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有云:“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
立春过后,气温回升,冰河解冻,春风化雨万物生,才有了雨水节气。此时,虽距离九九尽春天归来仅有15天不到,但仍阴寒未尽,天气也忽冷忽热,身体最易生病。
此时节该如何养生呢?【福莱喜】这就为大家介绍——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但总体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加,万物生发的气息更浓了,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生发。中医认为,阳气生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
雨水节气,湿气盛行,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从而使肝气舒畅条达,人体才能气血和畅。
因此饮食上宜多食具有养肝、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同时,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食味上建议少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
此时节宜喝粥(糖尿病人除外),可用芡实、莲子、山药煮粥健脾利湿,适当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还要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蔬果来润养胃气。
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生活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样可帮助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辛辣刺激、燥热或油腻食物,可导致人体阳气外泄或生发不够,饮食应保持中庸,五味不偏,平性为宜。
应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补充人体水分,可多食红枣、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品。吃热饭热菜,韭菜、香椿、百合、春笋、柑橘等都适合此时食用,少吃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
雨水节气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
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更是要格外注意“春捂”,预防“倒春寒”。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春捂”应该怎么做?
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 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
·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 “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
初春降雨,气温下降,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感冒。因此,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01
山药:养脾胃、助降血糖、降血脂
春天是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高发季节。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其中首推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山药。
山药有“白色山药胜人参”的说法,中医认为其有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山药营养价值十分高,里面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
02
大蒜:杀菌、消除血中脂质
“倒春寒”天气让春季多发传染病,而且容易引发伤寒感冒。
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大蒜、生姜、洋葱、芹菜等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