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图书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湛庐图书旗舰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江波:风暴将至,科幻之眼看未来 | 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
2021年02月01日

 

         
2021年1月16日下午两点,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以在线直播的形式重磅开启。此次大会以“未来呼啸而来”为主题,发布了31本湛庐新书,从投资、能力、管理、视野、教育、生活6大角度出发,全面解读2021新趋势。              

基于现实科技的科幻文学,除了供人们休闲娱乐,还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推测。湛庐也曾策划出版了《十二个明天》《希望之地》等科幻小说集。科幻作家江波先生以               “风暴将至——科幻之眼看未来”为               主题,在“面向未来的视野”环节进行了精彩演讲。              


在谈到人工智能时,江波指出,“在人工智能真正成长为完全独立的物种前,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教育,把人类的价值观传递给它”。在畅想未来的篇章里,江波先生提到“如何可控核聚变的这一天到来,人类就可以跨越太阳系,成为银河种族”。                               


           


《风暴将至——科幻之眼看未来》

——江波  科幻作家

来源: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



很多人认为,科幻具有预言性的功能,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可能性做出推演。这样的科幻作品数量相对来说较少,属于科幻文学中的精品。

例如《2001:太空漫游》,就对太阳系内的宇航探索有一个预测性的时间表。著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卡尔· 萨根写过一本书叫作《接触》(Contact),对于外星文明的探索也有非常好的洞见。这些精品的存在,让科幻文学除了提供休闲娱乐的社会价值之外,还提供了对未来可能性的一些洞见,这是科幻文学区别于其他类型文学的显著特征

下面这张图是科幻的发展历史,大概描述了科幻文学的发展过程。



从图上可以看到,想象文学最早的源流,是源自人类的惊奇和恐惧这样的情感,在这种情感基础上,产生了神话传说,后来演变成仙话、民间故事,到现代就变成奇幻武侠。从文学的源流来说,想象文学一直存在,科幻只是想象文学的一个分支,是在16世纪理性主义开始萌发之后,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文化逐渐注入到幻想文学领域当中所产生的一种流变


所以从一个广泛的角度来说,科幻和其他通俗文学类型非常相似。如果比较科幻和武侠或奇幻小说,会发现它们之间在情节和人物关系上有非常大的相似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把科幻的设定换成奇幻的设定,文本的类型属性就会相应变化。

所以科幻是一个非常宽广的领域,辨别科幻文学的唯一标志是是否使用了科学概念。这些科学概念未必准确,甚至有时是伪科学,这些都可以被纳入科幻的范畴。但如果能够基于现实的科学和技术,再结合自己的洞见,对人类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推测,这样的科幻就是这一广阔领域的核心。也是科幻文学能够带来的特殊社会价值。

今天我想就自己基于对现代科技的理解,给大家讲一讲我所认为的对未来影响最大的技术领域,和大家一同探讨。



           

               

             

               
能源技术让我们有机会成为“银河种族”                

           


前苏联宇宙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Nikolai Kardashev)把文明按照能源利用情况分成三级:

一级文明能掌控行星上的所有能源;

二级文明掌握星系的所有能源;

三级文明则能掌控银河系的所有能源。


这种分类未必切实,但是能源技术的确是文明的硬指标。


         

         

对于地球来说,最大的能量来源就是太阳能。埃隆·马斯克几年前指出:用1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建设太阳能电站,就能满足美国一年的用电量。美国的用电量在2019年的时候数据是44000亿度,中国是75000亿度,满足美国的用电量可能需要1万平方英里土地,满足中国用电量所需土地面积不到两倍。

所以如果用太阳能来满足全中国的能量需求,大约需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听上去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但中国的沙漠和戈壁大约有130万平方公里,在西部的无人区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再利用超高压输电技术送到东部。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沙漠戈壁还不是最适合采集太阳能的地方,因为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更适合太阳能的位置是在太空中。太空中的太阳能的能量密度大概是地面的5倍,这意味着更高的采集效率。

         

         

这张图所展示的画面并不是科幻中的图景,而是一家日本公司为了进行招标而设想的一个图景。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为了商业的目的,开始考虑把太阳能电站放到太空去。在太空中可以完全避免天气的干扰,能量密度更高。另外,人类的能量需求会不断增长,可能将来甚至把撒哈拉沙漠全部填满都不够,那么只能去太空拓展新的领地。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在太空中我们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天空电站,如果逐步形成更大的规模,会发生什么情况

天空电站的确不会占用太多陆地空间,但会在天上形成一些遮挡,地球上的某些位置可能永远见不到阳光,这对于地球上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的解决方案就是逐渐把天空电站推向地球轨道,让地球轨道和地球一起绕着太阳飞行。我曾经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地球的翅膀”,设想过这样的场景:

当天空电站占据地球所有上空的时候,就约等于我们掌握了地球上的所有能源。当天空电站开始在地球轨道上延伸,地球逐渐伸展出两个翅膀,可以认为我们已处于二级文明的萌芽阶段。如果“地球的翅膀”不停地增长,直到把太阳完全包裹起来,形成一个“戴森球结构”,我们就完全达到了二级文明。

所以在我这篇小说里,当地球长出这样的翅膀时,外星人就来了。因为他们意识到地球已经跨入二级文明,成为星际种族。外星人未必有,然而天空电站的设想,则有很强的可能性。

如果人类要在太阳系中生存,太阳能可以满足非常长远的需求。但太阳能只能依靠太阳,一旦远离太阳,供给的能源就远远不够。如果人类想要飞出太阳系,那就需要其他能源,这种能源应当是核聚变。

对于核聚变,我和从事研究的朋友有过一些交流,他们的说法是“50年之内应该可以实现商业化”。这是一个标准答案,但50年前也是这个答案,不知将来再过50年,这句话是否还是标准答案。只能期待在核工业领域奋斗的科研人员,能把愿景实现。

在核工业领域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消息。在2020年4月,东方超环托卡马克装置达成了一个突破:在1亿度高温下,维持了10秒钟。10秒钟对于商业化来说显然是一个远远不够的时间,但这是可控核聚变迈出的非常可喜的一步。这代表着某种希望:可控核聚变终将有能够实现的一天。我期望那一天在50年之内到来,到时,人类就可以跨越太阳系,成为银河种族



           

               

             

               
基因技术,一个重启未来的按钮                

           


之所以讨论基因技术,是因为它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改变人类自身基因。

基因编辑手段可以从DNA的长链上任意截取一小段。虽然这个技术并未达到100%精准的地步,但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技术的长远潜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以单个DNA的精度对基因进行编辑。

CRISPR,被称为“基因剪刀”,这种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踏进了基因编辑的大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基因编辑应该能跨上好几个台阶。

2018年,贺建奎编辑了两个人类胚胎,这两个人类胚胎最后长成了婴儿。为此,贺建奎受到了中外科研界社会学各个层面的批判,批判主要来自两个层次: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伦理

技术上有两层问题,贺建奎所做的基因编辑,有一定的脱靶的可能性:想编辑基因a结果不小心把基因b也改变了,这种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另一层技术问题在于人类的基因库非常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了某个基因,就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方面。在有这种技术风险的情况下,贺建奎所编辑的基因是降低了这两个婴儿感染艾滋的可能性,但一个人一生中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本身很低,而且控制艾滋病已有现成的方法,所以总体来看,这个基因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


         

         

如果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不足以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更重要的是伦理上的问题。先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科幻故事叫作《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

这个故事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20世纪初写的一篇科幻小说,在小说里,主人公驾驶时间机器到了未来之后,发现未来的人类演变成了两种人,一种叫作莫洛克人(the Morlocks),一种叫作埃洛伊人(the Elois)。

莫洛克人是工人阶级的后代,埃洛伊人是资产阶级的后代。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英国的社会表现出阶级的绝对对立,所以他就在小说里把两个阶级演化成两种人类。现实中,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工人阶级,遥远的未来,莫洛克人饲养捕食埃洛伊人为生,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未来。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居住在北京,我与这座城市若即若离,我想看到它的时候,就打开窗户,或者走上街头;我不想看到它的时候,我就闭门不出。我不要求北京应该怎么样,这座城市也不要求我。我对于北京,只是一个逗留很久还没有离去的游客;北京对于我,就像前面说的,是一座别人的城市。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或者说作为我自己,住在别人的城市里是很幸福的。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只是借助这种想象来反映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阶级矛盾。但如果把基因技术考虑进来,那小说中的这种情况也会具有一种现实可能性。

基因技术首先应用的人群必然是富有阶层。一旦富有阶层能用基因编辑技术让自己在智力、体力、精力等各种能力上占有优势,这种优势就会产生强烈的代际传递。本来在出生时,人人都是平等的,聪明和愚笨都是天生的,但是基因技术会永远改变这一切,让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聪明,体质更好甚至寿命更长。

贫富分化也会就此呈现出凝结的状态,甚至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产生生殖隔离,从而把财富和遗传完全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残酷而且不稳定的社会状态

这就带来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使用基因技术?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会成为人群分裂的一个关键。我们的社会为了弥合人群的分裂付出了各种努力,但是基因技术所带来这种可能性会把人类分成两种,经过基因编辑的和没有经过编辑的,这绝对是种族主义最好的借口。

为什么贺建奎的事件在伦理上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在所有伦理道德没有达成规范的情况下,轻易去触动人类的基因库非常危险。但既然有了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会有人继续去进行人类基因的改变,因为它带来的收益非常明显,可以让孩子更强壮,更健康,这个诱惑无法抗拒。


在这种编辑人类自身基因成为现实之前,迫切需要完成伦理讨论,建设一套可控的使用标准。让它可以普惠到各个阶层。基因技术,会是人类重启自身的钥匙,只不过这把钥匙打开的门背后会是什么,取决于现在的人们预先的准备。


           

               

             

               

赋机器以文明,

这是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使命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一种从未有过的境地:我们在创造一个新物种,和人类完全完全不一样的智慧物种。2015年12月AlphaGo战胜了欧洲的冠军樊辉,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当然后面发生的事件更有名:AlphaGo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

AlphaGo战胜人类这件事意味着人类的智力的神秘感被完全破除,之前的科幻小说中经常会把人类的智力看作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有些科幻小说会认为机器可以下国际象棋,但围棋始终是机器解决不了的问题,但AlphaGo把这种迷思直接打破,同时也宣告了再也没有人类可以在围棋上赢过机器。AlphaGo的后续发展更精彩。

AlphaGo战胜人类冠军,它需要有棋谱、棋手数据、规则,有了这些之后,才能够进行训练,成为一个高智力棋手。后来发展出来的AlphaGo Zero则不需要棋谱、棋手,只需要告诉它输赢的规则,它就能自我演化,成为世界一流的棋手。


AlphaGo Zero后来战胜了AlphaGo的终极版本,成为最厉害的围棋人工智能。

AlphaGo Zero之后,又有了AlphaZero,除围棋之外,它把国际象棋和将棋也包括进来。最近的发展是MuZero。

MuZero不需要知道规则,只需告诉它输赢是怎么回事,就能自己摸索出棋类的规则,甚至不仅会下棋,还可以玩游戏。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发展一日千里,不仅仅是下棋,还有其他各方面。有一个非常热门的叫作GPT-3的人工智能,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可以写作或聊天。它可以直接根据主题词进行写作,能够模拟很多人的风格来进行写作,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如果连写作这样的事都能让机器代劳的话,那么人类的智力高地究竟还剩下多少?从下棋到图像识别到语音识别,到聊天写作,人工智能在各种方面都在超越人类。

大家还经常会执著于人工智能不会产生自我意识。人工智能是否拥有自我意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不展开讨论,我个人观点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神经网络相互之间的交互,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只是时间问题。既然如此,我们就面临着一种选择,它会像终结者一样成为人类的敌人、消灭人类,还是和人类共存以及为人类服务?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认识和行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但这种未来其实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因为一旦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它所需要接受知识、能力或社会规范,完全依赖于我们现在教给他什么。如果你教会他的是战争、暴力、杀戮,那他就会做这些事情。如果你教会他的是和平与爱,他就会秉承和平与爱。人工智能就像人类的孩子,小时候的思想是可以培养的,但长大之后的意识是无法控制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人工智能真正成长为完全独立的物种之前,对他进行教育,把人类的价值观传递给它。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1.能源意味着我们要跨越星际成为新的种族。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如果不想永远生活在摇篮之中,就需要在能源上有所突破。


2.基因科学为我们理解生命提供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因分子生物学这方面的发展,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生命和自然以及宇宙是一体的,每个人都是宇宙的孩子,和宇宙息息相关。第二个层次是基因工程的发展,意味着人可以开始改变自身,这会带来巨大的伦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3.人工智能在获得自我意识之后,会建立自己的文明,这样的文明和我们现在的文明是否能兼容,需要我们这一代和之后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把这个过程称为“赋机器以文明”,在人工智能建立自己的文明之前,把我们的文明教给它们。让它们学会和人类共处,或者成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平过渡。


我选择这三个方面来讲述,因为这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影响着人类这个种族的外在特点,直接从技术的角度定义了人类为何。这三个方面的技术也都正在向着特定的方向演化。


风暴将至,我们已经可以嗅到未来的一些气息,有光明的,也有黑暗的。只要我们能够认清现实,积极努力,一定可以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未来呼啸而来


                     

24条金句回顾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


                     

韩焱:希望,是最大的幸福感 | 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演讲实录



End

新媒体编辑 | Eurus


//湛庐文化//


                         
扫码即可关注湛庐文化,                        

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发送中

    52阅读 3赞
    店铺logo
    湛庐图书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