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木头的温感,是来自时间的恩赐
2019年08月30日
古时的中国人植树造林,截木为材。盖房子,做家具,将衣食住行都寄托在木之上。柱、楹、梁、栋、檐、楣、桁、栏、榫,《康熙字典》里木部造字有1413个,属于房屋的造字,皆是木字旁。让中国人精神安定的“栖”身,便是从木开始。
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里,对木头逐渐产生了依赖,这种深藏在骨子里的印记,也深刻地影响了陈杰。在陈杰看来,木头与人相似,都会在时间沉淀中显现出愈发成熟的生命状态——它的颜色、气味与纹理会在收藏中,发生丰富的变化。
今年四月,在上海常樂CHINALE的《形而上·形》陈杰个展中的部分作品。他的作品更多地是通过木自然形成的样子,来进行于人之外所产生的思考。(图片由ALEX提供)
陈杰将工作室设在绍兴的一个小村庄,目的是为了留住更多当地的传统木作师傅
(手工榫卯制作、缅甸柚木、玻璃移门)
448阅读
32赞
三联生活周刊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