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读 微信认证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不读《牡丹亭》《西厢记》,宝玉还有机会向黛玉表白吗?
2020年03月02日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牡丹亭·标目·蝶恋花》


 

读《红楼梦》时,最容易我们引起感慨的大概就是宝黛的爱情了。在宝黛的爱情故事当中,有一段小小的插曲,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它是二人之间距离的催化剂,让他们更为知心了。


就在这第二十三回里,宝玉在花园偷偷读《西厢记》,被正准备埋花的黛玉发现,于是二人便一起读了起来。见黛玉“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宝玉便趁机用戏文中的内容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这一段引自戏文里的表白很是经典,在书中也是羞得黛玉顿时小脸“带腮连耳通红……”


曹雪芹围绕《西厢记》《牡丹亭》写下如此桥段,自然可见出这些戏本子对当时有情人的透纸影响。从文学史来看,若无《西厢》《牡丹》这些多言儿女情的戏本子,也许《红楼梦》这部奇书的风采也会稍稍减弱。


《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撰

怀德堂藏板,明末坊刊本


我国的戏剧历史悠久,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先秦古剧,汉魏百戏,唐代歌舞戏,宋元南戏、杂剧,明清传奇……一条脉络下来,形式愈丰富,技巧愈繁复,词曲唱腔愈优美,表演效果愈动人心。毫不夸张地说,戏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电影大片。自元代起,文人雅士们也参与到戏本创作之中,出现了一大批绝顶一流的文学家,如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等等。


古人听戏文,但听戏文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人们更多的还是像宝二爷和黛玉那般看戏文。这戏文有情节,有文采,有声亦有色,细细品来,自不差戏台子上的神韵。毕竟——戏曲作为一综合艺术,其声、色和文本皆可自成一绝。


《窦娥冤》珍藏画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前些年,白先勇先生精心打造了青春版的《牡丹亭》,风靡世界。他根据二十一世纪的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以青春靓丽的形式为人们再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想必戏曲同好早已一睹为快。


然而,大家真听出了《牡丹亭》的文本之美吗?戏本者,戏曲之所本也。读不懂戏本子,尝不出戏本子里一言一词的滋味,都算不得喜好戏曲的“本色当行”。而对戏曲比较陌生的朋友,读了戏本子,恐怕也很难不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般意境美丽的句子而动容,终于爱上传统戏曲吧。


昆曲《牡丹亭》上本演出 国家大剧院供图 (摄影苏岩)


读书也需要解惑人。可是,解诗解词解小说的老师多,会解戏文的却很少。所幸,我们有了一位学贯中西、钟情戏文的解惑人。他是史景迁的第一位中国博士生,李欧梵赞他“头角峥嵘”,与余英时、叶嘉莹等大家有师生之谊……他就是郑培凯


“见到了最好的,就不会小看中国传统”,这是郑培凯教授热心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他也讲:“可能我天生是当老师的料,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就想分享给别人。”多年来,郑培凯教授始终不懈地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由此,便有了我们本期特别推出的《客官,请看戏——郑培凯的古典戏曲文学精读课》


在本系列音频课程中,郑培凯教授将带领我们从历史发展脉络、文本赏析、社会背景分析、中西方戏曲文化对比等各角度全方位解读中国古典戏曲,让大家不仅能听懂古典戏曲的文本之美,还能在文本中真正理解每个朝代的社会背景,感受戏曲文本背后所隐藏的雅俗趣闻,触摸真正的历史真相,让大家告别对传统戏曲的刻板印象,用年轻化、美学化的讲解方式,形成我们对中西方戏曲的深刻认知。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这副朱熹对联,是郑培凯自身的学问追求,也是他对年轻学子的殷切寄望。


一键订阅↑↑

一次走入高雅文人圈的体验



这门课的主讲老师是郑培凯教授,前面稍微介绍了一点,其实还不够,因为这是一位当代的重量级文人教授。并且他的师兄是白先勇,词学老师是叶嘉莹,赴美留学时,则师从著名的汉学巨擘史景迁。

 

毕业后,郑培凯教授在美国高校里还任教了十年有余,正是这一段与异乡文化深度碰撞的经历,给他带来了更加深刻的灵魂触动,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热爱。

 郑培凯(左一)、妻子鄢秀(右一)与叶嘉莹(中)


当中,让郑培凯教授心心念念的就有古典戏曲。

 

直到今日,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昆曲演出时的感受,当时他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他第一次知道,“原来,舞台上可以唱那么美的词句”。

 

于是,在内心的呼唤下,郑培凯教授回到中国,来到了香港城市大学教书,为了向香港学生们传播传统文化,他还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各种戏曲名家来为香港学生现场表演。

 

不久,师兄白先勇也闻名而来,邀请他做青春版《牡丹亭》的学术顾问。

 

这出戏是在2004年开始演出的,甫一问世,就在海内外掀起了一波戏曲热潮,几乎是场场满座,观众更是来自五湖四海,超越了地域、文化的隔阂。就连一向以莎翁戏剧为豪的英国剑桥大学,也邀请了昆剧院来本校进行演出。

 


这样的盛况,应该还有很多人都记得,如果你是年轻的学子,问一问当年的学长学姐,也一定能遥见当年盛景。

 

积累了如此多的传播、教学经验之后,郑培凯教授来到了中读这里,在这门课里面,他将用音频的方式,用热情的声音向我们传达他当年所感受到的震撼、以及这些年来对戏曲不减一毫的热爱。

 

一门高雅、稀缺的知识课堂

 

当你读到这里时,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已是毋庸赘言。

 

郑培凯教授会在这门课里,为你横向打通戏曲文学的广度,讲诉戏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的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还会为你纵向钻探戏曲文学的深度,为你详细解析文学中的情调与美感,体会到“摘其字句,可以唾玉生香”的满足之情。

 

同时,你还会在课程里看到最为重磅的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些郑培凯教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知识内容,一定会为你带来很大的惊喜。


一键订阅↑↑

13阅读 0赞
店铺logo
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