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影医疗店铺主页二维码
曜影医疗 微信认证
曜影医疗(SinoUnited Health)是以上海为总部,国内领先的高品质医疗服务连锁机构。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双相障碍”,是孩子拿起菜刀的“借口”吗?
2022年12月20日

    近日,一段#上海10岁男孩核酸点拿刀称要砍人#的视频引发关注:7月中旬@上海某小区内,一未成年因在核酸检测时骑平衡车被志愿者劝阻而情绪激动,持刀与志愿者发生争执。

    事情发酵后,警方约谈了男孩家长,责成加强监护。网传孩子妈妈已做出解释,说孩子患有#双相障碍#,行事偏激、易被激怒。


双相障碍这一精神心理疾病,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它的表现就是易怒吗?它能够治疗吗?曜影医疗张红霞医生从精神医学角度对“双相障碍”进行了解析。


是“双相障碍”,非“双向障碍”


大家对“抑郁症”似乎已经十分熟悉,而对于同属心境障碍的“双相障碍”可能就有点陌生感。


双相障碍英文术语为bipolar disorder,因此以往也将这一疾病称为躁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即如果把情绪状态从低落到高涨看成一个连续谱,双相障碍个体的情绪则会在这个连续谱的两极间震荡。而以物理学中相位的概念来理解,双相障碍患者的情绪会在波峰(躁狂状态)与波谷(抑郁状态)间变化。


因此,这个疾病正确的名称是“双相障碍”,而不是“双向障碍”。



         


典型的抑郁发作有“三低”表现:情绪低落(无故不开心甚至哭泣)思维显得缓慢(言语少,语速慢)动作行为减少(社交减少甚至整日卧床)


相反,典型的躁狂发作有“三高”表现:情绪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敏捷,动作行为增多。


这么看来,似乎明确诊断双相障碍并无难处。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容易被漏诊或误诊的疾病。


双相障碍不易确诊,也不易治疗


为什么容易漏诊或误诊?


首先,不少患者以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容易焦虑抑郁而已。


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往往多于躁狂发作,早期可能只有抑郁表现。情绪高涨程度不严重或持续时间不长时,个体感觉良好,往往不会觉得这是疾病的表现。而且,双相障碍的患者有时确实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这些都会干扰患者对自己状态的判断。


而且,双相障碍症状的那些不典型表现、情绪容易波动变化、公众不了解疾病表现特点、病耻感等,都可能会延长从出现症状到看病就医的时间间隔。另外,从就医到确诊、从确诊到有效治疗,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变得很长。



         


所以,要确诊这一疾病,患者和家人的日常详细记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克服对治疗的信心不足。


要知道,治疗方案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疗效会有延后性,康复过程会一波三折。病患和家人在系统诊疗过程中,一定要经常与医护人员讨论疑虑和困惑,慢慢理解疾病症状特点,把握疾病好转过程中的一些规律,逐步积累经验并增强治疗信心。这样的治疗过程比单纯“挂号配药”的诊疗疗效要好得多。


易激惹≠双相障碍,成人≠儿童


那么,儿童也可能患上这一疾病吗?


与成人比,儿童/青少年患有双相障碍的症状容易有不典型表现。年龄越小,其易激惹表现可能性越大。通俗地说,易激惹就是很容易被小事情“惹毛”。易激惹在成年双相障碍中多数出现在躁狂相,而在双相障碍患儿中出现在抑郁相的可能性也很高。



         


要注意的是,易激惹并非双相障碍的特异性表现,也就是说,不能仅凭着这个症状,就做出诊断。


就像肺部感染有发热表现、但是不能因为体温升高就判断肺部感染一样,其他疾病如冲动控制障碍也会表现出易激惹,或者严重焦虑障碍时也会有类似表现。因此,专业的判断非常重要。如果担心亲朋好友可能受双相障碍的困扰,那么要建议他们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精神科就诊。


不过度关注,就是最好的支持


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极其重要的。不过,药物以外的方面对于康复也不可或缺。稳定而包容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双相障碍个体不稳定心境的一剂解药。



         


当患者出现极端情绪时,他人不过度关注反而会使患者的情绪容易平复。如果患者需要,那么可以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尽量避免在当时不断地说话、批评或教育。


当然,冷处理不等于冷暴力。在患者出现极端情绪时冷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激化其情绪。当他们情绪好转后,尽量按照正常平等协商的交流方法,如果采用不理不睬的冷暴力可能会适得其反。


总之,双相障碍的确诊和治疗之路是曲折的,在家人的理解和陪伴下,在社会和专业人员的支持下,这一路也会有风景有收获。


医生介绍


             

张红霞医生 

曜影医疗精神医学科医生

张红霞医生是精神医学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综合医院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及联络会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重性精神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参编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医学心理学》、《实用内科学》第十五版等教材和著作。张医生曾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目前学术兼职:柳叶刀杂志社期刊 EClinicalMedicine 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中文版编辑部主任。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0阅读 1赞
店铺logo
曜影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