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春雨淅沥沥的散在大地上,雷笋就此破土,势不可挡。
第一口春天,当然得是春笋。春天里早早冒头的春笋——雷笋,个个细嫩挺拔,带着清晨竹林湿淋淋的春天气,光是掂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饱含的鲜甜汁水。
哪怕只是一锅排骨汤,加上鲜雷笋,清新之风顷刻扑面。待到入了肚,满心全然是李渔那句“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雷笋,顾名思义,是在早春冒出尖的笋,也是春笋里最早冒头的那一拨。早先看《花经》里写,春笋贵早,越早越有那一份清、鲜、静的意蕴,尤其是饱经春雨滋润的笋,春露冷若冰的时节,贵如油的春雨倾洒时,纤纤春笋极娇的内里怦然充盈,开始一寸寸向上拔节。
黄庭坚写春笋,“甘脆惬当,温润缜密”,越早越见其缜。于是这早发的雷笋,细腻清脆,越嚼越甜,转而成为“红箨白肉,坠地即碎”的真实写照。春笋贵早的妙处便是在于此间。
早春雷笋娇嫩清雅,居士文人吃的更雅。“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扫叶慢煨,甚鲜,南宋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如此诉说竹笋滋味。几百年后的明代,高濂再提“傍林鲜”,细说着“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戳剥食。竹林清味,鲜美无比。人世俗物,岂容此真味。”
杜甫不同,杜甫高呼着“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加入“腴鲜派”的阵营。春笋炖江鱼,鱼肉先煎后煨,一口鲜汤落了肚,任谁不呼出一句鲜上鲜。
但其实,鲜笋本身并无太多能量物质,几乎90%都是水分,其余部分由纤维素、蛋白质和糖占据大部分比重。如此高水分、粗纤维的雷笋,自带“刮油”属性,要想吃个够,往往与咸肉、鲜肉相协。透着山林气的雷笋、粉白的鲜肉和玫红的咸肉一起炖煮,本来俗气的肉汤,立马变得灵动起来,又鲜灵又醇厚。雷笋的清淡脆嫩里间或咂摸出咸香,一口口,尽是大俗大雅的食趣。
徽菜里的咸肉炖春笋,江浙人偏爱的腌笃鲜,都属于此列。
腊排骨炖雷笋,怎一个鲜字了得
从《诗经》里的“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到江浙人春天必吃上几回的腌笃鲜,几千年间,人们吃笋的方式层出不穷,清炒烹煮总相宜。
雷笋须得气候、土壤、水份、品种环环相扣,才能脆嫩鲜甜。寻这样的雷笋的来处,“雷笋之乡”奉化必去不可。
奉化本就是出了名的“六山一水三分田”地貌。临海,带来丰沛的降雨,再加上山岭中的独特的红壤土和沙质土壤,极适合雷笋生长。经由科学种植理念的传播,奉化人将一整套顺应时序、专业细致的有机雷笋的科学栽种模式整理出来,并在当地流行开来——寒冷时,竹林会盖上一层厚度20厘米以上的稻谷外壳,砻(long)糠,铺得越厚,来年春笋越容易冒出尖。而且这样栽种的砻糠雷笋,更容易攒足鲜甜汁水,一年更胜一年鲜。
而光是奉化范围还是太大,更有山野气的雷笋还得往密林更深处,奉化雷笋核心产区溪口。一片片暗绿色的有机雷竹在早春里簇簇拔节,惊蛰时节,春雨柔风中,竹林萧萧,雷笋暗自生长。
↑ 点击加购 奉化溪口有机砻糠雷笋 ↑
将可循环绿色发展概念深植心中的溪口人,挖笋时会轻戳慢刨,笋拔出后,还会再盖上砻糠,以保护竹根再生竹笋。
破土而出的雷笋,尖端的笋箨是以天为单位迅速纤维化的,一般出尖到食用只有仅仅十天,十天后清鲜的美味就会不可逆的变成参天竹子,给人们留下空馋的口水。
迎接春天,按着奉化人的习惯一定得来一顿油焖雷笋。热油直煸到嫩笋表皮微皱焦黄,齿颊咬合,意料之外的清脆中,唇舌立马被咸香酱汁、春笋里涌现的鲜甜汁水包裹,鲜、咸、清、脆,一块一块,娇嫩如嚼春。
正是所谓“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想不俗与不瘦,餐餐笋煮肉。”雨水时节,要清朗,要盎然,要吃鲜的笋。
/ 三联生活市集推荐 奉化有机砻糠雷笋 /
奉化溪口产地 有机雷笋 每日现采直发
砻糠覆盖种植 手工筛选 甘甜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