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事件是哪个?启蒙运动一定名列前茅。
18世纪的这场西方思想革命,融之前的文艺复兴、大航海、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成绩于一身,以理性为放大镜,重新审视了人类社会;并以理性为锤子,彻底夯实了现代文明的地基,从此告别传统,进入现代。以至于今天,所有思想家反复说道——最重要的,是启蒙!
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曾如此总结“启蒙”——
启蒙,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造成它的原因,并非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缺乏运用理性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启蒙的口号是“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性”!
那么,启蒙运动究竟是怎么施展理性“魔法”的呢?
一、重新审视“信念”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古希腊灭亡以后,特别是基督教兴起以后,理性几乎在西方消失了;而在古老的东方,理性甚至从未被提起过。
因而面对传统、权威、社会信念等既有力量,东西方无不都在强调不要思考,只需相信、遵守,乃至信仰。基督教神学中,甚至有过“因为荒谬,所以相信”的说法。
启蒙运动挑战了这种理念。哲人们认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经过理性审视的信念,才是可靠的信念。
所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则认为,人类经常会陷入四种思维误区——“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康德甚至写出了一本厚厚的《纯粹理性批判》审视人类的思维。这些无不都是在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科学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无需多言。而现在不停呼吁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逻辑学重回课堂”,也无不是启蒙理性主张的进一步延续。
理性的力量,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信仰。以至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一书中,称启蒙运动为“现代异教精神”,并单独列出一卷梳理其科学成就。
二、重新审视“人与社会”
人是什么?古代社会,几乎一致的答案都是,人是集体的动物。
每一个人或者从属于家族,或者从属于教会,或者从属于领主。总之,人不是独立的,是集体的一部分。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称之为“身份社会”。
启蒙运动挑战了这一理念。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哲人们明确认为,每个人生来都享有“生命、自由与财产”等基本权利,这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保障人权的理念,后来明确写入了《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
从此,人是自由的、独立的个体,大写的人站起来了。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一书中,称之为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在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启蒙运动也发起了挑战。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认为政治权力应该从人民本身出发。这是民主制度的理论根源。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更是提出了权力分散的理论,认为政府权力必须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这是现代西方政府架构基石,尤其在美国宪法中得到了具体实施。
启蒙还倡导法治精神,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可以说,启蒙运动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公权力的边界。现代政治文明得以诞生。
三、重新审视“全人类”
启蒙哲人们认为,理性不仅力量强大,而且是普世的,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所以,启蒙运动诞生不久,就传遍了西方乃至全球,改写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徐贲《与时俱进的启蒙》一书中认为,就时间上而言,启蒙运动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启蒙关注的是自由与保守,洛克、斯密、休谟是其中的代表;
随后传到了法国,法国启蒙关注的是理性与革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是其中的代表;
同时传到了美国,美国启蒙关注的是制度与人性,富兰克林、华盛顿、汉密尔顿等一众美国国父是代表;
最后则传到了德国,德国启蒙关注的是国家与普世,康德、黑格尔、费希特是代表。
等到了19世纪,启蒙运动超越西方,波及到了世界各地。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诸多传统国家的内部革命、现代化转型,无不都是启蒙运动的直接后果。
甚至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场向启蒙运动看齐的历史。戊戌变法是对启蒙政治中立宪主义的看齐;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启蒙文化中科学、民主的看齐;就连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有着启蒙运动中民族主义的影子。80年代的文化热,更是直接喊出了二次启蒙的口号。
正因如此,百年以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思想家们念兹在兹的都是——我的国家需要启蒙。中国的未来之路,唯有一条道路,就是启蒙之路。
四、重新审视“理性”自身
理性的力量如此强大,但并不意味着理性可以主导一切。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变成血流成河的大屠杀,是滥用理性结出的恶果;那么启蒙哲人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弘扬理性的时候,同时也发现了理性的边界甚至困境,特别是英国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罗伊·波特《创造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钩沉》一书中谈到: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认为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对于生存至关重要,不能用理性过度反思情感、情绪等人类本能。所以他说“理性是且应该是激情的奴隶”;
爱尔兰思想家埃德蒙·柏克认为习惯、风俗、宗教的价值巨大,理性如果过度否定宗教和传统,只会带来对传统的全面否定,一切对现实的约束都会荡然无存。所以他说“传统是人类智慧的宝库”;
经济学之父、苏格兰的亚当·斯密,大力赞扬利己、自由贸易、小政府的市场经济之余,同时也警惕市场对道德的侵害,因此比起《国富论》,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的价值,并认为美德需要良好的公共教育来保卫。
“理性思维不可过度滥用”,其实是一种高阶理性,哈耶克称之为“演化理性”。这种思维是演化论的前身,让人们意识到了时间、变化的力量;是系统思维的前身,让人们意识到了社会有机体的复杂性、不可通约性;是不确定思维的前身,让人们意识到了理性的边界。
事实上,启蒙运动还是现代教育的推动者。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等哲人主张教育是实现人人平等、个人自由的关键,应该开创公共教育,而非局限于贵族和教士阶层,以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所以说,启蒙运动的精神早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秉持启蒙运动的理念,一个人才能说是真正的现代人。
四本书涵盖启蒙运动的历史、深度分析、苏格兰启蒙等启蒙运动的方方面面,是读懂启蒙运动的绝佳套装。
点击链接,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