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什么?先秦诸子、儒释道中的哲学思想;李白、杜甫、苏东坡笔下的诗词歌赋;书画、瓷器、京剧等别样艺术等等。
然而,这些都只是中国文化长河的表面,或是写在教科书里的庙堂文化。真实的中国文化,不仅有明显的庙堂大传统,还有内隐的民间小传统,这些不为人所谈论的暗流文化,其实才是真正影响中国人内心、思维与行动的“主流”。
第一股暗流:朋党文化
中国有着漫长的皇权史,伴随而生的就是漫长的官僚史。有人的地方,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党同伐异,就有朋党。
汉朝的宦官与士人的党锢之祸、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旧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争、清朝帝党后党之争。中国历史上可谓党争不断,且愈演愈烈。
朱子彦在《中国朋党史》一书中说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史同时也是一部朋党史。历史上不少有识之士也认为,导致中国历史乱源之一便是朋党。
第二股暗流:黑帮文化
如果说庙堂之上的权力斗争,是某种合法性斗争;庙堂之下、社会之上还存在着一种非法的权力斗争,那就是秘密社会,也就是黑帮。
明清以来,白莲会、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洪门遍及中华大地。无论是对各地的治安,还是当时的中央统治,都带来了极大威胁。
平山周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一书中,甚至发现革命党、军阀、国民党内部都有大量的秘密社会人员。孙中山、秋瑾、蔡元培等革命党人,甚至就真的加入过洪门。
▲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代表团合影
第三股暗流:流氓文化
和黑帮异曲同工的则是流氓。黑帮往往是一个集团,而且有可能真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而流氓更多以个体原子化的形式出现,走街串巷、欺压良善。
《水浒传》中的“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牛二,他完全是一个市井闲人,流氓无产者,就靠在街头碰瓷、敲诈为生,逼得武功能力与林冲不相上下的杨志锒铛入狱。
陈宝良在《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一书中认为,流氓是社会过剩的劳动阶级,也是侠客堕落的产物,是社会上暴力性力量的一部分。流氓的频繁活动,干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威胁有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局势极不稳定。
两千多年来,流氓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流氓文化也随之渗透至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领域。中国贵族文化的没落,与流氓文化的繁荣,往往相辅相承。
第四股暗流:游民文化
流氓、黑帮之外,还有一股相似但又不同的力量,那就是游民。游民是宋代城市经济兴起后失去宗法约束的无业游民。
彰显游民意识的游民文化,主要体现在四大名著中的两本——《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本书其实都出自游民知识分子之手,也是游民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和效仿者。游民文化往往表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意识中最黑暗、最野蛮的一面。
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将其总结为四大特征:强烈的反社会性;在社会斗争中最有主动进击精神;注重拉帮结派,注重团体利益,不重是非;自我约束、文明规范以及社会生活必需的文饰,统统消失。
第五股暗流:饥饿文化
如果说上述几种文化,还有一些外显特征,这第五种文化则是彻底的内隐,埋藏于民族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的文化,那就是饥饿文化。
中国是一个漫长的农业国家,在与其伴随的皇权专制体制下,天灾人祸合流下,往往灾荒无数,进而引发大面积的饥荒。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依托中国历代典籍中的灾荒记载,统计分析了从远古殷商时代直至1937年中国的灾荒历史。可以说,中国人是在长期的饥饿中度过一生的,饿死的人数简直无法统计。
长期的饥饿民族记忆,造就一种独特的饥饿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哪怕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当下,很多人特别是老一点的人,依然秉持着应对饥饿的文化。
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五股中国文化的潜流,答案或许非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给的解决方案莫属——是全面系统地接受现代文化的核心——自由、民主、法治。
在殷海光看来,中国文化的问题说到底是一种前现代农业文化,中国文化的未来展望也只有走出传统文化,拥抱现代文化。
透过五部研究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王亚楠《中国朋党史》、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认清这五股暗流。并以此为根基,结合殷海光绝版已久最新复活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找到当下中国文化的困境与未来。
为此,诚挚“读懂中国文化暗流及其未来六书”。看透中国文化本质,期待更好、更文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