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优选店铺主页二维码
父母学堂优选 微信认证
本店商品保证在发布时为“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网”同类产品最低价。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什么是孩子的有效学习方式?一个视频就讲懂了!
2021年03月11日

思考了很久,想跟大家探讨个问题: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好奇心强,热爱探索是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天然优点。但不代表孩子学习就不让人操心。


稍有经验的家长和老师都懂,让孩子接受一个知识点,比让大人学会它,更考验老师的讲授水平。


12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不具备和大人同等的生活阅历和分析能力。因为理智脑发育尚未健全,所以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常常表现为“不自觉”“不上进”。




一个好老师要教孩子,首先要顾及到的就是孩子这种天然属性,既要讲透知识本身,又要深入浅出,顺利引导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好奇心催化成最大的学习动力。


我们不妨一起分析一下下面这个视频。看看这个讲授方式是否是适合孩子学习的方式:


这是《博物》杂志副主编张辰亮老师给孩子讲解“戴胜”鸟的科普知识的方式。短短40秒,却带给观者许多信息量。



和很多科普百科全书的套路不同,他的这种方式更生活化,更容易让人“学会”。




而且讲解很通俗很风趣,5岁的孩子也能听懂,并且听得津津有味。就像是听故事一样,就把一个知识学会了。




这就是我推荐宝妈们给孩子用的学习方式——从生活场景和兴趣出发,内容简单清晰,通俗有趣。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


大自然是不言而教的课堂,把孩子们引入这个课堂,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就是上面视频的作者、《博物》杂志副主编张辰亮老师,专为5-12岁的孩子们创作的一套科普读物。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了解什么是科普,怎么有趣地学会科普。


微博、B站、抖音拥有2000万粉丝的科普达人张辰亮老师,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少儿科普领域的“顶流”老师,发布过无数被孩子们疯狂喜欢的科普知识视频。


张辰亮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委员

☆北京市科协理事

★中国科协“2017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知名科普人,全网粉丝超2000万,被粉丝亲切地称为“小亮”“玉亮”和“亮哥”

★供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任《博物》杂志内容总监

☆擅长动植物科普,所著《海错图笔记》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我们学堂不少家庭,全家都是小亮老师的粉丝,任何博物的内容都不放过。



从戴胜的视频中大家应该已经初步了解小亮老师的讲课风格了,风趣又有料。他此次在自己的新书中,更是把有趣的生活科普讲到了极致。




这套书选取了孩子们日常身边能见到并感知到的花草树木、自然现象、水生动物、陆生动物、昆虫和鸟相关的60个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阅读。




让孩子们跟着内心的好奇,对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的大自然产生无穷探索欲,从阅读与实践的结合中学到知识。



在书中,小亮老师用通俗、有趣的讲述让科普知识变得无比生动,让阅读变得充满乐趣和温度。




而且他不是为了讲知识而说科普,而是借此向孩子们传达人与自然的相处方法。


比如,小朋友适合养什么小动物呢?仓鼠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书中把养仓鼠的优点和缺点都像讲童话故事一样讲了一遍,孩子读起来不仅觉得有意思,还觉得很实用!




我已经和6岁儿子抱着这套书读了几天,发现读起来蛮轻松的。


300多幅细腻精美的手绘插图,讲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事。




整套书穿插着200多个知识点,每一个主题孩子都感兴趣,没有一部分是跳过去不想看的。




花田、草丛、平原、森林、大山和深海,没有一处不是孩子学习的课堂,没有一处找不到有趣的知识点!




每个主题阅读之后还有一个“我的自然观察笔记”的设计。


这部分留下的思考题,其实就是引导孩子走进自然去观察,从亲身动手实践中获得新知。比闷在家里看,更学得会、记得牢。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孩子,这套《小亮老师的博物课》真的是非常好的范本,给孩子必备的自然科学启蒙!恐怕孩子看了后就把它当成博物枕边书了。


1

科普读物对孩子学习力的提升

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我怕你们觉得“科普是考试不考的东西”,轻视了它的价值,所以必须要说一下!


童年时代读任何书都是扩展孩子眼界,增加孩子知识面的。但有一种阅读,不仅能带给孩子新知,还能显著地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帮孩子建立底层的思维学习能力。


这种阅读是什么呢?它在大分类中叫作“Non-Fiction”,就是非虚构阅读。最常见也是最受孩子喜爱的非虚构阅读的题材,就是科普读物。


虚构和非虚构阅读分别对儿童大脑发育有什么样的影响,早有专业文献给出了结果,看总结表:



表格中提到的任何一项,都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现在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只有综合能力强的孩子,才能更快融入优秀集体。


如果阅读种类不均衡,孩子的能力始终是“瘸着腿走路”。


从长远讲,读科普对孩子至少有两个好处:

①保护好奇心,全面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主动学习

②科普读物是提升逻辑能力的有效途径


牛津大学博士后、脑神经专家赵思家说:科学首先教给我们的,是我们的无知。然后再是训练我们如何冷静地面对无知,甚至直面无知所带来的恐惧。


是多样的、未知的科学知识,打开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大门,孩子由此开始真正的学习。




至于读科普为什么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一位从业30余年的班主任说:

“孩子在科普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分清虚构和非虚构,区分事实和观点,而不仅仅依靠感性思维去生活。”


孩子从摆在面前的众多信息中,分辨哪些是第一事实,哪些是人为加工过的信息(虚构),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思维认知能力。


所以如果孩子正在5-12岁培养科普阅读兴趣的黄金期,千万别错过这个时间!




用《小亮老师的博物课》这样有趣又言之有物的科普读物打开孩子的求知欲,提升观察力、创造力、思考力、表达力和探索力。


2

涵盖6大领域,100+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200+常用知识点,提升5大能力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内容涵盖了少儿科普的6大核心领域,小亮老师根据他的读者提问,精心挑选孩子平时ZUI关注、爱提问的60个主题,写成了内容丰富系统的6本书:


△《不可思议的花草树木》《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无奇不有的昆虫世界》《大开眼界的陆地动物》《奇趣无穷的飞鸟乐园》


对5-12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科普知识不是为了做多么高深的研究,而是开拓眼界、学会提问和思考。尤其是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获得灵感,就像这本书中的主题。


脐橙为什么有“肚脐”?




这个问题孩子们从小就遇到,并且很多人长大都一直抱有疑惑。小亮老师就用特别通俗有趣的语言给大家做了解答。




其实脐橙的肚脐是橙子的副果,副果的产生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早在19世纪的欧洲就出现了这种突变。


书中把这些来龙去脉描述得非常清楚详实,而且并不晦涩难懂,孩子自己读就能懂。




除了脐橙,还有木瓜、柑橘、柿子椒等许多蔬果都可能会有副果,就像果子怀孕了一样。




这种“同类启发式”的叙述,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在生活中寻找同类型的现象,然后去观察和总结,就很顺畅地走完了一个完成的学习链条,养成求真求实的思考习惯。




还有很多大人猛然想不到,但孩子超喜欢提问的问题呢。


比如,荷兰豆是生长在荷兰的豆子吗?




有冬瓜、西瓜、南瓜,为什么没有北瓜?冬瓜,为什么不是“东”瓜?




植物可以吃掉虫子吗?“食虫草”是否真的存在?




这么多知识点,新奇的、幽默的、拐弯抹角的……




不敢说孩子读完整套书就能像张辰亮老师一样“什么都知道”,但可以保证的是,孩子能收获至少200个常用科普知识的详细科学解读,认识至少100种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会更强,到自然中探索的欲望会越来越浓烈。


就连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都强力推荐张辰亮老师的这套书。自然是其乐无穷的,只待孩子去感受它们。




快给身边爱科普或者还不知道自己爱科普的孩子买一套来读吧,超级高性价比的一套书,却能带给孩子快乐的阅读体验,数百个知识点扩充,还能提升各方面学习力,真是超值了!

54阅读 2赞
店铺logo
父母学堂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