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店铺主页二维码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认证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漳平水仙不是花
2021年12月24日


 


           

吴昌硕《天竺水仙图》局部

很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一位福建的朋友兴冲冲地打电话过来,说她今年得了不少水仙,特别香,要给我寄一些分享。我好开心,想着接下来整个冬天书房的生机都有着落了,把家里的笔洗、水方通通腾空,准备迎驾。然而——竟不是水仙花,而是一个个压成小块、四四方方的茶饼……

那个年代,武夷岩茶还不甚知名,水仙、肉桂也不像如今一般家喻户晓。漳州的水仙花倒是惹人怜爱,而漳平的水仙茶,我还是闻所未闻。



                 

“茶无佳品”

漳平的水仙茶,现在也算小有名气了。

不过《漳平县志》却记载:“(漳)平产者其味不甚佳。”读到这里,尴尬癌要犯了……从康熙年间的县志,就开始说漳平的茶不行,历经道光、到了230年后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仍旧是“茶无佳品”,比起福建其他地方的茶,漳平始终处在福建茶的鄙视链底端,就这样的表现,实在很难让人夸出口。

漳平的茶虽然有二百多年垫底的黑历史,但其山水却堪称闽西一绝。


           

© 视觉中国

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就曾经从宁洋出发,走水路(今九鹏溪)到漳平。徐霞客笔下的九鹏溪蜿蜒曲折、溪势甚险,溪流两侧尽是高耸的石壁,不仅水流湍急,还有高低数丈的起伏,真是“危逼复嶂插天,曲折破壁而下,真如劈翠穿云也。”我想,徐霞客当下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从闽北的浦城一路南下,途经建溪黯淡滩,黯淡滩已经算是“水势奔涌”了,殊不知九鹏溪“悬溜迅急十倍建溪”,建溪从浦城入海有八百余里长,而九鹏溪到海澄出海口却只有三百余里,足见其地势之险。


           

徐霞客像

按理说,山势如此险峻的地方,应该也是顶级好茶的山场所在。因何搞了两百多年,还一直是保持垫底的“茶无佳品”呢?



                 

北大人情怀筑梦

水仙茶树的发源地在福建建阳的小湖镇大湖村。“水仙茶质美而味厚,叶微大,色最鲜,得山川清淑之气”,说以水仙制茶,有“奇香,为诸茶冠”。


           

当地的水仙老茶树

漳平水仙的“水仙”,与闽北的水仙系出同源,武夷山的水仙成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而闽南永春、闽西漳平的水仙,则是约莫清末民初从闽北建阳引进的。据说初引进时,还在当地做了些品种改良。漳平的水仙茶,早年同永春佛手、安溪黄金桂一样,大多外销南洋,深得华侨喜爱。然而,漳平水仙在国内依旧默默无闻,除了他高艳的香和小方块紧压外型,品质并不算十分突出,实在没有太多的记忆点。

一直到2009年,由几位怀有一腔热血的北大校友牵头,深入漳平的梧溪村开山种茶,希望打造出他们理想的“茶庄园”。北大毕业的文化人做农业,自然要维持生态平衡、高唱永续发展,茶园管理的技术由微生物专家秦火保教授直接负责,为漳平水仙的“新式”种植法开启新的篇章,希望免去现代农业的农药化肥所带来的健康隐患。据说,以微生物种植出来的水仙茶,自带一种特殊的香气,其茶青也较原来的本地茶更精壮。后来这一群北大人,将这座山命名“大用山”,让人直接联想到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典故。


           

大用山上的虫害防控

现在到梧溪看水仙茶的茶园,一进大用山山门,便能感受到其独特的气场。这种气场未必全部是山林带来的,更多的还是空气中渗透着一股读书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气息,圈的地挺大,也不管是否“草盛豆苗稀”,关键是要能符合知识分子们所理解的桃花源。也是因为大用山的投入,为漳平水仙茶打开国内名优茶市场的知名度,秦教授的公子在北大中关新园开设茶馆,让北京的茶客得以一见其真容。后来漳平本地又举办斗茶赛,没几年便把漳平水仙的价格给带起来了。至今,大用山的“传奇”,仍然是漳平本地茶农茶余饭后的话题。



                 

溯源:双洋中村

大用山座落于南洋镇梧溪村,但是要细谈漳平水仙成为方块茶的历史,就必须从双洋的中村开始。而大部分对漳平水仙慕名而来的游客,往往到了梧溪便停下脚步,几乎不会再往前探索。


           

           

今年制作漳平水仙的中村茶园,茶园位处高海拔深山,通过有机认证。

中村的地理位置,距离徐霞客当年漂流的“九鹏溪”非常近,如果从漳平市区开车上山,会先经过梧溪村,继续顺着公路攀升,才会到九鹏溪景区。要进入中村,则是从九鹏溪景区入口附近的小山路继续前行,位置十分偏僻。

现在九鹏溪景区周边的山势,还真有如徐霞客笔下的“复嶂插天”,山体是坚硬的岩石,山上植被丰富而茂密,如果开垦得法,也是能出好茶的好山场。中村种水仙茶的历史悠久,当地的茶农告诉我,水仙茶的紧压成型的工艺,就是在中村改良出来的,民国时期的水仙茶远销南洋,或许是为了便利运输,邓观金先生便将茶紧压成型,运往他处销售,此举也确立下漳平水仙成为传统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

邓观金先生的故居背靠青山,前有水塘,水塘再往前则是一片小坡地,视野十分开阔,真是阳宅的风水宝地,也难怪他能承先启后,一改漳平“茶无佳品”的历史评价。


           

           

中村最著名的“废墟”——邓观金故居

然而,现在邓观金的故居已经是野草荒芜,水塘混浊不堪,整座土房子也砖瓦凋敝,已然成为当地最出名的“废墟”。紧压乌龙茶的发迹处沦落至此,令人不胜唏嘘。



                 

“飘香”的痛点

一说起现在的漳平水仙,除了它四方块的外型之外,就是高锐的香气。然而,我身边却有不少朋友,一听见漳平水仙便拒之门外的。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大多数的漳平水仙,其滋味简直就是飘香型铁观音的“孪生兄弟”,其飘飘然的香气、白到令人胃疼的茶汤,实令有几年茶龄的喝茶人难以接受。每喝到这种风格的漳平水仙,都让我不禁脊背发凉——这是要步入飘香铁观音的后尘吗?

当然,这是制茶人必须解决的问题。陈重穆做茶一向胆大心细,我曾经喝过几种陈老师亲制的茶,风格都是偏熟而透、茶汤厚重沉稳且耐冲泡,其乌龙茶不管是做青还是炭焙,都尽最大可能把刺激性物质给去除掉。陈老师常说,做茶的目的只是“把树叶做成茶叶而已”,茶跟树叶的最大不同,就是好茶总能令人神清气爽。


           

           

↑ 点击图片 一键下单  ↑

漳平水仙以木模木槌手工压制

好的茶叶要越泡越鲜活

今年寒露节气的漳平水仙,茶用棉纸小心包裹,拆开来是色彩斑斓的小方饼,约莫七八克重量,刚好适合一个盖碗的冲泡量。小茶饼拿到手上一闻,清香扑鼻。

我迫不及待地煮上一炉清水,待壶中水沸,白烟袅袅,趁热注下。茶饼在碗中渐渐升起,宛如浮在水面的睡莲,又缓缓释开,如舞者伸展开四肢,衣袖轻扬。这茶竟有一股奇香,似花香,又仿佛添了点胭脂,说脂粉,却也从未见过如此脱俗的脂粉,倒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用鲜花鼓捣的脂粉。还真是有点像水仙花!说浓郁吧,又淡雅,说淡雅吧,却着实芬芳。


           


茶是香落水中的,不是那种闻着香、喝着寡淡的“香飘飘”风格。茶汤下肚,甘甜柔滑,又难掩芬芳,倒像是把宋人《香谱》里的清新风格香料统统凝成甘露,一并饮下似的。茶叶喝罢再看叶底,也是柔嫩,不掩芳香。我挑了两三片叶子随性摆放在包茶的绵纸之上,仿佛秋意落于画纸,竟让人平添一种冲动,想把这图案绣成丝帕。

以花之名,水仙茶与水仙花,意境却如此相通?

 / 三联爱茶上新 漳平水仙 / 

“桂花香也可以如此稳重”

↓ 点击图片 一键下单 岩桂香型漳平水仙 ↓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发送中

192阅读 9赞
店铺logo
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