他视野广阔,思想深邃,笔调诙谐,对C.S.路易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范围颇广,涵盖传记、推理小说、历史、神学论著等。最著名的著作有《永恒的人》、《方济各传》、《阿奎那传》、《异教徒》、《回到正统》、《布朗神父探案全集》等书。
杨腓力曾在《灵魂幸存者》中记念切斯特顿,他说:“每当我感到我的信仰又一次的枯干,我便会走到书架随手拿起一本切斯特顿的书”。推荐弟兄姐妹阅读。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传主简介
方济各(Francesco d'Assisi,1182-1226),天主教圣徒,曾创办了方济各会(又称“小兄弟会”)和贫穷佳兰隐修会。他的名著《灵花》收录于《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教父及中世纪证道集》收录了他的一篇劝勉。
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1225?-1274),天主教圣徒,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中世纪哲学与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驳异大全》(又译“反异教大全”)、《哲学基础》、《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和《论存在者与本质》等书。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目录
“基督教经典译丛”总序
《方济各传》
- 中译本导言
- 第一章 圣方济各问题
- 第二章 圣方济各开创的世界
- 第三章 战士方济各
- 第四章 建筑师方济各
- 第五章 上帝的吟游诗人
- 第六章 矮小的穷人
- 第七章 三个修会
- 第八章 基督的镜子
- 第九章 神迹和去世
- 第十章 圣方济各的属灵遗产
《阿奎那传》
- 中译本导言
- 导言
- 第一章 两个托钵修士
- 第二章 逃跑的“修道院院长”
-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革命
- 第四章 对摩尼教的思考
- 第五章 托马斯的真实生活
- 第六章 研究托马斯主义的进路
- 第七章 永恒的哲学
- 第八章 托马斯和继之而来的事
人名索引
《方济各传》书摘
1、名字里的故事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即使不是真的,也很能体现有关方济各的故事的特点。故事说方济各的名字并不是真名,而是一个绰号。方济各这个名字既熟悉又亲切;他得到这个绰号就像一个普通小学生被叫做“小法国”(Frenchy)一样平常。根据这个故事的说法,他的名字不是方济各,而是约翰;他的伙伴们喜欢叫他“弗朗西斯科”(Francesco)或者“小法国”(The Little Frenchman),这是因为他对法国吟游诗人的诗歌情有独钟。可能性更大的一种说法是,他出生的时候父亲不在身边。他的母亲最先给他取名约翰,但是他的父亲在法国生意做得红火,因此对法国的品位和礼仪也充满了热情,所以他回来以后,给儿子取了一个象征着法兰克(Frank)或者法国人的新名字。不论哪个故事是真的,方济各的名字都把他和吟游诗人的诗歌里浪漫的仙界联系在了一起。
2、发誓不再拒绝帮助穷人
早在方济各被超验的信仰转变之前,曾有一件事发生,这件事或许能为方济各不同寻常的个性提供一个最简洁、最有力的解释。当方济各正给镇上一个有钱的商人推销天鹅绒和精致刺绣的时候,一个乞丐以很粗鲁的方式来乞讨。在这样的情况下方济各不得不一心二用,他肯定不能集中精神,可能有些生气。或许他的那种自然养成的、近乎挑剔的习惯让他感到更加不安。在那一刻,方济各手足无措地同时跟一个生意人和一个乞丐交谈,并最终跟商人达成了交易。但是在商人走了以后,方济各发现乞丐也已经走了。他马上从布摊后面跳了出来,顾不上没有人照看的布摊上一卷一卷的天鹅绒和锦缎,像一支离弦的剑一样穿过集市。他急匆匆地穿过小镇上像罗网一样的大街小巷,边跑边寻找那个乞丐。最后,他终于找到了那个乞丐,给了他很多钱。乞丐惊得目瞪口呆。方济各直起身来,向上帝发誓再也不会拒绝帮助一个穷人。
5、一个挑战:从心底发出的恐惧
有一天,当他徜徉在阿西西的街道和城外的田地中时,一件小事发生了。这件小事虽然不能马上和他的梦境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我看来,却是依循梦境向前发展所达致的一个高潮。方济各骑着马,无精打采地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突然,他看到一个人向他走来,他不由自主地勒住了马,因为他看到,朝他走过来的那个人是个麻风病人。他马上意识到,他的勇气受到了挑战——这次挑战跟世俗的挑战不同,因为挑战他的某种力量似乎知道他心底的秘密。他看到朝着他行进的不是佩鲁贾的旌旗和长矛,而他也从来不曾在战旗和长矛之前退却过。他看到的也不是为西西里的王冠奋战的军队,作为一个勇敢的人,他只把他们当作一种世俗的危险。方济各感到恐惧向他袭来;虽然他的恐惧仿佛赤裸裸地陈列在日光之下,但是他知道这种恐惧不是从外面袭来,而是从心底发出。他的灵魂仿佛都僵住了。然后,他从马上跳下来,不知道是出于静滞还是出于迅速,他向麻风病人冲过去,向他伸出了双臂。方济各后来服侍过很多麻风病人,为他们做过很多事;这一次是他漫长的服侍的开始。他把身上所有的钱给了这个麻风病人,然后跨上马离开了。我们无从知道他走了多久,也无从知道周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但我们知道,当他回头看的时候,路上空无一人。
9、请鸟儿安静
有一次,他将要在一个树林里讲道,一群小鸟叽叽喳喳不已,方济各优雅地说:“小姐妹们,如果你们已经发言了,那么该轮到我说话了。”所有的小鸟马上沉默了。
11、劝苏丹转信基督
他先是到了位于被包围的城市达米埃塔(Damietta)前面的十字军司令部,然后又以他一贯的方式迅速地、悄悄地溜进阿拉伯人的总部。他成功获取了与苏丹面谈的机会;正是在这次会面中,他显然提议并如一些故事所言,跳进了火坑,作为从上帝而来的一个考验。同时他挑战穆斯林宗教领袖也如此行。这个提议完全可能是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当然,跟跑到一群有武器的、有实施酷刑工具的、狂热的穆斯林中间,劝他们放弃穆罕默德比起来,跳进火坑也算不上太孤注一掷。据说,伊斯兰教的穆夫提们(muftis)对方济各的提议报以冷淡的态度。在讨论是否要比试的时候,其中的一个穆夫提甚至悄悄地离开了,这看来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方济各自由地从穆斯林那里离开了,就像他自由地去到他们中间一样。有一种说法是方济各在与苏丹秘密会谈的时候,给苏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叙述者甚至认为苏丹秘密地皈依了基督教。
13、最后一次仰天大声赞美感谢神
跟最亲近的朋友,尤其是一些老朋友道过别以后,他请求身边的人把他从简陋的床上抬到光秃秃的地上。有些人说,他最后只穿了一件粗毛制成的衬衫,就像他当年穿着粗毛衬衫离开父亲,走进冬日的树林一样。这是他最后一次宣布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想法。他躺在地上,赤身露体,一无所有,就是在那里他最后一次仰天大声赞美和感谢上帝。当他躺在那里的时候,我们或许能确定,他那灼痛和失明的双眼看见的只有它们的目标和它们的起源。根据传说,方济各活着的时候,鸟儿曾经按着他的指示,按照十字架的样式朝四个方向分别散去。在他去世的时候,鸟儿又像断续的点一样,在空中摆出预言着这个可怕的消息的征兆。宝尊堂的过道和长廊里突然寂静一片,所有穿着棕色修士袍的人像铜像一样站在那里;因为那颗征服了全世界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阿奎那传》书摘
1、行走的葡萄酒桶
阿奎那是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的人,他很胖、行动迟缓、不爱说话。他性格温和,很有气度,却不善于交际。他出身于贵族世家,与王室沾亲带故,他的堂兄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有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血统,是个纯粹的欧洲人。生于1226年的托马斯从小就不像只捕食的雄鹰,就连狩猎等贵族青年喜爱的活动也从未激起他的兴趣。他身材高大,不善言辞,很少张嘴说话,偶尔会冒出一句“上帝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唯一一处适合这种人的地方是教会或者修道院;如果他真的去修道院的话,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因其体型的缘故,他走路时被人笑称为正在行走的葡萄酒桶,这种形象在很多民族的戏剧里都是个常见的角色。他自己也会拿这个开玩笑。当时有一个笑话,托马斯本人可能是笑话的作者,而不是仇视他的奥古斯丁主义者或阿拉伯人。这则笑话说必须在餐桌上锯下月牙形的一块,他才能坐得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笑话有点夸张,但却至少说明了他的体型比他的粗壮更引人注目。我们还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头肯定有足够力量调度自己的身体。从当时遗留下来的画像和文字描述来看,他的头属于非常真实、容易认出的类型。他的下颌骨很宽,鼻子是典型的罗马人的鼻子,前额光秃,虽然很宽,却有小块的地方凹进去,就像思考留下的痕迹一样。
托马斯不在书房坐着读书的时候,他会沿着修道院的走廊一圈一圈地散步。虽然说是散步,但是他走得很快,甚至显得有点气势汹汹,似乎他在头脑里与敌人作战。当他被打断的时候,他总是很礼貌,甚至比不小心打断他的人还要谦恭地道歉。但是我们知道,他还是情愿不被打断。他随时可以被打断,但是当他继续他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学派的漫步时,他走得更快了。
2、哥哥把他的修士袍撕成两半
一天,年轻的托马斯走进他父亲的城堡,平静地对他说,他决定做一个乞讨的托钵修士,成为西班牙人多明我新成立的修会中的一员。当时的情形就如同一个乡绅的长子回到家,若无其事地对他的父亲宣布他娶了一个吉普赛女郎一样。或者好比是托利公爵(Tory Duke)的继承人正式宣告他明天将加入共产主义者组织的饥饿游行。通过这些类比,我们可以衡量由多明我和方济各发起的变革带来的新兴修会,与传统修会之间的差别有多大。托马斯一开始似乎只想做个修士(Monk),修道院的大门悄悄地为他敞开,他穿过修道院长长的走廊,一步一步走向戴着主教冠冕的修道院院长的宝座。所以,当他跟他的家人说他想做托钵修士(Friar)的时候,他们像野兽一样向他扑去。他的两个哥哥在路上逮住他,把他的修士袍撕成两半,像关疯子一样把他囚禁在一座塔里。
5、生平第一次发怒
在阿奎那的一生中,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发怒了。他发疯一样地冲出了那座囚塔,那也是他平日研究学术和沉思的地方。因为他的兄弟们将一个妖娆的妓女领进他的房间,想制造这一突如其来的诱惑将他当场抓获,或者至少让他卷入一些绯闻。即使在道德标准不如他高的人看来,他的兄弟们的伎俩是下流卑贱的,因此托马斯的怒火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从最起码的层面来看,他们彼此都知道,这样做是对他的羞辱——他们甚至认为托马斯会做出如此下贱的事,从而背叛他所起的神圣誓言。托马斯极为敏感,一心要做最谦卑的人,他认为那就是上帝对他的感召。在这一瞬间,我们看到这为身躯笨重的人采取了行动,他的行动可以说是积极的,甚至是充满热忱的。他从椅子上跳起来,抄起火中的一块烙铁,像拿着一把剑一样挥舞起来。那个妓女尖叫着逃跑了,或许在她看来,她看见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像魔鬼一样的疯子,挥舞着烧得通红的剑,即便差一点就把房子点着了也毫不在乎。但是事实上他所做的,却只是把她赶出房间,转身关上门。然后,仿佛是在某种强大力量的驱使下,他按照当时特有的习俗,把烙铁按在门上,烫出了一个黑色的大十字架。然后他把烙铁扔回火里,重新坐到书桌前。这是一把哲学的座椅,是他每日沉思时所坐的“宝座”,而且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
7、得到“笨牛”绰号
学生们蜂拥进阿尔伯特的教室,当中一个因为身材高大而显得格外显眼;然而他绝对不愿意处在显眼的位置。在辩论的时候,他显得那么笨拙(dumb),以至于他的同学开始赋予“笨拙”(dumbness)一词在当代美国英语中的含义,而在当时的欧洲,“笨拙”本是“枯燥乏味”(dullness)的意思。很显然,过了不久,他的大个子也成了别人取笑的材料。他们叫他“笨牛”(Dumb Ox)。他不仅是嘲笑和模仿的对象,更是同情的对象。有一个好心的学生特别同情他,甚至开始帮他做功课,在一个小本子上像列字母表一样帮他把逻辑的基本要素列出来。笨学生非常礼貌地感谢了他;好心的学生快活地继续讲解,直讲到一段自己不能肯定的内容时,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实际上是错的。而那个笨学生带着一脸尴尬的神情,非常不安地指出了一个解决方法,而他的这个方法碰巧是对的。心地善良的学生瞪大了双眼,仿佛在看一头怪物,一个智慧与无知的神秘混合物。于是,关于他的奇怪传言在学校不胫而走。
8、精明的校长发飙了
大阿尔伯特——这位伟大的教授和年轻人的老师——是第一个发现托马斯的潜质的。他给托马斯安排了一些小活儿,如为文章做注释等。他说服托马斯打破腼腆,至少应该参加一次辩论。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老人,除了研究火蜥蜴和独角兽以外,还研究许多其他动物的习性。他甚至研究了所有怪物中最奇怪的一种——人类。他了解被称为怪物的一类人的特征。作为一个精明的校长,他明白那个笨学生不总是笨学生。他饶有兴趣地去了解被他的同学们称为“笨牛”的那个学生。他得到这个绰号一点也不奇怪,但是这个绰号不能抹煞一些很奇怪,但是很有象征性的味道,正是这种味道引起了阿尔伯特的注意。总的来说,托马斯是个奇怪的、固执地坚守沉默的学生。有一天,伟大的阿尔伯特终于打破沉默,对那些看起来很聪明和有前途的学生说:“你们叫他笨牛,但是我告诉你们,这头笨牛的吼声有一天将响彻全世界。”
9、石头一样的大手砸在宴会桌上
有一次,他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邀请。他所属的多明我会的带领人认为他应该接受这个邀请。于是,作为一个在睡梦中——或者说在恍惚的沉思状态中——都服从上级的托钵修士,他马上就答应了。当他进入巴黎时,有人从小山上指给他看新的、雄伟的哥特式建筑,然后有人说了一句,“要是我能拥有这些该多好啊!”托马斯听了只是咕哝道:“我宁愿拥有那篇克里索斯托的手稿。”后来,他们不知道怎么把那个闷闷不乐的、耽于思考的人带到了皇宫宴会厅里。我们知道的是,托马斯对所有向他说话的人都很友好,但是他说话很少,后来就很快地被遗忘在世界上最才华横溢的喧哗声中,即用法语交谈的喧哗声音。
那些法国人当时说了些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他们完全忘了那个身材高大的意大利人的存在,或者也有可能是他完全忘了他们的存在。就连法国人交谈的时候,也会出现突然的沉默;于是沉默就发生了。当时,那个穿着白黑相间修士袍的人,又高又胖,一言不发,也没有任何动作,就像在哀哭的小丑——这些都勾勒出大街上行乞的托钵修士的仪态,与宫殿里朝霞般五彩斑斓的骑士风格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突然一声震响,桌子上的高脚杯跳了起来。整张桌子都震颤了。原来是那个托钵修士举起石头一样的大手砸在桌子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只听见他像在说梦话一样大喊:“这样就能解决摩尼教的问题了!”
这是在国王的宫殿,即使那个国王是个圣徒,也要求别人守规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所有人都以为那个来自意大利的胖修士一定是往路易国王身上扔了一个盘子,或者打歪了他的王冠。客人们都战战兢兢地朝那个位置望去,那是卡佩王朝坐了一千多年的王座。有人可能准备好了要把那个穿着黑衣服的、像乞丐一样的人扔出窗外。但是路易,看起来好像头脑简单,却不仅仅有荣耀和慈爱,还有法国式的幽默和谦恭有礼。他转过身来,小声地吩咐秘书带上纸和笔到那个心不在焉的争论者身边,记下他刚刚想出来的论证。因为那一定是个好论证,如果不记下来以后可能会忘掉。
11、临终告解就像五岁孩子
到了他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似乎特别依赖和一个兄弟的友谊,那是一个叫瑞吉纳尔德(Reginald)的托钵修士。与西格尔的争议结束以后,瑞吉纳尔德请求他回到以前有规律的读书和写作的生活。托马斯坚定地对他说:“我不能再写了。”沉默了一段时间以后,瑞吉纳尔德又再次提出同样的请求。托马斯同样坚定地对他说:“我不能再写了。我看见了一些东西,它们让我所有的作品看起来如同草芥。”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请人为他从头到尾通读所罗门的《雅歌》。人们对他的感情是复杂的,甚至是难以言表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别人对他的感觉和他对自己的感觉很不一样。他忏悔了他的罪,再一次接受了主的圣体。听其临终告解的神父一直在内室陪伴着他,此时神父站起身,仿佛战战兢兢地走出来,悄悄地告诉身边的人说:托马斯的临终告解就像一个五岁孩子所做的一样。
- 报佳音
- 主内书籍文创礼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