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吃喝事,就在三联生活市集---
没有人不爱鱼丸,尤其是汕头的手打鱼丸。
和淡水鱼丸不同,汕头的手打鱼丸讲究吃一个海之鲜甜。一颗不算小的鱼丸,弹似乒乓,牙齿咬合之间,海获之鲜争先恐后地化作翻涌的鲜甜,几颗下肚,再来一碗撒着胡椒粉的丸子汤,待到胃里结结实实地暖和起来,一颗颗鱼丸也就成功化作了元气,可抵万千清冷与寒凉。
食在广东,味在潮汕,而一颗细嫩跳弹的手打鱼丸,则要去赫赫有名的汕头“达濠”才能得其真味。达濠是隶属于汕头濠江区的一处小岛,早年间以捕鱼晒盐为主业,据说当地人做的鱼丸曾连年作为迎神赛会首选祭品。
如果把汕头的鱼丸,随便等同于常见的火锅丸子,就真真是没有领略到个中要义。在潮汕这个“丸子”的王国,一颗能达到潮汕人心中要求的鱼丸,现捞、现打、现做是基础,鲜、软、细嫩之外,还要有像乒乓球一样的弹跳力。
早年间去潮汕,一有空档就会直奔达濠,路边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摊吃鱼丸汤都能吃出惊喜。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吃到现打的那哥鱼丸子,那才是真弹、真鲜!
手打那哥鱼丸子不讲什么形式主义,主打一个“快”。
那哥鱼本身是海洋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肉质细嫩、雪白,味极鲜甜。但一离开大海,鲜度就开始按秒计时的损耗,再加上那哥鱼出了名的刺多刺细,注定了需要做鱼丸的师傅练就一套行云流水般的剔骨去刺功力。
汕头达濠有一家名叫晶華鱼丸的老铺子,早在100多年前,它的创始人梁晶合师傅就为这美味专研出一套剔刺取肉手法,如今这手法已经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达濠,做鱼丸从凌晨开始。凌晨3点的港口,咸湿味儿被海风裹着呼呼的四处奔袭,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海产在一排排塑料篮子里扑楞个不停,狭长的、肚白鳍褐的那哥鱼就隐藏其间。凌晨才捕捞上来的鲜活那哥鱼,各个身形靓、个头足。
这时候可没什么欣赏的心思,以踩着风火轮一样的速度挑选好那哥鱼带回去,紧接着去头、剔骨、去刺,一刻不容耽误。越是新鲜,那哥鱼的鱼肉越发莹白,细腻如玉。因为那哥鱼的鱼肉氧化速度很快,一旦氧化,香甜度、细嫩度都将大打折扣,美味稍纵即逝,剔出肉茸后,捶打上劲的步骤必须紧随其后。
达濠擅做鱼丸的师傅往往都有一双有力的巧手,这双手刮出鱼肉,继而开始揉、摔、捶打,让鱼肉糜出胶上劲儿。速度要快,约莫5分钟上百次的频次;力道要适中,刚劲迅疾,善用巧劲儿。这一步决计偷不得懒,摔打不够,鱼丸将失去手打标志性的弹性,摔打过度、鱼糜变老则会口感硬韧、失去鲜嫩。
约莫上千次捶打,直至鱼肉糜开始发胶,方可进入挤丸子的工序。还是这双巧手,将加了少许鸭蛋清、水、盐的乳白色鱼肉糜从虎口处挤出,化作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丸子,落入原汤定型。
口感鲜甜的那哥鱼丸子,个个俏丽饱满,无需复杂操作,挤挤挨挨地下锅煮上一会儿,加上胡椒粉趁热入口就已经分外美味。一定要喝汤,煮鱼丸的汤,早已被吊出了无与伦比的鲜,每一口都鲜甜。
前些天收到来自达濠鱼丸老铺子“晶華”的投喂,都是些鲜做的手打丸子,新鲜,短保,没什么乱七八糟的添加,吃来竟恍惚间仿若回到达濠的街头小店。看来写的鱼肉含量大于等于90%不是虚言。自此之后,不论早餐还夜宵总会去摸几颗鱼丸来煮,爱吃鱼的孩子更欢喜不已。
手打那哥鱼丸子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又收到了花哨的海苔鱼枣和圆鼓鼓的鱼皮饺。
海苔鱼枣颜值与美味同在,海鱼的鲜嫩、配上胡萝卜的清甜、海苔的鲜咸,丰富又有趣。至于吃法,煎、煮皆可,论快捷首推空气炸锅。炸过之后,海苔鱼枣外皮金黄,咬破酥脆,内里细嫩弹牙,每一口都像在海里打了个脆生生的滚,吃起来快乐极了。
鱼枣内海鱼肉含量≥85%。
鱼皮饺则是个假装“饺子”的俏皮圆胖子。面皮是用打至胶质的鱼肉糜做成的,薄到透光,韧劲儿十足,相当耐煮,里面装着的是土猪后腿肉手打的肉糜,肉包肉,脆爽弹牙的鱼肉面皮裹着飙汁的猪肉馅儿,怎一个鲜美了得。
天气转凉,落叶在秋风里悠悠地打着圈。手里捧着刚煮好的鱼丸汤,只加了紫菜和胡椒粉,眯着眼睛小口喝汤,不时咬破一颗弹中带韧的鱼丸,舒服的仿佛连灵魂都打着颤。这一刻更加肯定,十月,需要鱼丸。
「 三联生活市集 食鲜 」
潮汕味道 晶華达濠手工鱼丸 / 鱼皮饺 / 鱼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材实料 无额外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