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村振兴助销平台店铺主页二维码
山西省乡村振兴助销平台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常遇春逃离野人洞(地方故事、忻州市)
2024年04月12日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一员猛将,他带领军队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使对敌之军闻名丧胆,为打拼明朝江山立下了十分显赫的功劳。这个叱咤风云的历史名将,与忻州有着密切的联系,至今,忻州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常遇春的故事。

元朝末年,有个姓常的客商返乡时路经一个山脚,不幸被一个力大无穷的母人熊掳入山洞,强迫与之成配。不久,母人熊怀孕,生了一个男孩,姓常的客商给他起名为常遇春。其实这个母人熊,应该属于山林野人,不是熊类动物,否则不会与人有亲缘关系而生出象常遇春这样的孩子来。

自从生了常遇春之后,母人熊喜不自禁,有了“家庭”温暖的感觉,除了出洞觅食之外,就是陪着孩子嘻闹——虽然她不会人言,但传情达意的动作和音容还是有的。同时,对这位“丈夫”也更加喜爱,生怕他离开自己。常遇春虽然是母人熊生的,但他完全归于父相,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没有丝毫野性本质。要说有母人熊的遗传基因,那就是承续了她那健壮的体质。

母人熊越爱这个“家庭”,越怕失去孩子和“丈夫”。她力大无穷,每当出洞或夜间休息时,必定要用一块巨石把洞口封死。常遇春的父亲无时不想逃离,但是面对那块巨石却无可奈何,只能成年累月在阴湿、昏暗的山洞中望“阳”兴叹,所幸身边有个小遇春,能够让他打发这暗无天日的光阴。

常遇春自小结实、聪明,平日里无聊,父亲教他些文字,讲述外面的精彩世界。再大些,又给他讲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不知不觉间给常遇春灌输了摆脱这茹毛饮血、向往大千世界的意念。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父子俩在这个山洞中熬过了十个年头。

一天,母人熊照例出洞采食。常遇春偶然想学着母亲的样子,搬动一下那一块巨石,谁知这一用力,那块石头竟被他移动了。他父亲一见孩子有如此神力,大喜过望:“孩子,逃跑的机会来了,赶快把石头掀出去!”小遇春说:“这有何难。”两膀一用力,堵在洞口的巨石带着“轰隆隆”的声响滚下山。父亲高兴地拉着儿子向山下拼命逃去。

母人熊正在山间觅食,猛然听到山石滚动的轰响,回头一看,天天耽心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小遇春父子俩正飞奔下山。母人熊一边向他们号叫,一边飞步赶来。由于十年来久居山洞,常遇春父亲的体力和腿脚大大减退,没跑多远就气喘吁吁,无力可支,小遇春急忙一伏身,把父亲背起来继续向前跑。前面一条大河阻住了去路,这条河就是滹沱河。只见河水茫茫,不知深浅,往后再看,大喊大叫的母人熊已经不远。正在危急关头,对面有条小船驶来,常遇春父亲大喊“救命”!那只船摇过来了,他们父子俩急忙跳上船,催促开船。船刚过河心,母人熊已经追到岸边,悲号狂跳。最后见他父子仍然没有回心之意,悲伤万分,一头栽入河中自溺了。

常遇春见母亲投河自尽,“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他父亲见母人熊竟然对他如此专情,也不禁流下眼泪,拉着小遇春跪倒岸边,痛哭一顿。然后,又向附近的村民讨了些黄米、红枣,用苇叶包起来投入河中,悲悲切切祭奠了一番。

这天,正是五月初五。滹沱河两岸的人深深被这位异类母亲的爱情悲剧所感动,学着常遇春父子的样子,每到五月初五这天,都要用黄米、红枣包成粽子,投到滹沱河中祭奠母人熊。从此,忻州人在端阳节用粽子纪念屈原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意义。

来源:旅游人



1阅读 0赞
店铺logo
山西省乡村振兴助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