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2024年06月02日
2013年,美国医学会把“肥胖”列为一种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ody Weight Index, BMI)被认定为一个标准:如果体重(kg)数除以身高(m)的平方,18.5~25是正常,25~30是超重,过了30就属于肥胖了。这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把1/3的美国人划归“病人”这个类目,似乎有为医药行业争取销售额的嫌疑。
但不管美国人怎么认定,也不管是不是他们中间BMI超过30是不是有1/3,30以上的BMI还是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因为这么高的数值里,有大量来自于“腰腹脂肪”。
腰腹脂肪,本来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权宜之计,是一个挂在腰上的能量袋——有点类似于骆驼的驼峰,只不过我们人类的这个能量袋子容量更小,稍微装多一点就要出问题。
我们的“猿”类祖先,原本真的如同庄子说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那时候森林遍布,果实低垂,猿人们大多在森林中攀援休憩:大部分时间一边咀嚼水果(不太甜,但是营养还是很丰富),一边悠闲四顾。
所以,往前倒带300万年,我们的祖先都是不善于走路,更不善于跑步的——他们跟现在的大猩猩黑猩猩一样,只是在大树和大树之间换地方,一天走个两公里就是越野了。
可是后来气候剧烈变化,我们祖先所在的地方从森林变成了草原,于是我们的祖爷爷祖奶奶们能吃的水果越来越少,块茎渐渐变成了主食。块茎不是想象中的土豆和芋头,而是更难咀嚼也更难挖掘的那些藤蔓的根,每天他们要走很远很远(10公里以上)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勉强活下去。
这样艰难的日子里,祖爷爷祖奶奶们一代一代地演化,渐渐有了“能吃也能扛”的能力。如果有那么几顿,找到一片果园,或者(从狮子、鬣狗和秃鹫那里)抢到半只野猪,那就一定要猛吃——精瘦精瘦的身体,会一下子“灌入”很多热量,这些猿人的身体能把这些热量变成脂肪,存在腰腹之间。
这个腰腹脂肪存不了多久,因为身体马上就要挨饿了——过不了一个星期,饥馑不出意外地到来,这些腰腹脂肪很快就会被消耗掉。因为我们的祖先跟黑猩猩大猩猩不一样,他们的食物唾手可得,而人类祖先需要每天走十几公里去挖掘,去追捕。
人类祖先是“狩猎采集”人群,狩猎采集,四个字一眼望去就知道有跋涉,有奔走,有栉风沐雨,有汗流浃背,是“高耗能”的活动。其他类人猿是“食物凑到嘴边”,而我们的祖先由于环境变化,是“苦苦寻觅食物”。
这最近的一百年,食物到我们嘴边了。
实际上现在的统计数据说明,历史上第一次,穷人比富人更胖了——因为我们制造“糖”和“脂肪”的能力,已经工业化了。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多吃的东西,现在都给喂到嘴边了。稍微留意一下咱们每天吃的东西,估计一下每天摄入了多少卡路里,我们就能吓自己一跳。
腰腹脂肪越积越多,而且我们每天能走几公里呢?我们能搬开几块石头,挖出几斤泥土,咀嚼多少难以下咽的块茎呢?我们几乎没有能量消耗,每天就是往腰腹部的脂肪细胞“灌注”脂肪。
这些脂肪细胞一旦“超载”(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早就超载了),就开始分泌“炎症因子”,召唤身体里的“警察”白细胞前来解决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咋解决嘛?白细胞又不能让咱们少吃一点。
于是炎症因子就一直“阴魂不散”,我们身体一直处于“低烈度的炎症”之中——罪魁祸首,就是过多的腰腹脂肪,无法消耗掉的腰腹脂肪。
“低烈度的炎症”让我们身体一直被“低温慢煮”,皮肤出现痘痘,血管出现斑块,大脑反应迟钝,肝脏负担加重,肌肉变得无力……我们更容易生病,因为“低烈度的炎症”不断把我们推向疾病的边缘,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细菌病毒,就能把我们击倒。
正常的腰腹脂肪,只应该占身体重量的1%,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重的人只能有0.5公斤重的腰腹脂肪——而根据一个丹麦的研究小组做的实验,只需要两周的“不动”(每天走动不超过1500步),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增加7%的腰腹脂肪。
2阅读
0赞
HiGo精品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