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确实是一个对现代人极具吸引力的时代。
不宵禁的繁华城市,便捷的服务,林琳琅满目的美食,前半晌在“瓦市勾栏中看戏听曲”、后半天与友人“金明池畔填词吟诗”,还可以凑在一起去“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甚至,到了年关办年货时候,手头紧还能跟老板打着商量,赊个小账先囤够年货过个好年。
繁华而开放,鲜活又生动,文人气与烟火气并重,这样一个宋朝,可以平淡天真,可以率性为,更可以醉心任何你感兴趣的事儿。哪怕名士如苏轼,也大可以洋洋洒洒一大篇写出吃荔枝这种小小事情的快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上元(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
为什么活着?怎么活得更好?在宋这个百姓能拥有许多种自由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身体力行的以这两个问题为坐标而生活。人们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出生、活着,追着时令,循着节令,笑语晏晏,认认真真做每一餐,过每一个节令。
年关当前,不妨一起做个历史巡游者,去看看那宋时的春节会否趣味多。
但为新年忙
和现代一样,宋代过年拢共也就是这几件事儿:办年货、拜年、喝茶听曲看热闹。
走进腊月里的临安城,“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又有市爆仗、成架烟火之类”的小贩沿街叫卖声里,各色年货铺里,有“腊月内可盐猪羊等肉,或作腊法鱼之类,过夏皆无损坏”的自制年货,也有“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的新鲜食材,好不热闹。
看过了街市的热闹,只管往茶馆去歇脚。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去大街,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可以选择器皿茶点皆一品的小茶肆,也可以去仕女夜游时常去吃茶的旧曹门街的北山子茶坊,吃个痛快。
北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能为微小的事情赋予趣味诗意,亦是宋朝人独有的天赋。
比如在寻常百姓家,“馈岁”的习俗从西晋时代起就未曾改变。《武林旧事》第三卷中有一节《岁晚节物》记,当时的年货清单包括“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百事吉、羊腔、果子等”。
陈酿、果子、腊肉......一份份精心准备的食物,构成了普通百姓家“馈岁”节礼的主要元素。
馈岁
再现宋式饮茶小趣
美国汉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曾写到,“中国伟大的烹调法也产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简朴,但到宋朝晚期,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烹调法已被充分确证。地方乡绅的兴起推动了食物的考究:宫廷御宴奢华如故,但却不如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饮食富有创意。”
两宋三百年,饮食兴旺,各色珍馐可谓琳琅。馈岁盘盒里的东西更是雅俗兼具。
如是文人相送,首选富有创意的各色茶果子。
懂生活的宋人,讲究在饮茶时搭配适宜滋味的茶果子。试想,或浓郁或清雅的茶汤,搭配微酸、甜软、清糯的小点心,两种独立的美好相互交叠,转而生发出更为复杂、迷人的滋味,香甜充溢整个口腔,让喝茶升级成为全新的味觉体验。
以宋为背景的《梦华录》中,伴茶的果子,各茶各不同。
果子,即生果、干果、凉果、蜜饯、饼食的总称。宋时时兴的果子,从“恍如孤山下,飞至浮西湖”的梅花汤饼、到晶莹剔透的黄橙橙糕,在到嚼作雪花声的酥琼叶,巧思妙味,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宋时尤其偏好以时令花草制成的糕点,清丽自然的滋味既不会“喧宾夺主”,更增添一番清趣。
及至今日,关于茶点,民间亦有“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的说法。再现宋式饮茶小趣,宋韵文化品牌山外山以现代茶点为礼,在年关前,上线了万物福酥茶点礼盒,取回归日常后,万象更新,万物复苏之意。
其间点心,每一味茶点都进行了口味调整,以配合不同茗茶。竹香桔丁冰沙酥,桔香淡雅清甜与浓香普洱相映成趣;山形芝士曲奇取一个奶香浓郁,在甜润白茶的衬托下,越发适口;倘若举家共饮温和红茶,蕴藏整粒饱满蔓越莓的莓莓茶花蝴蝶酥正得宜;椰蓉红豆麻薯则用软糯与红豆甜香,为清新绿茶赋予全新味觉体验。数味茶点,咸、甜、酥、软各不相同,为各方茶事,增添一番清趣。
↑ 点击图片,一键加购 山外山-万物福酥茶点礼盒 ↑
礼盒内特别附上相应茶点品鉴手茶,与茶事互相成全。
万物福酥礼盒的形态,则取自唐宋金银食器及中式庭院轩窗造型,其上将点茶、茶百戏、茶点、匠心工艺四个元素以抽象插画的方式呈现,汇合成为一朵绽放的花蕊。
节礼
正是人间好时节
怀抱着有酒有肉过丰年的期许,猪肉则是宋时寻常百姓家馈岁盘盒里的不二选择。
虽然宋代宫廷流行花式吃羊肉,但在民间,猪肉胜在价格公道,备受百姓喜欢。再加上东坡先生“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yǎn)焰烟不起”的慢炖点化,肥瘦相间、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的东坡肉,毅然成为江南人的新好,并且一路启发着各类扣肉吃法。
而今天我们过年必吃的“腊肉”,在宋时也初见其形态。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吴春卿郎中饷腊猪肉,戏作古句》中写,“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君家猪红腊前作,是时雪没吴山脚。”可见腊肉形态。到了宋末元初,《岁时广记·煮腊肉》里更是明确了当时腊肉的味道和吃法,“去岁腊月糟豚肉挂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煮,其味甚珍。”
图中的红色食盒,便是宋人年节互相赠礼时常用的馈岁盘盒。
在古老的春节语境里,腊味与腊肉似乎总是同存。到如今,腊味系列已然分门别类,派生出许多系别,但归结起来,终究离不开“烟熏腊”、“香蜜腊”这两大范畴。
“烟熏腊”顾名思义,指在风干前经历烟熏过程的腊肉,多出自湖南、四川等地。烟熏制作的腊肉或腊肠,吃起来往往自带让人动容的烟火气,亦或者说烟熏气,先蒸后烤,亦或加辣椒煎炒,都不失为一道大菜。而“香蜜腊”,便是粤式腊味,包裹腊肉、粗短结实的粤式腊肠等。不同于“烟火气”过胜的烟熏腊味,经历轻快腌腊的粤式腊肉,又香又弹牙,通体洋溢着甜润的酒香。只消简单和米饭一蒸,就能唤醒昏昏欲睡的味蕾。
曾经在广东吃过一道腊味双蒸,腊肉、腊肠蒸出个粉光脂艳,油香绕梁,配上熬得滑润润的白粥,分分钟在清雅里吃出富贵气来。
几相比较,山外山的迎春腊福腊味礼盒选择了适口度更高的粤式腊味。
做好的广式汾酒五花腊肉,在山西汾酒和时间的催化下,归化出一派浓香,红肉色泽嫣红,白肉则凝如脂玉。加米同煲,便是诠释腊肉温情的最好方式,当然,清蒸亦或爆炒也能得一个殷实丰裕。
广东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广式腊味制作技艺制作的高埗矮仔肠则是另一番好滋味。
制作一份完美的矮仔肠,是需要从严格选择猪肉开始的。猪肉必须选择三七肥瘦比,瘦肉过多会干、硬;肥肉多,晒出来就只剩油包失去咀嚼的快乐。其次是腊肠造型,须得扎实、粗短,这样制作出的腊肠更利于受光受热。制作成型后,因为粗短小巧,不用像其他腊肠一样必须切片,整颗小巧腊肠放进嘴巴里,甚至可以吃出爆汁的丰腴感,脆韧筋道。
准备好的腊肉、腊肠就此包裹在绘有年俗插画的复古油纸中。作为承载着丰裕好时节寓意的礼盒,礼盒内还准备了:岁岁平安福筷套装(红檀木配铜制竹节头的竹节福筷+百事吉筷托)和名人推荐腊味菜谱。
↑ 点击图片,一键加购 山外山-迎春腊福腊味礼盒 ↑
山外山迎春腊福腊味礼盒,外部以广西省平南县特色竹编纯手工制作的主编作为礼盒主题形态,复归传统。
这世界上很多美味正在悄然沉入时间之海,而这份有着非遗技艺制作味道的迎春腊福腊味礼盒,便是山外山对着那些消失的美好的一声惋叹和呼唤。
宋韵春节
山外山的好时节
“在一个生命对繁华的回忆里面,往往就是吃喝玩乐,没有‘伟大’的事情发生。”当我们的目光向历史回望,论及民富、民乐,论及兼具文人气与烟火气的生活美学、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总会想到宋朝。
民以食为天。依循时令过日子的宋人,身体力行的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感知与敬意,把什么时节吃什么是列作了顶重要的事。腊月、年关,一口腊味将人们紧紧相连。人们以美好的食物味道作为互赠,传续传统文化中食与礼的部分。或许,这便是宋韵品牌山外山将“真是人间好时节”,作为传续宋式生活的落脚点的原因之一。
以“文化传承、匠心品质”为立足之本的宋韵品牌山外山,一面以传统节令为主线、另一面以江南精细食饮与新科技融合为线索,将一份份食礼化作具象节礼,以真实的产品、美好的体验将弘扬宋韵文化、传承宋韵美学的愿景落地——解古释今,以节日、节令为序,以食事作为当代与宋朝的连接点,于一个个“真”,传递宋韵生活美学。这是属于山外山的表达方式。
至于“真是人间好时节”的第二解,或许可在无门慧开禅师的诗里寻找,全诗写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至于那“真”字,是真实生活之美,真正用心的产品,真正美好的体验。
回归当下,社会秩序渐次恢复,节礼复归,我们急需情与礼的回护,这之中食物之礼亦是不可或缺的心意。而由“真是人间好时节”而来的【万物福酥茶点礼盒】【迎春腊福腊味礼盒】,便是山外山对丰足好年的期许,和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01.《好一个宋朝》.吴钩
02.《宋:吃货的黄金时代·宋代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刘海永
03.《梦粱录》,吴自牧
/ 三联生活市集推荐 山外山宋韵礼盒 /
山外山·迎春腊福广式腊肠腊肉双拼礼盒
三七肥瘦配比香肠 五花腊肉肥瘦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