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店铺主页二维码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认证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接受一种喝茶方式
2022年08月15日

我们想做的“传统”,正是在发生的现在。 


接受一种喝茶方式,不需要去背负几千年的历史。《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伟曾经在一篇招聘文中这样介绍道,“2016 年的春天,《三联生活周刊》内部孵化了一个小项目,叫作‘三联爱茶’。做这件事的初衷,即是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茶之味,做出好喝而价低的产品,健康而可靠。”

这个被称为小项目的“三联爱茶”与几乎同期起步的“中读”的组建规模不同,我们更像是在微信公众号全面开挂的驱动下顺势而为的项目,这里不同于依靠阅读搭建的乌托邦,而是希望能和更多人建立更广泛、更实际的联系。对外,我们是一家叫“生活市集”的小店;对内,我们在做将三联的茶、季节美味及匠心好物卖出去前的整套供应链的事,包括从计划采购入库,到加工生产包装成为商品,再通过内容展现给顾客看,以及实现销售和物流售后的一整套工序。

           

《三联生活周刊》全体工作人员(于楚众 摄)

开始的几年,我们把小项目做得“很网红”。从江南到闽南,从版纳到临沧,从大别山到武夷山,再到西藏林芝的雪山秘境,我们还在印度大吉岭的百年茶园做茶,站在茶园可以遥望珠穆朗玛峰。前3年,正处在资本裹挟着消费市场的爆品逻辑的红海,业绩增长很快;那么接下来,是要走一条标准化复制、达成规模化增长的道路吗?为了坚持三联品牌和读者认可的一贯调性,我们选择了一种保持规模的“慢”增长方式。但是在新人红利过后,又如何在现有体量下达成销售额的不断增长?流量不再是无止境的,将已有产品进行不断复制来扩大销售变得越来越难,围绕着这一群人纵向拓宽销售品类的维度,成了一种必须开拓的途径。

今年,是我们走过的第六个年头虽然离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依然遥远,但正是这种选择,让我们在这几年的时势变化中,生意有了弹性生命力的可能。

我是在团队组建后的第二年加入的,或许是过去十多年从事过品牌市场、媒介策划和艺术管理这些跨行业的工作经历,对一家老字号级别的媒体要如何进入消费品领域感到好奇。三联爱茶项目从初期产品受限于供应商思维,到几年后跑通了自身的内容电商模式,再到团队具备整套供应链能力,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场将内容转变为品牌价值力再创的创业。三联则是个有着开放性的宝库,但需要自己摸索打开的方式,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三联生活市集总监 李晔

把茶卖给年轻人?不如给茶找个现代性的内质。大概 5年前,《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两期反响热烈的封面故事《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和《宋朝那些人》,当人们惊喜地发现宋文化之美的同时,从传统里挖掘风雅之于茶的热度也持续升温:从复兴贡茶到点茶表演到宋朝生活方式的讨论,各地的茶产区和茶品牌蜂拥而上,成为解读地方历史和文化摹古的载体。文化的大众流行是瞬间的,一时间不仅是茶,坊间但凡国货配上了传统,就成了正宗的了。

三联爱茶研发总监陈重穆在他撰写的《岁时茶山记》里提到:“传统要形成高峰才可以说是传统,中国茶叶的传统还远远没有到来。”是的,我们想做的“传统”,正是在发生的现在。

             
             


陈重穆的音频栏目《岁时茶山记》,第一、二季一经释出就备受喜欢,目前,第三季正在策划中。            


在越来越同质化的消费品领域,真正的好产品从来不缺关注。我们坚持用与内容生产同样的方式,只做有故事的产品。与产业保持观察的距离,拉近与土地自然的间隔。每年200 多天跑遍全国各地的茶产区,深入山场考察农法、风土、品种以好喝、健康作为标准,干预制作和加工方式做三联独有品质的茶。这些努力,无意中也让我们在地方茶产业里扮演了独具创作能力的引领角色。

在政和,我们一做就是6年,用一篇篇文字讲述花田采花、深夜窨茶,从探访小白茶树种到每年8月连续出品的茉莉银针茶,如今的政和白茶,已然在茶产业领域成为广为认可的地方品牌。更多的如雪梨佛手茶、蒙顶黄茶、珠兰花茶更是走在了市场热点的前沿,一经推出,不乏跟随者。

           
             
             


             

与读者一起的茶山之行

如果把三联爱茶的寻茶看作是我们的“启新”那生活市集的寻味,则是我们坚守的“立意”。从对好味道的追求,扩展到按季节推出值得被书写的美食味道。春天有来自西湖和东山的明前茶,仲夏有地道东魁奉化原生水果,初秋有来自云南的油鸡枞和云腿小饼,深秋则是武夷山的炭焙茶香,冬日里还有辣味腊味“四个川味”——季节更迭,不时不食。

有好吃、好喝,也该有美器和其他美好的事物,于是又有了将有个性的衍生品作为第二盈利曲线,把“三联爱茶”打造成IP,和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开展合作,找寻与我们有共同气质的品牌,在市集里,让调性成为一种渠道。也因此,有了我们常年往返于景德镇瓷、宜兴紫砂生产现场的情景。

今年,我们的客户整体量接近 60万,新增客户每年保持着 15% 左右的增长。以媒体身份做消费品,大家已经习惯拿着天花板级的标准来看待我们,三联赋予我们的公信力背书,换来的是低容忍度和低容错率。我们关心那些持续购买、年复一年给予我们支持的消费者是谁。这样的买卖关系,让我们工作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价值牢牢绑定在了一起。我们坚持只做有显著识别度的产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反馈、每一场茶会、每一次做茶之旅。经年累月,我们努力与爱茶的茶友和市集客户建立起一种看得见的关系。

           
             
             


             

线上与线下,我们的茶会从未中断

在电商的天下,一款现象级消费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经不起竞品的速度和蜂拥而来的低价打压。我们从小项目到小品牌,要保有一款产品稳定的售价和持续性是非常难的。坚守创新力和以品质维系产品常销的能力,对于三联爱茶来说越来越重要。

未来,我们还将以广种薄收的方式,坚持不间断的创作力——因为,这里有一群始终支持我们的人。正如我们向往的那段文字——“我们相信在物质生活之外同样存在一种文艺的生活。它温和优雅、理性纯粹、漂亮迷人。它是对审美的斤斤计较,是对高尚生活的审慎追求。我们要厘清人们对文艺的误解,我们希望一个公开承认自身精神追求品质、推崇文艺且不受指点的时代重新到来。”

不断地,再出发。

           

三联生活市集团队合影,由左到右依次为:李伟、山日、小雨、鲁北、李晔、廖光、陈重穆、姚姐、梯小田、宋星。

(蔡小川 摄)

本文刊于

《三联生活周刊》1200期

(2022 年第 33 期)

作者,李晔

   

48阅读 1赞
店铺logo
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