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故宫的礼物店铺主页二维码
来自故宫的礼物
故宫博物院文创周边。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200多首唐诗宋词为她而作
2021年08月23日

 


         

(清・姚文瀚绘《七夕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星河灿烂,长空广袤,乌鹊填河成桥。


牛郎和织女驾乘祥云,在随从的陪同下,奔向鹊桥。


正是: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其实,牛郎和织女相爱前,它们只是星星,比太阳还要大的恒星。


古人密切关注星象和物候,发现牛郎星和织女星对耕织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的牛郎和织女,还只是纯粹的工作关系。


           

           

对这两颗星神较早的记载,见春秋时期的《诗经・小雅》:


“跂(qì)彼织女,终日七襄(xiāng)。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àn)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织女虽然忙,却没有织出一匹布;牛郎尽管亮闪闪,却不能用来拉车。

 




每年七月黄昏的时候,织女星高悬在头顶的夜空,她是北方夜空第二亮的星。


七月也是古代女子开始纺纱织布的季节,人间的织女,期盼天上的织女星神赐她们心灵手巧,绣出丝绵云锦。


         

         

(明人绘《宫蚕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画《胤禛耕织图》,故宫博物院藏)





向织女星神“乞巧”的星宿崇拜,成了“七夕节”的主题。随着古人对织女星旁边那颗牛郎星的遐想,爱情给“七夕”带来了更浪漫的温情。


汉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她有一个侍儿叫贾佩兰。据传,贾佩兰出宫嫁人后,回忆起当年在宫里的趣事,专门说到:“七月七日……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西京杂记》卷三)


最早描写“七夕”爱情的诗歌,应是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最早明确牛郎织女夫妻关系的,应是《昭明文选》对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句,引用曹植《九咏》注的解释:“牵牛为夫、织女为妇……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牵牛就是牛郎星。牛郎星是丈夫,织女星是妻子,每年七月七日才能见一次面。


为了爱情,唐玄宗还为杨贵妃在宫中建了一座“乞巧楼”。之所以要建乞巧楼,或许是因为楼越高,离天上的织女神越近,得到“巧”的可能性就越大。像这样: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乞巧活动结束后,人去楼空,就剩唐玄宗和杨贵妃月夜独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趟过唐诗宋词的瑰丽长河,“七夕”的爱情色彩,让人越来越着迷。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孟浩然、李商隐、杜牧、卢照邻、韦应物、刘禹锡、温庭筠、辛弃疾、柳宗元、苏轼、秦观、柳永、李清照……都写过“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崔颢《七夕》中的“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描述的,就是古代女子月下穿针引线的乞巧活动。


         

(《月曼清游图》,故宫博物院藏)





天上佳期无别绪,人生清味是同游。杯深不觉凭栏久,河影星光共一楼。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七月乞巧)





大暑过,立秋来,又是一年秋风起。“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里的“画屏”,就是画有图案的屏风。类似这样:


         

这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屏风藏品。


屏风上雕有高悬天空的明月,有或坐或跑的小鹿,有鲜花奇草,有溪水潺潺,一幅月鹿花溪的美景。

2021年故宫新彩妆——仙鹿贝母口红

取材于此


         

仙鹿呦呦

花月如梦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发送中

    116阅读 2赞
    店铺logo
    来自故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