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图书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三联生活周刊图书旗舰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职高、“坑校”与示范高中:中考当真定终身?
2021年07月09日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中考定终身?」

主笔|杨璐

孩子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家长有两大焦虑。一个是孩子能不能考上示范性实验高中,一个是孩子会不会因为“普职比大体相当”被分流到职业高中,它们最终汇聚在“中考定终身”的认定里。  这种认定其实掺杂了很多对教育、社会和时代的误解,由此引发的焦虑转化成你追我赶的补课、不计成本的择校,导致教育生态的恶化。
       

       

这其中最令人忧虑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根据临床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总督导徐凯文老师的调研,心理问题的普遍程度甚至超过原来最糟糕的预期,在很好的学校里面,一个班级可能也有好几个孩子有抑郁倾向,甚至存在自我伤害的行为。“疫情期间,我知道的有些个案是在复课后开学第一天出的事。我想,这说明孩子对于回到一个压力巨大的学习状态存在深刻的恐惧。一个人厌学可能事个体问题,如果有那么多孩子厌学,那么大概有更共性的问题在里头。”徐凯文说。


       

插图|小考怡情

专家们在各种场合呼吁不要用单一的评价体系挂靠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辩论教育的本质、目的,对说服家长们退出内卷作用很有限。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杨振峰说:“基础教育从今天发展的情况来看,10个人有10个人的理解。解决这些问题,要用政策去撬动。”
       

把眼光放开,中考改革是教育深化改革的其中一环。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说:“如果从中考这个节点往下看和往上看,高中课程标准在改、高考在改,大学也在改。比如说,已经停止给’211’和‘985’大学拨专项款了,现在主要评的是‘双一流’学科。前段时间还提出了‘破五唯’,打破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再往未来的趋势上讲,如果一个区域高中教学质量均衡了,中考是不是就可以取消了?改革都是配套的。”


       
湖北省仙桃市某民办学校的高中课堂,当地的民办教育已占半壁江山(蔡小川 摄)
       

       
政策导向转型的时刻,除了熟悉如何让孩子进入心仪学校这样具体的攻略之外,其实也要理解这一系列动作出台的动机和背景。胡平平说:“我觉得要研究透国家的政策才不会吃亏,现在大势是这样,非要拧着来,可能占点便宜,但大概率是要砸在手里的,比如炒学区房现象。”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从效率优先转向优质均衡。办重点中学,招骨干教师,择优秀的学生是我们熟悉的人才培养方式。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想达到,学生去哪所学校受到的教育都是优质的。这要多方面一起努力,因为决定一所学校好坏的四个因素,投入、师资、管理都能由政府部门把控,生源就成了唯一的变量。
       

优秀生源的聚集造就了闪耀的升学率。比如,上海家长们流传着民办学校好于公办学校的说法。上海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张强(化名)说:“实际上如果生源没有经过选拔,每个学校新生的禀赋是正态分布的,就像我们伸出手来,五根手指长长短短是自然规律。公办学校是全部接纳的,其中还包括一些发育滞后或者智力上有缺陷的孩子。民办学校只选禀赋好的学生,其他全淘汰,然后非常自信地说,我的成绩比你公办的好,那肯定是错的。”


       
家长陪同考生走向学校参加中考(视觉中国供图)
       

       

而中考改革政策,正是要把优秀的生源分散开来,带动学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认为,对薄弱初中来讲,“遏制择校”带来了好生源,“名额到校”带来了升入示范性高中的希望,如果还不改变校风、教风和学风,名额生达不到名额分配录取线或者进到高中成绩垫底,社会影响会非常大。对示范性高中来讲,从前只教好学生,现在得提高专业性,想办法研究名额生怎么发展。

2016年5月14日,北京人大附中将“特长生报名流程”等信息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供家长参考(视觉中国供图)

对于北京和上海这样经济发达城市来讲,教育资源投入大,能够进入到体制里当老师又经过了层层筛选,“坑校”、“菜中”也不一定就是刻板印象中的情况。

我们采访的北京家长文娜(化名),孩子小升初排位进了“坑校”,她当时觉得这是抽到了最差的牌,可经过两年时间,现在想来未必不是美好的安排。文娜说:“我们很快就发现,传说中的“坑校”和我们的预想不太一样。派位后,我们研究了从未留意过的A校的情况,发现它存在一个很大的利好:一个年级不到500名学生,有110多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也就是说,如果中考时孩子达到一个基准分数,只要校内排名在前面,就有资格进入相应的市重点、区重点高中。”

学校本身也给家长很多惊喜。学校的硬件不“坑”,校园很大,环境比很多重点校还要好。老师也不“坑”。老师很明确地说,孩子们是派位来的,可能会有一些家长有落差,但他们的教学也是有方法的。

文娜说:“个别科目的中考成绩甚至只比市重点校低一点。在A校,中考前10名的孩子可以派位进入西城区最好的高中,但实际上,按照既往经验,这些孩子的中考成绩本身也能够达到这所高中的分数线。”A校还有个传统,孩子入学前,老师都会来家访,了解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和安排,也会和孩子沟通:你希望在学校的三年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后来我发现,“坑校”不坑可能不是特有现象。在之前那个不谈“坑校”的家长群里,这两年我也陆续看到一些家长提到:XX普通校的中考成绩也不错。

对家长来讲,放弃择校退出内卷是否仅仅是为教育的“优质均衡”做贡献呢?胡平平说:“国际上和我们都做过学生分数监测,影响它的第一个因素是学生本人的智力、认知水平和家庭,占60%到65%,学校影响只占10%到15%。”


       

《西小河的夏天》剧照

学校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也不一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书王世岳说:“美国著名的《科尔曼报告》发现,学校对最优秀的学生影响非常小,对成绩最差的学生影响最大。”需要家长们重新思考,“抓学习”是把财力精力花在择校上,还是花在研究孩子的学习方法、效率、培养思维能力,自驱力以及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上。

文娜的孩子进了“坑校”,她也不愿意盲目给培训班送钱,夫妻俩觉得自己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有能力应付初中功课,给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会比上培训班的效率高得多。文娜跟先生做了明确的分工,孩子在书房写作业,爸爸在边上做自己的工作,同时负责随时答疑解惑。妈妈负责给孩子抄录错题本。
       
这种陪读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分”,也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文娜说:“最开始,我陪孩子写作业会找些闲书看。她不乐意,觉得我就是在监督她。后来,我帮她抄错题本,不用抄的时候,就自己学英语。你会发现她不抵触了。把错题难题交给我抄的时候,她带着一种“幸灾乐祸”的语气,“我又给我妈找了个事儿”。我想,我们身体力行的意义是让女儿感到学习虽苦,但不是孤军奋战。”
       

因为深入介入学习,她切身体会孩子的苦乐。文娜说:“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愿意给孩子减压。其实,孩子真的不缺压力。在学校里,前10名、前30名的孩子各有小课,筛选、竞争的氛围无处不在。初中两年,她因为考试哭过三次,两次是因为担心自己没考好,还有一次是因为自己病了,为可能错过考试而着急。作为母亲,相比鼓励她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竞争,我更愿意帮助她正确理解竞争的意义和结果。”

《小别离》剧照

另外一批家长焦虑的是普职分流。这个上世纪80年代确立的制度在今天应该如何继续实施有待商榷。因为职业高中办学成本比普通高中高,现在许多职业高中的办学经费却比普通高中少得多,学生学不到东西。家长还担心不爱学习的学生聚在一起互相影响。胡平平等一些专家认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不能取消普职比强行规定,政府政策引导,做强中等职业教育,让家长和孩子自愿报名学习,而不是用分数线在初中毕业的孩子当中划定。”
         
       

职业教育要做强,要真正教给孩子技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还是吸引家长的。胡平平说:“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发达地区有需求、有资金、有教学和就业资源,职业教育发展得不错,但是没有生源。欠发达地区是没资金、没资源,孩子接受不到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不能从政策上让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联手,比如长三角现在搞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协同就很好,安徽、江苏生源可以去上海上学,然后算两个地区都完成了指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个省都要完成指标,阻碍生源流通。”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机械班的学生在上实践课(于楚众 摄)

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高中有些跟大家刻板印象里的也不一样了。比如上海,职业高中的生源很多是在上海长大的随迁子女。秦娟是上海一所公立中学三门中学的校长,她说:“随迁子女在学校里分成两拨,一拨学习特别好,老师们教得也开心,但是他们初二就转学了,因为他们要回老家参加中考,上高中读大学。另外一拨在上海读职校也很好,政府有补贴吸引学生去读。”职校不一定就没有好的前途,秦娟说:“我们学校有一个孩子去了杨浦职校学汽车修理。那个校长思路很新,要搞就搞顶级的技术,请通用公司的工程师来教孩子们。那个孩子后来参加一个世界大赛得了金奖,毕业后就留在职校当老师,教了几年课,后来通用公司也觉得这个孩子不错,把他挖走了。”
       

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希望能把家长的焦虑降下来,给学生减负。家长们通常认为,高考是强筛选的,所以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就得一路筛选,但胡平平不这样认为,她说:“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来讲,竞争应该是上移而不是现在这样前置到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孩子读高中之后再竞争,自主性强了,家长的压力也小一点。”


       
在普职分流大背景下,一考定终身的焦虑提前到了初中(蔡小川 摄)
       

       

除了跟家长切身利益相关,教育还关乎公平和社会流动,这其实也是国家自上而下推行教育改革的动力之一。看起来大家同考一张试卷,实际上分数面前是不平等的。成绩中既包括孩子的天赋和进取心,也包括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资源。补课参与率、资金投入、机构质量,这些都跟家庭收入、所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学区房炒高房价、助长了以钱择校,并且会造成居住隔离,阶层固化,损害社会融合。教育均衡政策的推进,最起码不会加剧不平等。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

封面动画设计:黄罡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中考定终身?」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教育改革与个体选择:中考定终身?(杨璐)
  • 中考为什么改革(杨璐)
  • 上海中考改革:家长怎么选?(杨璐)
  • 秦娟:如何判断一所学校的性价比(杨璐)
  • 焦虑提前:县中困境(张从志)
  • 职高:一种升学选择?(驳静)
  • 初中三年,优等生的焦虑与代价(徐菁菁)
  • 当“佛系”与“坑校”相遇(徐菁菁)
  • 内卷之下,什么在困扰孩子?(徐菁菁)
  • 我在乡镇中学的命运记(王海燕)
| 社会 |

       
  • 热点:迈阿密大楼坍塌事故(李秀莉 刘田)

| 经济 |
       
  • 市场分析:银行存款利率为什么降低了?(谢九)

| 文化 |
       
  • 书与人:郭宝昌:京剧可以这样,不是京剧必须这样(孙若茜)

| 专栏 |
       

       
  • 邢海洋:前置仓、后置仓
  • 苗千:重返金星
  • 袁越:用基因魔剪来治病
  • 张斌:大麻,还是个大麻烦
  • 宋晓军:再说“最后的武士”又回来了?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本周新刊「中考定终身?」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发送中

    2216阅读 8赞
    店铺logo
    三联生活周刊图书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