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店铺主页二维码
读库 微信认证
我们把书做好,等待您来发现。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讣告》试读 | 人生就像一只飞过宴会厅的麻雀
2022年03月03日


自1843年创刊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来,《经济学人》一直没有讣告版。为何如此,只能凭猜测得到答案。或许,因为它以匿名性和谨慎对待个人崇拜为立报之本,并以此为荣,所以过多关注个人显得不妥;又或许,一份锐意进取的报纸,理所当然不会为告别辞留出空间。1976年我加入该报时(我永远称之为“报纸”),周围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以至于有人建议我不要去各地采访,因为我可能会写出一些令人沮丧的报道。有人认为,坟墓就是那类题材的极致。

然而事实未必如此。而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英国式讣告正变得鲜活、文艺、不留情面。《每日电讯报》和《独立报》的休·蒙哥马利–马辛伯德和詹姆斯·弗格森,两个年轻聪明、互为对手的编辑,将讣告版变成了各自报纸最好看、引起公众讨论最多的栏目。1993年,罗伯特·科特雷尔从《独立报》跳槽到《经济学人》。

罗伯特——我们最新潮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着迷于大型犬和缎面背心的家伙—向《经济学人》时任编辑比尔·艾默特建议,每周一则讣告可以为报纸后几页增添趣味,给大众提供一种看待时事问题和个人成就的非寻常视角。为促成此事,他邀请《每日电讯报》撰稿人马丁·韦耶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近年来最引人注目、最有趣的报纸讣告,刊登在1994年的《经济学人》圣诞节特刊上。文章令比尔大喜过望,他因此认同了这一观点:讣告将“为报纸增添两种自身所缺乏的特性,即历史感和人文性”,并把开设讣告栏目的任务交给了罗伯特。 

讣告版推出之际,似乎没人特别乐意承担“全职殡葬员”的工作—直到比尔正巧找到了罗伯特在十三楼的邻居基斯·科尔克霍恩。基斯是位小说作家兼记者,他的文笔看似丝滑如绸,实则锋利如刀。1995年接手这个版面后,他一干就是八年。2003年11月,我接替了他的工作,却难望其项背。 

与基斯交接工作时,我们在当地一家意大利地下酒吧共进午餐。他手头有一份按地域和性别整理好的庞大写作对象名单。他告诉我,重要的是缩减美国人的比例(否则就会成为他们的专属版),公平地对待亚洲人,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女性登上讣告版。我认为这些设想都是很好的建议,但知易行难。在这本书中,依然没有很多女性人物出现,这说明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她们仍要努力拼搏才能活得够男人一半精彩,这不禁令人深省。另外,这本书里依然包含了大量美国人,当一个国家已是顶尖强国时,要避免这种情况实属不易。

我们的思想必须集中,因为每周都有一篇关于某个候选人的写作任务,更因为讣告版编辑用于研究和写文章的时间往往不超过两天。快速阅读至关重要,因此附近便利的伦敦图书馆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谷歌当然也能提供帮助,但我还是觉得书籍的作用无法取代。书籍能让你全身心地沉浸在一个人物里,这种沉浸是必需的。

《经济学人》的讣告储备(有时被戏称为“太平间”)少得可怜。据我所知,一些报纸备好了成百上千份讣告。在我们这里,我写作的同时,只备着十份讣告,而我也从来没能取出一份使用。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太平间里的人永远不会死。他们日渐坚韧强大,获得了一种永恒的生命。

我认为,自从讣告版开设以来,候选人的标准一直未变:他们的生活必须过得有趣,发人深省,至于是否符合通常意义上的“美好”,倒没太大关系。我们并不一味地颂扬、赞美死者。坏人、无德之人、轻浮之人的讣告,有时反而能成为佳作。我因给安娜·妮可·史密斯所写的讣告而广受非议,但她追名逐利注定失败的故事精彩而凄美。我们既给垄断者和专制者写讣告,也给现代圣贤写讣告。基斯一直对小人物特别偏爱,哪怕是—或者尤其是—有大人物在同一周去世时。他让我明白,几乎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值得倾听的故事。

是什么成就了《经济学人》讣告?没有什么规则,除了一百三十二行的长度或大约一千词的篇幅,以及插图(最出人意料的是,最近几年一直没有人物照片,只有风景)。除此之外一切都由作者决定,这是一种光荣的自由,使得讣告版编辑通常能够说一不二。同事们往往想插手(有时会成功,通常效果良好),死者的家属或朋友也会经常进行游说,但编辑希望享受无人干涉的工作乐趣,因此几乎拒绝了所有的外来请求。

快乐和死亡似乎同床异梦,但对我来说并非如此。在我看来,我的讣告是对生命历程的报道,即使这条生命已经换了一种方式,在别处延续。我希望在生命逝去时提炼出其本质,并设法尽可能从逝者的角度描述它。因为无论是好是坏,那个特定的视角和特别的声音,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我们第一次讨论这本书时,基斯说,“麻雀的飞行”可能是个好书名。当然,这暗含了比德对人生的隐喻,他说人生就像一只飞过宴会厅的麻雀,从黑暗中飞来,又没入黑暗,其间只有明亮的一刻。当然,也可能宴会厅里的黑暗比之前和之后更甚。但无论哪种情况,飞过的那一刻—在大地的喧嚣中挥动的翅膀—是我们必须抓住的。


安·罗

2008年7月


1922阅读 21赞
店铺logo
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