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1月9日),飘雪的下午,
我们进行了一场岩茶品鉴会。
只有武夷山的乌龙茶才能被称为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风味受到地势、海拔、小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但作为非常强调核心产区的一大茶类,最主要的品级划分依据依然是位置。
“附山为岩,沿溪为洲。”自武夷山外围溪边砂洲所种植的洲茶,到景区外围的半岩茶,再到武夷山景区76平方公里内的正岩茶,武夷岩茶品饮体验往往逐级上升。而正岩之中,又以“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名气最盛,其中一直稳坐“天价茶”第一把交椅的牛栏坑茶,更是因产量少、气息特殊成为标杆般的存在,尤其是被称为“牛肉”的牛栏坑肉桂。
位置对于茶汤、香、味的影响不可谓不深。我们将半岩茶、正岩茶、牛栏坑茶列于一席,组成了这场武夷岩茶品鉴会,依照地图、指着坑涧喝岩茶。
本次茶会场地是由多位知名艺术家、设计师、画廊家及策展人联合创立的「茶所」。“希望能够让今天在城市中生活的中国人,能够轻松地、方便地喝到好茶”,6位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鲍栋如此表述创立初衷。而我们也希望在内容扎实之上,可以将茶落于饮,拿出来更多高品级好茶和爱茶人一起友聚分享,让更多人更轻松地喝茶好茶。不谋而合的初衷,一群爱茶人,组成了这次热络的茶会。
茶会场地:茶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茶会在陈重穆老师的引领下,循着白洲半岩水仙、正岩-牛栏坑水仙、白洲半岩肉桂、正岩-牛栏坑肉桂,由泡到煮,陶然岩茶香里,在口舌间奏起一场交叠相协的味蕾交响。
“没有什么结论,但是我们这么多不同的人竟然都能得出这个茶好喝的结论。”作为本次茶会茶事之一的中国70后艺术家重要代表王光乐老师在最末如此感慨道。同列的当代艺术策展人、评论人鲍栋老师也在现场探讨了诸多饮茶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上 | 策展人、评论人鲍栋
下 | (左二)中国70后艺术家重要代表王光乐
除了品饮学习,从一场茶会还能获得什么?20余位友聚饮茶的朋友中,我们找到了几位茶会后在朋友圈自发写起“小作文”的朋友,并将他们感受摘录下来。
(摄影供图 | 茶所,与会茶友)
特别鸣谢
戴伟平、杨林、齐晓瑾
毛威、邵毅、姝小闲
茶会场地
茶所
「茶所」由多位知名艺术家、设计师、画廊家及策展人联合创立,意图从共同的兴趣爱好出发,将当代艺术的创造力延伸进生活化的场域,提供一个多样文化形式的展示分享聚点,构建一种属于当代中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