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图书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三联生活周刊图书旗舰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我们该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身体?
2021年08月17日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理想身体」
文| 薛芃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几个舞蹈工作坊。上完之后,也还是没能力跳出一段完整的舞步,更是没法录一段小视频发在朋友圈。看起来,上了一段无用之课。
       
在训练中,我们会跟随口令,去感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用头顶画个圆,让脊椎一节一节地像建筑一般地向上抬起,晃动身体,感受脚掌与地面之间的关系,感受手指对空气的触感,等等。身体的舞蹈建立在随机运动的基础上,而不再是进行机械式的模仿。
       
这对我来说,打开了身体认知一扇新的大门: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感知力。这与腿能踢出多高、身体的摆动能否卡在鼓点上不同,我不再需要表演给谁看,而是为自己架起一座意识与身体之间的桥,明确地知道脚的落点在哪里,将要去向哪里。而这些,都建立在稳住身体重心的基础上。
       
       

在针对素人开办的工作坊上,陶身体剧场现代舞舞团的创团舞者之一段妮带引我们,通过运动的身体进行内观。段妮一再强调重心与缓速。训练重心,陶身体有一套自己的规则。首先是核心,也就是中段。因为这个部位是身体承上启下的部位,如果核心松动了,整个身体结构就会无法聚合。第二是膝盖,“很多人跳舞,膝盖都是关着跳的,这样会对半月板、筋膜的损伤极大。运动的时候,膝盖的开合要像一个z字形,像弹簧一样直上直下,保持自己的规律,有清晰的方向感。”否则,身体无法承受运动时错位的骨骼关系结构。再来,就是脚趾。跳现代舞,每一根脚趾能打得很开,脚掌像树根一样扎在地上。“每一步踩下去,你要把呼吸和身体的重量传下去。”


       

舞者段妮(中)在训练中始终强调慢与重心的重要性

这只是其中一点。在面对身体这个庞大的机器时,我们很难全面地感知和关注它,往往只有在疼痛的时候,或是拥抱、抚摸的美好瞬间,才能唤醒对身体的感知力。可这只是身体感知的一角,身体的未探索领域,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身体,这个看似实实在在,却又形而上、难以捉摸的话题,一直以来建立在医学、两性、体育、艺术的领域,成为一个在他者目光注视下的学术性话题。在如今可见的“身体”里,古希腊的身体是理想的典范。古希腊有一个“英雄裸体艺术公约”,规划出了人们心中理想身体的古典学术概念,标准的头身比例、肌肉体块,半人半神的裸体雕塑成为如今对那个时代的理想化身体的想象。他们也认为,只有健康的完美的身体才能孕育出健全的精神。
       

       
时至今日,这种标准化的完美在商业环境的加持下,愈加被膜拜和精致化,让很多人陷入体重、身材管理的焦虑之中。我的同事苗千,多年在社交媒体上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体重,没想到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他在回顾自己与体重和身体抗衡时写道:“有时我欣赏希腊雕塑,看着那些已经凝化为石头的健美人体,也会有疑问:当年的希腊人,是否也曾为自己的形体担忧?人对于肉体的审美标准究竟从何而来?如果说青春健美的肉体是一种美,那么垂老的、布满皱纹、肌肉松弛的肉体是否也蕴含着另外的一种美?”
       

这一期的封面讨论“理想身体”,自然不是希腊式的那种,也不会建立在每日称体重,维持标准化身体的焦虑上,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怎么看待、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身体,进而用自己的身体进行精神性的表达?
       
它必然不是只与美丑相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谈到,20世纪有这样几种模式通过艺术创造探讨人和身体的关系:将身体看作一种内在活力的奔突;将身体看作艺术创造的起源和条件;将身体作为自我技术和自我实验的对象;最后,在新科技的条件下,去发明一种新的技术化身体。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下,如今讨论身体,越来越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人文主义意义上的身体的重视愈发减弱。
       


       

在这期的封面文章中,我们还采访了舞蹈、摄影、表演等领域进行身体探索的从业者。其中,我采访了几位年轻舞者:科班出身却在传统舞蹈领域身体条件并不算好的现代舞舞者、《舞蹈风暴》第一季冠军胡沈员,在中国最早做“接触即兴”的舞者之一廖书艺,舞蹈剧场导演王梦凡,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代表着当代舞蹈对身体认知的不同方式,他们都要在追求身体自由表达的道路上,学习如何控制身体,以及如何与自己或演员并不完美的身体进行和解。

同事安妮采访了著名的法国编舞家杰罗姆·贝尔,他以作品《盛会》多年来与全球各地的素人进行合作,他认为,“平等性建立在每个人独树一帜的身体特质之上。也许重要的不是舞蹈本身,而是跳舞的人和看舞的你”。
       

       

杰罗姆·贝尔作品《盛会》海外版演出剧照(上海西岸美术馆供图)

在同事张星云采访摄影师罗洋时,她说:“身体像一个人内心和情绪的直接承载物,当一个小的身体在一个大环境中,就更像是用原始、纯粹的状态去对抗这个世界。”多年来,她用镜头记录了很多年轻女孩的生活状态,从大学宿舍到边疆草原,从喧闹的大都会到宁静的小镇,镜头下的每个女孩身体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但似乎背后都隐藏着特别的经历和故事:她们有的文身,有的剃了光头,有的穿着酷酷的衣服,有的展露身体。

卡生采访了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李浩。李浩既是戏剧导演也是演员,还翻译了很多与表演相关的书,在他的表演课上,他践行着“用中性的身体,不带判断和惯性地重新认识世界”。

李浩会采用一些练习题目,来让学生探索动作的质感。比如用身体来表现火、水、土、风。这是身体在动作上的转换过程。一开始,学生可以从四种基础元素着手模仿,从星星之火到熊熊烈火,从一滴水到汹涌的瀑布,对学生的要求是专注、忘我地去表达力所能及的元素质感即可。慢慢地,李浩会有一些更高的要求,“试试动用耳朵、手指、喉结等想象不到的身体部分来表达”,又或,“借用勒考克表演体系的七级力度来演示不同能量等级的变化,从微弱的一级到七级的极限状态来表达元素的质感”。


       
探索动作的质感是表演课上的重头戏(塔苏 摄)
       

李浩从学生表达能量级别的方式中观察每一个人的特点,“女生通常会更容易表达水的质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也固定在水、风等元素上,但当她开始用土的元素表达爆发力或是造型感,这时候会对自己身体有全新的认知”。

在各自的身体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而自由的。平等性建立在每个人独树一帜的身体特质之上。
       

       

 封面动画设计:黄罡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理想身体」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控制与自由:舞者的身体探索(薛芃)

  • 把身体交给陶教室:慢是一种能力(薛芃)

  • 镜头下,三个身体的故事(张星云)

  • 如何重新看待我们的身体?(孙若茜)

  • 杰罗姆·贝尔:平等的身体(安妮)

  • 表演课:放下规则(卡生)

  • 化作绕指柔的体重数字(苗千)

  • 身体书单(薛巍)

  • 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薛巍)

| 社会 |

  • 时事:拉美政坛或迎来“左翼复兴”(刘怡)

  • 调查:比特币“矿难”:“清退令”发布之后(宋斯)

  • 家园:风雨桥上的美术(刘畅)

| 经济 |
       
  • 市场分析:新一轮楼市调控升级(谢九)

| 文化 |
       
  • 话题:“剧本杀”:逃离现实的人(陈璐)

  • 电影:梦是我们自身内部的电影院(帼杰)

  • 设计:多物种共存的未来建筑(钟和晏)

  • 时尚:泡泡袖与公主梦(杨聃)

| 专栏 |
       

       
  • 邢海洋:鼓励生育,西部开始?

  • 袁越:低剂量的毒药也有毒

  • 张斌:巴黎的A计划与B计划

  • 宋晓军:“奥运金牌”与军队战备水平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本周新刊「理想身体」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发送中

    428阅读 2赞
    店铺logo
    三联生活周刊图书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