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佳作书局的展厅已沉寂了超过半年时间。
10月2日,佳作书局将举办今年的首次展览——方梦芹摄影展“园野佛踪——方梦芹与张翀的同题唱和”。
“方梦芹”是艺术家方霄鹤与曹梦芹组成的摄影创作组合。在“园野佛踪”中,他们寻访佛教名山圣地,以摄影记录旅途所思与佛教雕塑之美。
不同于传统的摄影作品展示,方梦芹将作品中呈现的的佛教造像进行了修补与染色,印刷于传统东亚的手工纸上,装裱为中国书画挂轴等形式,突出了佛教造像的艺术性与历史感。
他们还邀请好友张翀在卷轴上题字,完成了一场现代文人间的同题唱和。
张翀(左)与曹梦芹(右)在佳作书局
园野佛踪——方梦芹与张翀的同题唱和
艺术家:方梦芹、张翀
展览:2020年10月2日--10月25日
地点:佳作书局·798店
【相关活动】
1. 艺术家讲座:曹梦芹×张翀
作者谈创作心得与出游礼佛经历
2020年10月11日(星期日) 14:00
地点:佳作书局·798店
2. 朝阳大悦城艺术书展:艺术家曹梦芹在廊
2020年10月22日--10月25日
地点:朝阳大悦城
一、“园野佛踪” 前言
在中国传统中,唱和作为一种文人间的交际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方梦芹与张翀之间的唱和以摄影与书文为各自的手段,既是友谊的证据,又是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对同一母题的各自表现。
此次展览的主题是以一系列访古的活动作为驱动展开的,其中包含了“请佛”与“艺游”两个子题。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请佛”是指信徒离开日常居所寻访或远或近的寺庙结缘,从寺庙中带回佛像或佛像的复制品返家供奉。
张翀现场题字创作
张翀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寺院多设在名山,其中缘故是非常复杂的。但客观促使人们因礼佛而出游。中国人喜静不喜动,另外出游的成本对于一中人家庭,也是颇巨的。
像王家范先生讨论明清经济中亦说,虽然明晚期有艺术品收藏的豪奢之风,但中下层市民以及农民仍然是贫困状态。而礼佛能够帮助他们出游近郊。这并不完全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多源于国人的理性实用主义,如清晚期北京到妙峰山上香之旅。也基于此,国人很少有旅游,出游基本上是宦游、清明扫墓、上香还愿,像谢灵运及李白只是极少数的个例。
时至今日,出游远方不再是一件难事,不过,请佛活动中世俗化,理性实用主义的一面仍然得以保留。非信徒的方梦芹访佛踪就并非是出于礼佛,而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佛像为载体的中国传统雕塑之美。
与自驾游不同,由于方梦芹不会开车,也很难在经济上负担专职司机完成点对点的交通,因此,请佛之路线大多是上海出发至某通航客机或火车的较大的县市并且驻扎于彼,然后再利用当地公共交通外加徒步的方式。这样固然舟车劳顿,负重艰辛,然而却给了我们大量拜访其在地处所的机会,诸如:园林、郊野。
事实上,有很多时候佛踪不见,倒是其寻访过程颇为欣喜。久而久之,“请佛”的初衷逐渐演变为更广意义上的访古艺游,我们在访古的旅途中必然会伴随着既有的经验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交换,这种交换是获新知、修旧识、观人世的重要途径。意识到这些以后,“拍什么”的问题就解决了,接下来开始思考该如何呈现。
关于如何呈现,对我们而言,它不是拍照、印制、装框、上墙这样的一种惯常套路。拍摄对象本身具有的缺陷(例如:造像的残缺,褪色)决定了我们采用修补、重妆上色等手法来加工底片;现实的各种成本考量决定了我们采用东亚传统手工纸而不是一般摄影的成品涂布纸来印制;头脑里中国艺术的各种观念决定了对于一些作品主题的定夺以及装裱方式。
灵隐碑图
这几者之间有着某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要想很好的配合起来,还需要对各种不同的纸进行试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性(密度、显色性),然后再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例如:填粉、上浆、砑光、加厚、封胶等)以制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由于手工纸不可能每一张都一样,加工手法也不可能定量,作品还要手工上色,外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同一张底片,每次制作的想法可能也会有所变化,就象爵士乐——乐谱/底片是一样的,但每次演奏/制作都会有很多即兴的部分,同一首曲子每次演奏都不同,因此方梦芹的作品不具有通常摄影作品的可复制性。
二、访谈:方梦芹×佳作书局
1
介绍一下你们的摄影经历吧?
方梦芹:我们开始比较严肃的拍照都大约始于2004年前后,那时候我们还未相识,各自都以街头摄影为主。到了2010年左右,方霄鹤开始专职从事暗房工作,可以说是退居幕后了;而曹梦芹则基本不再拍照,师从倪亦斌博士学习中国图像学艺术史,也同时担任一些海外汉学作家的研究助理。一直到2016年,我们相识,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俩人回到摄影上,成立了摄影组合。
2
你们的作品很多是中国园林、古建等,你们是如何选择拍摄对象的?为什么会关注这类题材?
方梦芹:选择这些题材一方面与曹梦芹所受的中国艺术史训练有关,一方面则是与前面提到的那个偶然的机会有关:2016年,曹梦芹有幸成为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RHF)该年度它山堰遗产保护工作营的驻地艺术家,两个不愿在摄影上就此放弃的人决定一起去宁波鄞州它山堰再努力一次。未曾想,年底,蒙策展人陈伟垂青,它山堰系列入选了当年的集美x阿尔勒摄影节,在厦门本岛举办了展览。由此,我们决定成立方梦芹,直到今日,我们与阮仪三基金会每年都会有不少合作,其题材自然都是古建,园林,文化遗产。
天童 条屏立轴
3
是什么激发了你们用宣纸这种承载形式和摄影作品相结合?
方梦芹:最初起源于我们对于现今摄影上比较通用的西式装裱方式感到很不满意。尤其在作品的幅面较大时 - 布展中极易磕边框,碎玻璃;携带不便,运输成本高昂;作品存放占用很大的空间(这在上海是个要命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我们本文化传统中的轴、卷,册页等装裱方式,它们可挂,可展,可卷,可折,携带方便,其粘合所使用的淀粉也避免了化学黏合剂对作品的损伤。然而,要想采用中国装池工艺,反过来在材料上就排除了几乎所有的以西方纸张为材料的成像工艺,因此,我们转向了对传统纸张的研究。中国传统纸张不是特指宣纸,事实上,宣纸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由泾县檀树皮加沙田稻草混合而成的纸,为中国特有。除此以外,在整个东亚,南亚,均出产各种手工纸,例如:藏纸、尼泊尔 Lokta 纸、泰纸、和纸、高丽纸,等等,这类长纤维的纸包括贵州、温州等中国纸我们统称皮纸,是由各种当地出产的树皮制成。当然,传统纸还有竹纸,草纸。摄影印刷工艺作为西方科技,从发明之初就是以洋纸(棉纸)为对象材料的,因此,在不对传统纸张改造的情况下,几乎无法直接应用。总体而言,传统纸张与洋纸最大的区别是其密度与厚度,要想实现工艺的迁移,无非就是通过改变传统纸的这两个特性来配合不同的摄影印刷工艺,例如:银盐工艺、古典印相工艺、墨水工艺。由于很难从造纸的源头做起,改变纸张就只能通过二次加工。幸运的是,纸张的二次加工在我们的书画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只要访师学艺,外加勤奋努力实践,功夫不会负有心人的。
4
请谈谈你们对此次展览的想法。是什么带给了你们的创作灵感?拍摄过程有哪些特别之处?
方梦芹:佳作书局是经营亚洲艺术的专业机构,又创始于上海。在方梦芹看来,没有比佳作更适合两个上海人做的中国艺术展出的地方了。我们怀着极大的谦卑与敬意以及荣耀感可以和这么多的大师们的作品出现在同一屋檐下。
5
这次展览想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
最主要的信息是展示一种摄影的可能性。对于方梦芹的作品评价最常出现的是“中式”二字,这里,想解释几句,我们不认为它们是“中式”,而就是中国艺术。因为,首先它们在创作的题材和形式上(例如:诗画同题,吉祥寓意画题)本身就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部分,且几乎只存在于中华文明圈中;其次,从材料到工艺也是中国传统的延续,并试图有所发展。不能仅仅因为它的创作工具是照相机和一些现代科技,就被看做是中式的西方艺术。
6
选择3张作品与读者详细解读/分享
《双林韦驮》原状 | 数字修复 | 重妆 | 成品
《双林韦驮》,平遥双林寺明代彩塑佛像由于各种原因,褪色、剥落、积灰现象非常普遍。首先,从一般观看的层面而言,“不好看”;其次,从造像的目的来看,残像有损于宝相庄严,也无益于佛法的弘扬。因此,我们将“重妆”这一传统应用到了作品当中——首先利用数字手段对底片中的佛像进行修复,然后再于纸质的照片上施以传统矿物颜料重新上色,描金。重妆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本身就是学习色彩、服饰、造型等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
退思园
《退思园》,主要是取描绘物体的写实性以及瞬间抓拍的纪实性。拍摄是由一台135相机先抓拍到了画面中老人看报的瞬间,等老人走了以后通过测量与计算拍摄了看报场景左右的园林环境,一共拍摄了大概二十张照片左右,最后再拼接成了一米三五的横卷。画面左侧题吴江同里退思园主人任兰生之弟任艾生哭兄诗句“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配曹梦芹祖父所传名章。“诗画同题”是中国在宋以后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日本和朝鲜也有继承,但鲜见于现代艺术兴起之前西方艺术。在这幅作品中,这一传统让我们得以在同一幅作品中同时呈现现代人身处园林美景中的样子,传统园林设置以及关于退思园历史知识的诗句。
《叶家花园》
《叶家花园》,此幅作品拍摄于2018年,当时上海江湾的叶家花园尽管人迹罕至,有些破败,但充满着野趣,游园休闲、读书画画、嬉戏打闹皆可。叶家花园比邻江湾跑马场,于1923年开放,设弹子房、瑶宫舞场、电影场、高尔夫球场等游乐场所,时人称之为夜花园。33年主人叶贻铨将此园捐赠给国立上海医学院建立第二实习医院,即今天的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前身。园系日本人设计,布局不拘一格,中西合璧,各处皆有名称出处。方梦 芹以两幅手工上色的长卷的样式来展现池塘园景,并且根据历史资料在画面中标注出了各处名。有趣的是,曹梦芹在年初疫情期间重访花园时,花园已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全面翻修 ,暂时关闭。由此,方梦芹的这两幅长卷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历史资料了。
7
你们的摄影作品给人以第一视角的感觉,更像是亲临其境地观看,同时又呈现出一种不真实感的矛盾感,这似乎跟我们大众理解的摄影概念相违背?
方梦芹:身临其境可能是由于我们最早都是有过街头摄影的训练,在场性/记录性烙下了很深的痕迹。不真实感也许一方面是由于画面中的题材经过重新上色,修补后与人们通常对 于‘古意/味道’的认知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画面中绝少出现现代事物,加之对画面经营采用了一些画意摄影的手法,离日常的城市生活较远,造成了别处感。如前所讲,这提供了一种可能,艺术没有标准答案。
8
你们现在再回头看这些作品,有什么感觉?
方梦芹:很喜欢,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经历。比别人幸运的是 ,我们有能力把它们更好的记录下来。我的意思是,可以有根据的设想,画面中的某处古建筑/佛像在中国式的修复中不复原貌。
9
在你们的作品中,你们会在作品上写字、画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吗?
方梦芹:因为在我们的美术传统中,一直是这样的,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站在西方视 角上来看时,才会觉得有点特别,这是从样式角度来看。另一方面,文字有着其功能性的 作用,例如:题签表明了作品名/题材;款就是艺术家签名;跋的内容则自由度很高,可 以是自题,也可以是别人题,可以是创作心路,也可以是作品评论,不一而足。所谓写字 在中国的传统中当然不仅仅是因其功能性,书法的审美功能毋庸多述,这也是为什么这一 次方梦芹力邀张翀先生合作,共同创作了一些诗画同题的作品。至于绘画的元素,这点中 西方皆有,可以看作是西方式的拼贴,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诸如“百岁图”这样的“集图”。
10
通过您的作品,您似乎是要展现文物修复的另一种可能性,不禁令人反思,文物修复的工作是否存在着缺陷?
方梦芹:近来,由于大足千手观音事件,大家对于文物的修复究竟该遵从什么原则,采用什 么手段有了广泛的讨论。方梦芹非此中专家,只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试图来提供一种思路 ,即:先制作文物的复制品(无论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在复制品上进行实验与操作。这样既能利用艺术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雕塑某历史时期的原貌(如果需要的话),又 能不动及文物本身。事实上,敦煌博物馆就曾经采用这种思路复制了敦煌45窟(既有有三 维的,也有二维的版本)用以展出。不过,是否对残破处在复制窟上有修复,由于未亲眼 见,所以就不得而知了。专业领域内的论述需要张翀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解惑,而且这个问 题非常复杂,不是这里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敬请参加方梦芹与 张翀的展览相关讲座,听一听张先生的看法。
11
你下一步的创作方向会是什么?还会延续之前的风格吗?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园野佛踪》所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没有拍的,因此它肯定是一个长期项目,目前还看不到终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继续完成《园野佛踪》的同时,如果有余力的话,兴许会尝试一些视角更个人化,与城市生活相关的题材。
三、方梦芹:展览与讲座
2019年
Cao Mengqin. Photograph on Chinese Handmade Paper. Chinese Photographers, Vol.4, 2019 刊文于《中国 摄影家》2019年第四期,《摄影与传统纸张》
Shanghai Library 上海图书馆 Talk: Photography as Art 讲座《作为艺术的摄影》
2018年
Text and Image - Fang Mengqin Solo exhibition, 8102 Gallery, Shanghai. 个展《文字与图像》
Shanghai Library 上海图书馆 Talk: Text and Image 讲座《文字与图像》
2017年
On field - Exhibition of Shanghai Ruan Yisan Heritage Foundation, Hongqiao Gallery, Shanghai 下乡-阮仪 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驻地艺术家群展,红桥画廊,上海 Photography Tuoshanyan 静态摄影《它山堰》
Wander in Wonder - Exhibition at a Ming Dynasty Garden, Gengle Hall, Tongli, Suzhou 走神-阮仪三城市 遗产保护基金会同里耕乐堂展,耕乐堂,同里,苏州 Photography Geng Le Hall 静态摄影《耕乐堂》 Installation of a room-sized camera at Huanxiu Hall 由环秀阁改建的巨型针孔建筑装置
Garden Books 韬奋书局 Talk given to Royal Asiatic Society, Shanghai (Lady’s Club hosted by Lynn Pan) : Then-and-now Photography and Chinese Renovation 讲座《往昔与现时,中国式的修复》
Shanghai Library 上海图书馆 Talk: Dongwu Town 讲座《东吴镇》
2016年
French Institute of Pondicherry, Pondicherry, India 本地治里,印度 -Cinematics Workshop Video installation Earthquake 录像装置《地震》
Jimei x Arles, Xiamen, China 集美 x 阿尔勒摄影节,厦门 - 在地行动单元 Solo Exhibition Tuoshanyan 静态摄影《它山堰》
Shanghai Ruan Yisan Heritage Foundation, Ningbo, China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Artist in residency 驻地艺术家
Shanghai Library 上海图书馆 Talk: Tuoshanyan - Heritage and Photography 讲座《它山堰-遗产与摄影》
关于佳作书局
佳作书局798门店
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1942年创立于上海。在过去的近80年,佳作书局先后流转于上海、纽约和芝加哥,并于2014年再次返回中国。作为致力于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的独特角色,佳作书局将继续秉承专业化、全球化的经营传统,更加专注于中外艺术类图书的引介、翻译及出版,并持续举办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微信客服:jiazuoshuju2019
淘宝:搜索店铺“佳作书局”
京东:搜索“佳作书局原版图书专营店”
微博:@佳作书局
微信公众号:佳作书局
Instagram:@paragonbookgallerybeijing
实体店铺:
798旗舰店: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E06
央美店: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14号楼一层
UCCA | 佳作书局: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二层
乌镇店:浙江省嘉兴市乌镇西栅景区内灵水居
芝加哥店:美国芝加哥西35街1029号,Zhou B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
邮箱:info@paragonbe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