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以下“五点”,鸡群生产性能提升全靠它!
我国的养禽业经过了近20年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肉鸡的饲养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禽生产标准化、清洁化问题凸现出来,疾病防控一直就是饲养者最关注的。
通过调查得知,现在养鸡场内的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还是经常发生的,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鸡场的环境控制密切相关,夏季热应激,春秋季节温度骤变,冬季舍内氨气过多等环境失控是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养鸡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六大要素: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光照、有害气体浓度。
做好这些因素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我们鸡群的生产性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收益。
01
温度
温度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最大,在育雏期,雏鸡的抵抗力较差,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在育成期、产蛋期,适宜的温度是鸡只发挥正常生产性能的保证。
高温对鸡只的影响
一般育雏第一天舍温要求稍高,在33-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18-25℃,对于产蛋鸡适宜的温度是18-23℃。
温度过高,容易降低鸡采食量、日增重、产蛋率、降低饲料利用率,使蛋形变小,蛋壳变薄变脆。
严重者导致热衰竭,短期内造成鸡大批死亡。
低温对鸡只的影响
低温首先会增加鸡的维持需要,使肉鸡料肉比增加,种鸡产蛋率下降,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冬季如果温度与通风管理失衡,造成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更易引发鸡群呼吸道问题。
02
湿度
湿度在家禽生产中经常被忽视,鸡群最适湿度为60-65%。
高湿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容易使鸡体内热量散失(低温)或者散不出去(高温),低温时湿度过高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后者往往造成热应激或中暑。
高湿首先会使垫料潮湿结块,鸡粪潮湿,舍内细菌滋生,降低鸡只对热应激的抵抗力。冬季会造成舍内氨气浓度上升,造成小鸡眼瞎,损害鸡脚。
夏季高湿会降低水帘蒸发降温的效果,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高湿抑制蒸发散热。鸡只散热困难,可引起体温上升,导致热射病的发生。
低湿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低湿的环境易使禽体内水分大量散失,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使鸡体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球虫病。
低湿的情况下,鸡舍较干燥,空气中灰尘含量较高,易诱发鸡群的呼吸道疾病及异食癖等。
03
光照
光照对鸡的疾病影响很小,更多的是影响鸡只得生产性能。光照一方面方便鸡采食,另一方面能促进鸡只得性成熟和产蛋。
育雏期雏鸡的视力较弱且不熟悉鸡舍内的环境,必须给与充足的光照和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
对于全密闭鸡舍,1-2日龄光照时间为23小时,3-7日龄为16小时,一周后到20周每天给与光照8小时,20周龄时每日光照增加至14小时。
光照强度
育成期要适当控制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过大会造成鸡只啄肛啄羽等,还会导致鸡只性器官提前发育成熟,影响之后的产蛋量。
光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鸡只得性器官发育缓慢,性成熟推迟,开产日龄亦推迟。
04
有害气体
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带有恶臭气味的硫化氢、及空气中的粉尘等。对鸡群危害最大的为氨气。
氨气浓度在冬季鸡舍中是较难控制的,氨气浓度过大主要对鸡只得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常引起鸡的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
氨气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鸡对疾病的抵抗力。
引起氨气浓度过大的原因
垫料过湿往往是氨气产生的根源,应经常检查饮水器的水位、压力、是否漏水等。
北方鸡舍冬季为了保证舍内的温度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使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升高。
夏季鸡舍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密度的饲养、垫料的反复利用和通风不良等情况都会促使氨气浓度升高。
05
综合环境
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对鸡群的健康影响有时是单一因素起作用,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鸡群发病。
从目前各饲养场多发的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疾病、肉鸡腹水症等多种疾病看,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有时是环境因素失控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有时则是环境控制不好使鸡只抵抗力下降等间接导致或加剧了鸡群疾病的爆发。
总之,在集约化生产情况下严格的防疫措施是必须的,养禽业控制疾病所采取的是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原则。
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和疾病预防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有效的控制鸡群疾病,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鸡只的生产性能。
首先从必须严格选址、合理布局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完善的免疫计划,到人员车辆的严格消毒,为鸡群健康提供一定的保证。
其次是加强鸡场环境控制,提高鸡只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
XIUMI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houyao330
微信号|shouyao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