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谁来当工人」
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升级与劳动力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当老一代工人老去,谁是操控新机器的新工人?
格兰仕集团顺德厂区有一栋大楼刚好在105国道边上。大楼的上半段是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今年2月,这块显示屏用红底白字简明扼要地打出了一条招工广告:“格兰仕重金大招聘,介绍新员工有重奖:奖励介绍人2600元/人。”在广西、湖南等地乡下,企业还刷起了围墙广告,用更接地气的口号宣布:“哪儿有钱最好分,介绍格兰仕买大奔:格兰仕招工福利,介绍100人,最高奖励26万。”
格兰仕的车间生产线(张雷 摄)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连续第六年位居世界首位。从装机量来说,中国占全球市场的36%。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谁来当工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闻效仪 (肖予为 摄)
制造业重镇东莞为了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自2018年起启动了“技能人才之都”建设。
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李俊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前,人们并不把职业教育看成了无路可走之后的教育选择。当时职业教育中的中专体系跟行业联系紧密,技工学校跟国企联系紧密,两者的就业出路都不错。后来,国企和行业都退出了职业教育。在过去近20年,职业教育里不断被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它培养出来的人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脱节。
浙江省长兴职教中心的开放式实训中心内,数控专业的学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赶制楔形块产品。(谭云俸 摄/ 视觉中国供图)
3月3日,元宵节之后,广州制衣厂的老板们排成一列,手里拿着样衣站在康乐村街头,招募务工人员。(翁洹 摄/ 视觉中国供图)
2020年12月10日,德国工厂内,一名工人正在制造船只的螺旋桨
刘敏非常自豪地告诉我,这都是内部团队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十余年前,电器配件部成立了一支工装技改团队负责设备的改造。这个团队有些人擅于编程、电控开发,有些擅长机械设计。很多外来参观的人都以为这些技术人才至少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但事实上,现在工装技改团队共24人,平均年龄37岁,平均工龄却有14年,工龄最长的20年,大专本科学历仅占5人,其余19人都是高中、中专或者初中学历。
2月19日,在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检验覆膜室,工人正在对导光板进行灯检。(张大岗 摄/ 视觉中国供图)
「谁来当工人」
本期更多精彩
谁来当工人?(徐菁菁 江紫涵)
“蓝领”是否在崛起?(张从志)
服装女工:如何在职场中熬出头(王梓辉)
面对“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或许不用太悲观(徐菁菁 都阳)
“95后”的跨行业“游荡”(小帅 张从志 彭丽)
小海:一个车间工人的诗意和失意(王珊)
从农民工到女商贩的这些年(邓芬 王海燕)
时事:“法师”蒙代尔:毁誉参半的经济学宗师(刘怡)
调查:失控:网瘾少年与家庭(吴淑斌)
前沿:人工智能是一种用来造福人类的工具(苗千)
市场分析:房价为何又开始普涨了?(谢九)
设计:安藤忠雄,挑战继续(杨聃)
思想:人生需要多少条法则?(薛巍)
| 专栏 |
邢海洋:招工难与“延时满足”稀缺
袁越:眼睛的颜色
张斌:蓄谋已久的一场作乱
宋晓军:美国还想搞“军备竞赛”吗?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