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聊到王大诏神奇的大白茶树,还有福建建瓯各种琳瑯满目的产品名,可以认为从宋仁宗到宋徽宗的这段时间,算是北宋茶行业发展比较兴盛的时期。
我们大多数聊的都是北宋的茶叶情况,为什么好像谈到南宋的茶叶就停滞不前了?原来,限制茶产业持续正向发展的,是宋徽宗时蔡京所制定的茶法。不仅一度取消茶农和茶商通商的制度,还启动了六亲不认的监管措施,历史上用“苛密”两个字来评价他的茶法。
比如,最初废止通商,“plus版本”对长短引进行了使用限制,政府来制作包装,对茶户进行深度管理,控制茶引的使用规范……
蔡京的目的是促进茶产业发展吗?显然不是,他的目的是给国库敛财,增加税收。蔡京的这套茶法,一直沿用到南宋,成为南宋时东南和四川茶法的基础模式,看起来是允许茶商和茶农自由交易,实际上还是充满计划经济的管制色彩。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目前有一些地方的管理方式也极为相似,原来西湖龙井也是这样?
陆游
北宋晚期乃至南宋的茶行业发展,机械化程度其实蛮高,但对于产品来说就是比较一般的常规产品,特殊性可能就不太够。陆游有一首《八十三吟》,是他八十三岁时所写的。其中“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做茶神。”“桑苎”指的是陆羽,桑苎家风正是效法陆羽的积极的人生观、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意思,那这首诗究竟体现了陆游有关于茶怎样的生活态度?节目中,陈老师做了详细的解读。
理学大家朱熹对茶也发表过一些意见,“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大家不如也来想想,朱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那么,在他心目中,有没有哪个地方的茶是符合他“中正”的标准的呢?
其实茶作为经济作物,关系到国家税收,只要涉及到税收的经济问题,里面就有很多内幕可以探索。下一期,我们将准备聊聊明朝的韩邦奇。
《八十三吟》陆游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草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相关原文:
朱熹:
“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理本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都是此理。”(《易经》家人卦的九三爻)
“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
编辑/天健,剪辑/译丹,设计/逸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