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及优惠信息,适用于12月23日13点前。
甜,发乎舌尖,铺向舌面,继而喉间生润,在多巴胺的催促下,心头旋即雀跃起来。这样一种味觉上的美妙体验,到如今,最让人心动的却是在“润”这一字上。
随着世情变化,三天前,发烧突如其来。当我以为这就是最难熬的那几天的时候,第三天接踵而至的、疼到怀疑人生的咽喉痛重新定义了“难熬”,连呼吸都变成了罪过。深夜难受到睡不着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那句“常规药救不了吞刀片的咽喉痛”。
当然不能就这样坐等,于是开始折腾起来。循着“滋润”的线索寻觅,除了费功夫的炖梨汤、煮白茶、西红柿拌红糖......还找出了不少平日里囤的梨膏、蜂蜜来。自然的清润甜入了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之体感上舒顺不少。
于是,也就有了本期“甜润专场”——从秋梨膏、枇杷膏,到四川白蜜等市集优选,专设立减优惠。期望这些自然甜润,能让难熬的日子也有一抹温柔甜意。
秋梨的滋润,谁喝谁知道
纯果慢熬·秋山梨膏
关于梨膏的民俗传说中,从唐玄宗第一次吃到缓解了他燥热症的梨膏起,到清朝秋梨膏成为民间百姓广为称道的养生佳品、并流传至今为止,国人似乎总能无意识地在生活的点滴中,习得平日里生活里最古老、最微小的智慧与经验。
俗话说“秋吃梨,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说不出来其中有什么科学事理,但到了特定时刻,你总会发现其中的“门道”。
而在浙江武义,梨膏的传统可能更久。当地的蜜梨在天然草肥的滋养下慢慢成熟,和北京通常用的雪梨不同,蜜梨个头不大,却更清甜多汁,对得起自己的大名。用蜜梨熬梨膏更是个手艺活,武义本地的熬膏人楼师傅,家中世代经营药铺,祖传的古法“熬梨”技艺使得他被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蜜梨的水分重,往往要取用20斤鲜梨才能熬出一斤梨膏。
↑ 点击一键加购,三联优选-秋山梨膏 ↑
限时一件减¥5,两件减¥15
梨先经过初榨,再铜锅开熬,先使武火,后用文火收膏,时间和手艺赋予了蜜梨成为“蜂蜜般”的梨膏的秘密,味觉上也比北方的秋梨膏更加醇厚,焦糖气息浓重,冲到水里,或者加入煮好的银耳,就是一道满分甜品。
甘甜芬芳,来自蜂蜜的治愈力
蜂蜜,从古至今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李时珍解蜂蜜功效,“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入药,入食皆是良选。
芬芳花蜜里,白蜜最是独特。
世界卫生组织(WHO)亦曾在《儿童咳嗽应对指南》中提到,蜜蜂可以包裹住咽喉处的黏膜,同时刺激我们分泌更多唾液,从而缓解炎症、减缓咳嗽。
白蜜,即油菜花蜜,来自四川。作为同一纬度上独一无二的优质油菜花区,四川油菜花骨朵大,花冠短且蜜腺发达,便于蜜蜂集中采蜜。
即使享受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依然需要进行花期间隔处理,没有花期前和花期后的杂花干扰,只在油菜花最集中、开的最艳的那10天左右采集,这样获得的单一油菜花蜜更纯,能够在结晶后形成冰淇淋般的“白蜜”,而非市场上常见的琥珀色“槐花蜜”。
↑ 点击一键加购,三联优选-枇杷膏 ↑
限时一件减¥5,两件减¥15
在云霄当地,老师傅制作枇杷膏时,以枇杷枝做柴,经古法铁锅“锤炼”,蒸叶,耗费比现代生产线多16个小时的工夫,投足半斤枇杷叶熬制,收获的一碗枇杷膏在浓稠之余,还蕴藏着鲜嫩的枇杷叶汁。
刚出锅的枇杷膏颜色深沉发棕,单看颜值不具各色浆果的透亮喜人劲头;以人作喻,这膏来得有些内秀。
以木勺轻擓膏体,可清晰看到枇杷果实与叶熬碎的颗粒。少少一勺,果糖的味道即刻轻扑鼻尖,急不迫地用温水冲开,可嗅得久违南方小城街巷树下的枇杷香气。初入喉间,浓密口感像在食果酱,滋味却比早餐桌上常见的柑橘、草莓类果酱口感来得更加香糯;前味是桂圆干的香气,待果膏滑落胃中,于舌根处细品又可体味到一丝蜂蜜的温甜。
一杯缓缓的喝着,透嗓的甜润没有丝毫腻感,淡淡的枇杷果酸缠绕舌尖,解渴之余,那身心积聚多日的燥气也被温柔抚平了。
冬日温补、时令滋味当然不止这些,欢迎进入三联生活市集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