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 一个人住」
通过大量的采访我们发现,新一代独居年轻人的故事,不仅混合着独立与孤独、生存与陪伴、自洽与自尊,也是大城市里人与人的故事。那么,独居到底是当下年轻人短暂的人生阶段,还是一种将会改变社会结构的真正的新生活方式?
文|张星云
田琳从小被教育要独立,要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在上海念大学时,从大二开始,她就尽量不向父母要钱了,除了父母出学费以外,她开始想办法养活自己,最初当家教,后来又去做艺术展览策展助理。临近毕业,她在实习公司边的弄堂里租房住。
插图|以独攻毒
很多年轻人选择合租来降低生活成本
独居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房租
三年来,许阿姨为一款上门家政服务的app工作。在那款app上,她设置的上门服务范围是14公里。客人在app上预约上门打扫卫生。如果有客人选择了她,她需要先通过电话确定地址,然后再带着全套洁具准时来到客人家,进行2小时至4小时不等的清洁服务。这三年,她最南去过百子湾,最东去过管庄那边,最西到朝阳公园,而离平房村很近的朝阳大悦城、小悦城、天鹅湾,她去得最多。
猫狗陪伴着很多独居的年轻人
各类上门服务给独居者的生活带来便利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曾在他2015年所写的那本著名的《单身社会》一书结尾写道:“在如今这个高度互联、超级活跃、24小时无休的社会文化中,……独居给了我们时间与空间,来实现有效率的自我隐居。”在他看来,与以往相比,今天有更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正是因为有更多的人能够负担这样的生活。
独居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和各类to C的服务,让独居变得越来越容易。独居生活将人们从家庭以及婚姻伴侣的需求和限制中解放出来,令人们可以更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独居者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也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
插图|以独攻毒
房地产中介是小李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6年时间,他从店员做到店经理再到现在的商圈经理,如今他已经不直接做业务,主要负责管理了,朝阳区东四环边十里堡的一个店面,十几个人都归他管。
视觉中国供图
插图|以独攻毒
黄罡
本期更多精彩
一个人住(张星云)
我们的相互依存,使我们的独立成为可能(张星云) 独居,还不是青年主流的生活方式(陈璐) 独居者需要知道的70件小事(宋诗婷) 现实不是《老友记》(陈璐) 38平方米(孙若茜) 开锁人(杨聃) 一个人住的味道(卡生) 独居的小爸爸(白诗南) 从利物浦到百子湾(苗千) 在巴黎的那段公寓生活(陈彤) 单身的计算与婚姻的算计(邢海洋) 理解全球低生育率现象(陈璐)
| 社会 |
调查:“小马云”的奇幻漂流(李晓洁)
调查:2.5亿片成人纸尿裤背后的老年中国(吴淑斌)
调查:米拉奇迹:罕见病“孤儿药”的价值(李珊珊)
市场分析:为什么全球都在关注美国国债?(谢九)
文化:川柳诗为何成了热潮?(艾江涛) 电视:恶,可以遗传吗?(张月寒) 设计:当地景介入建筑时(钟和晏) 食事:扶霞的蓉城(黑麦) 思想:美国反智主义的根源(薛巍)
邢海洋:“校园贷”与就学贷款
袁越: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张斌:老奶奶的射击人生
宋晓军:希克斯的“狠话”背后也有“纠结”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