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店铺主页二维码
读库 微信认证
我们把书做好,等待您来发现。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讣告》试读 | 席德·巴瑞特
2022年03月03日




席德·巴瑞特

罗杰·“席德”·巴瑞特,平克·弗洛伊德乐队主唱,逝于2006年7月7日,终年60岁。



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是自1789年以来最好的年代。相比之下,此后的所有时光都显得苍白无力。那是学生们朝警察扔鹅卵石、警察以催泪弹还击的巴黎暴动时代,是越南战争引发第一场骚乱的时代,是被苏联坦克迅速镇压的布拉格之春的时代。那个年代到处弥漫着一种感觉:单凭数量之众,青年一代就足以推翻旧秩序,重塑这个世界。

若是没能再造新世界,一定是因为他们沉溺于这样或那样的违禁药物。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吸毒场景就是躲到自行车棚后迅速抽一口大麻烟,或是恭敬地将一块绿色粉末压成的药片切成几份,用一杯廉价白葡萄酒吞服下去,并焚烧线香加以掩盖。然而,在最高的文化层面,新的摇滚乐偶像沉迷于更加危险的东西无法自拔,并为之高歌吟唱。他们全然不追寻真相,正如黄色的海象、紫色的大地、万花筒似的天空和熔化的建筑物,所有这一切都呈现在音乐和灯光秀中。想要欣赏它们,最好先把自己灌个酩酊大醉。

席德·巴瑞特就是这个狂野世界的典范。1965年,他将这支日后极度成功的迷幻摇滚乐队命名为“平克·弗洛伊德”。作为主唱,他创作并歌唱“石灰和透明绿”、“大胆阿丹”、“姜饼人”,以及乐队首支热门单曲《阿诺德·莱恩》,这支单曲讲述的是一个深夜从晾衣竿上偷女人内衣的异装癖的故事。古怪的歌词以及诡异、简单的旋律通过回声机传出,常常让人感觉来自外太空。

但是,巴瑞特也具有某种典型的英式风格和中产阶级特质。他的歌曲包含了来自家乡剑桥的元素:自行车,金色长袍,河流及草地。令人惊奇的是,他是用完美到近乎刻意的伦敦腔唱出他的幻想。他使得英国比美国更早成为适合玩摇滚的国家,并影响了大卫·鲍伊等一群音乐人。乐队首张专辑《黎明门前的风笛手》(1967)使巴瑞特成为中心人物,而他正从某个遥远、危险的地方哀怨地呼唤着新时代。

但是他的歌曲逐渐陷入混乱。1968年1月,巴瑞特已无法作曲,也几乎无法正常演出。大把大把吞下的毒品、致幻剂和药物,摧毁了那个本已脆弱不堪、无法承受成功压力的灵魂。演唱会上,他反反复复弹奏同一个音符,或是精神恍惚地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当他演奏时,没人知道他要弹什么,尤其是他自己。乐队离不开他,却也应付不了他。因此,他被遗弃了,或者说他主动退出,躲在伦敦公寓楼梯下的橱柜里忍受着毒品的折磨。“迷幻经验”的受害者通常可以康复,只要严正警告这些对药物毫无戒备的人,就会起效。但众所周知,巴瑞特吸食过太多太多毒品,再也无法康复了。

朋友们,尤其是平克·弗洛伊德的队友,都试图鼓励他重回舞台。他们的努力令人心碎:1968年和1969年,他们无数次把麦克风放在他面前,劝说他唱歌和演奏。他1970年的两张个人专辑《狂人笑》和《巴瑞特》残忍地记录下了这一切:神经质的咳嗽,绝望的翻书声,沮丧的喊叫(“再来一次?现在要我再做一次?”)以及录音的次数。《狂人笑》专辑的封套上印着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裸体少女—或许不止一个—出现在巴瑞特面前,但他毫无察觉;他的脸被长发和睫毛膏遮盖,人蹲在地板上,浑身颤抖。

剑桥似乎是隐退的好地方,他曾在那里学过班卓琴,并骄傲地用反光金属盘包覆了自己的第一把吉他。回到剑桥后,他住在母亲的地窖里,用木板封住窗户,重拾曾在坎贝威尔艺术学院学过的绘画。狗仔队听说,他的头脑“不正常”,而且满身都是“灰尘和吉他”。

他成为英国摇滚界最知名的隐士,作品虽然不多,却永远被人铭记。最终,他被糖尿病并发症夺去生命,在摇滚歌星和忠实粉丝中引起哀悼狂潮。他去世时,皇家剧院正在上演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话剧《摇滚》,这使得巴瑞特成为革命音乐的隐喻:1968年,他是高声吟唱自由的神一般的人物,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人在一家超市认出了他,头发灰白,憔悴不堪。


像太阳一样闪耀

平克·弗洛伊德乐队最后一次看见巴瑞特,是在1975年,当时乐队正在录制《闪耀吧,你这疯狂的钻石》。这是一首向他致敬的歌,但听起来鼓励的意味更重:

来吧,你这放浪不羁的人、

幻象的先知,

来吧,你这画家、风笛手、

致幻剂的囚徒,

闪耀吧。

巴瑞特在录音棚中四处晃荡,此时他已身体发福,剃了光头,面目全非。当队友们唱起“你像太阳一样闪耀”时,他似乎笑中带着讽刺,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在录像中,一个飘在空中的吉他手穿过一道门,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喧闹的鸡尾酒会。经纪人和推销商跑过来阿谀奉承,好让他录制歌曲,但最终他再次逃脱。这一次,没有人能抓住他。■



120阅读 5赞
店铺logo
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