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度 35位科技工作者铸就“中国高度” 看国产客机、水陆两栖飞机、无人机、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系统等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
运费: | ¥ 0.00-25.00 |
库存: | 4997 件 |
商品详情
作者简介 | 刘济美,新华社记者,多年跟踪采访多款新型航空产品的研制历程,中国航空领域资深记者。自2007年持续跟踪采访多种型号飞机,亲历多项高风险试飞科目,出版图书《为了中国——中国首架新型支线客机深度报道》《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其中后者荣获2016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入选中宣部“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入围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2016年中国好书提名。 林大楷,博士,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毕业。 马静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机械与工程学院取得博士学位。 |
本书卖点 | 1. 一部响应时代号召的主旋律佳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2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充分肯定C919大型客机研制任务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习近平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着眼长远战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目标,选择正确技术路线,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资料来源:新华社)
《中国高度》一书响应时代号召,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担负起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发的使命,为各界提供了解各学科领域、洞察科技发展、促进多域融合的新途径,是一部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矢志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出版佳作。
2. 契合当下科技热点,揭秘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 国产大飞机于2023年5月28日商业首航成功,飞出崭新的“中国高度”;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首次放电,部分指标实现“领跑”国际;北斗卫星通信融入大众智能手机及实现产业化;电影《长空之王》中的试飞员走进现实,呈现“百年飞行、百年试飞”的跨越发展……本书展现了人工智能、人造太阳、超级计算机、纳米能源、风洞、北斗导航系统、航空新技术等诸多领域的新发展与新技术,多角度、多维度阐述与展望前沿领域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迫切的产业需求,帮助大众重新认知新技术、新产业的概念与价值。
3. 科技大咖云集,共攀中国高度。 本书集结了35位中国科技工作者攀登“中国高度”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作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卢秉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黄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对本书进行了联袂推荐。
4. 内容专业权威,展望未来前沿。 本书作者均为中国资深科技工作者。部分作者代表:陈勇,我国喷气客机设计领军人才,34 年来始终扎根军、民机研制一线,一直从事飞机总体气动和航电系统设计工作;吴希明,先后担任多个直升机型号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黄领才,航空工业特级专家,填补国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空白;李屹东,中国无人机代表人物之一;李新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湍流与超算项目的领军人;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激波风洞项目带头人;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李军府,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个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飞机总体设计、新概念飞行器设计等;孙侠生,曾获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郑金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简称等离子体所)装置主机工程研究室主任;王宏安,创建并任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
5. 四色印刷,图文并茂,融媒丰富。 本书采用全四色印刷,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封底扫码可获取部分作者的演讲视频。
|
编辑推荐 | 俯瞰时代灿烂航迹,仰望下个航空百年!国产大飞机飞出“中国高度”、“人造太阳”从“核”而来、无人机穿越“热潮”、《长空之王》中的试飞员走进现实……本书以中国自主研发的多型高科技产品为线索,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突出成就,展现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集结35位科技主讲人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从“航迹”高度、技术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动力高度、安全高度等六大篇章深情讲述,展望未来前沿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边界与新高度。
科研大咖云集,感动中国科技!本书携手“致未来·C-Talk”公益性科技演讲大会,集结了35位科技主讲人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一生择一业,一业钻一生,35位秉承科技公益之心的科研人员,代表着中国科技的新面向。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作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卢秉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黄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对本书进行了联袂推荐。
科研人员的第一视角,真实揭秘与真情记录!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如何“向险而生”?太阳能无人机何以驭光飞行?纳米能源实现了哪些“从0到1”?绿色能源如何让地球气候更安全?国产客机、水陆两栖飞机、无人机、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系统……本书以情怀之笔展现中国科技的恢宏高度,以时代之眼挖掘大国重器的背后艰辛,彰显大国力量、大国精神与大国担当。
四色印刷,图文并茂,融媒丰富,诚意之作!书中配有大量精美四色插图,展现“航迹”高度、技术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动力高度、安全高度等专业内容,以及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真实风采;封底扫码可获取部分作者的演讲视频,融媒形式丰富,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
|
名人推荐 |
航空人的奋斗目标需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建设航空强国的大蓝图中去定位,聚焦建设航空强国的发展需求。《中国高度》一书的出版,激励着我们永不懈怠,坚持创新驱动,勇于跨越技术鸿沟,为航空事业的未来寻找发展新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孙聪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空的发展与各项技术发展密不可分,《中国高度》展现了和中国航空相关的创新科技发展的新高度。这些科学技术,可能会像过去几百年中的科技发明一样,在未来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航空事业,造出先进的飞机。 ——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
当前,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先进能源、先进材料、柔性电子等领域发展迅猛,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在向崭新的高度攀登。《中国高度》记录了我们的一件件大国重器、我们的一次次创新突破,展望了中国科技未来前沿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边界与新高度。 ——黄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
我们的未来不是靠预言出来的,而是靠实干干出来的。最优秀的科学家要做的,就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也是最难的工作,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中国高度》一书记录了多个领域优秀科学家的故事,正是他们永不退缩的探索精神与携手创新,为世界留下中国方案。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
《中国高度》这本书记录了一个个国家航空科技发展的新坐标,记录了一位位科研工作者在自己领域努力和深耕的故事,无数这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永不退缩的探索精神与携手创新,成就了现在我们21世纪的“科技云图”。未来,让我们期待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更多精彩记录。 ——孙泽洲 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当前,跨界创新正在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引领新的产业革命。《中国高度》正是未来技术与航空产业应用开展对话的忠实记录者。期待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促进多域融合上更进一步,一起来探索未知,倾听前沿科技推进跨界认知激发创新活力见证科技创新,让创新因子释放强劲发展的新动能。 ——叶聪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
一生择一业,一业钻一生。35位科研人的故事,代表着中国科技的35个新面向。感谢他们将各自深耕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新成果在本书中分享,带领读者一览大国重器背后的自主科技创新历程。正是这样满怀家国情怀的不竭探索,一次次刷新着中国高度,更攀登着世界科技的巅峰。 ——胡伟武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龙芯CPU首席科学家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中国自主研发的多型高科技产品为线索,回顾总结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人造太阳、超级计算机、纳米能源、北斗导航系统、航空新技术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集结35位科技主讲人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从“航迹”高度、技术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动力高度、安全高度等六大篇章深情讲述,展望未来前沿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边界与新高度。 |
目录内容 | 第一章 “航迹”高度:俯瞰时代的馈赠 探路人与攀登者:ARJ21的探索创新 乘风破浪:水陆两栖飞机发展与应用挑战 飞进孤岛: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系统的展望 穿越“热潮”:无人机的百年旅程 仰望“天空之境”:UAM飞行器与未来城市空中交通 第二章 技术高度:破解百年飞行谜题 急流勇进:湍流与超级计算的百年难题之路 高效飞行:超临界机翼优化设计 履霜知冰:做攻克结冰安全技术的领路人 强而有度:飞机的强度验证 智联共生:面向机载座舱的多通道人机交互 精益求精:民用飞机大气数据系统的研发 第三章 材料高度:重新定义创新边界 神奇之翼: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 超高强度钢:托举起飞的力量 随机智变:电子皮肤与飞行器气动性能感知 未来可期:中国的飞机与中国的材料 材料之王:石墨烯陶瓷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 “控制”高度:重塑未来飞行 泛在星河:航行指路参北斗 第三个飞行员:商用飞机控制律的发展与挑战 虚拟试飞总师:人工智能模拟器 智胜未来:飞行器智能决策与自主控制 超级大脑:民用飞机航电系统的“三驾马车” “简单”飞行:飞控系统的安全性 第五章 动力高度:远方已在身旁 纳米能源:自供能技术的“从0到1” 朝出夕回:高超声速飞行动力的梦想与实践 从“核”而来:超导技术与“人造太阳” 绿色能源:让地球气候更安全 绿色未来:国际民航组织的碳减排措施 “大气层卫星”:驭光飞行的太阳能无人机 第六章 安全高度:为生命护航 十的负九次方:航空安全与人为因素 安全之桥:航空器适航评审 安全与效率:适航管理展望 向险而生:试飞工程师与适航高标准 百炼成钢:航空发动机适航验证 飞行员+工程师:试飞员与试飞技能 局方试飞员:筑造飞行安全基石 后记:我心澎湃 致 谢 |
- 《商学院》杂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