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4.14-1975.10.22)
作为开启世界史新篇的史学巨擘,汤因比把六千年的世界史分为二十六种文明。他所创立的独特的历史哲学思想,其理论核心是所谓“文化形态史观”,或称为“历史形态学”。西方学者称他为当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并把其著作《历史研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评价:“汤因比在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时代了解方面,给了我们以二十世纪历史学家所作的最有意义的贡献”。
正因如此,阅读一位试图在理论上做到“大一统”历史哲学家的回忆录,看他如何思考人类的明天与未来,看他留给世界特别是中国人的三个遗产,对我们会有很重大的启示。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抛出的一个世纪之问。
汤因比生在那个时代,处于西方社会莺歌燕舞的盛世,英国维多利亚王朝的雍容华贵与轻歌曼舞,风光一时,在伦敦肯辛顿公园,留有他童年和少年时嬉戏玩耍的身影,但随之而来的是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战后世界的风云变幻。
▍汤因比第一大遗产:丰赡的文化思想
汤因比的学术身份,首先是历史学家,他留下的文化思想,主要显示在史学文化上。
而史学,居于文化的中枢和核心部分,乃是文化中的文化。的确,汤氏不无史才,著作等身,从12卷本的皇皇巨著《历史研究》到晚年写就的史诗性的《人类与大地母亲》,两书前为思辨,后为叙事,笔法不同,但旨趣归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现出史家的宏观视野,整体史观,全景考察,给人以一种高屋建瓴、无与伦比的气派,由此两书充分显示出他思辦与叙事兼具的良史形象。
作为20世纪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是西方史学现代转型中的弄潮儿。他树起了反叛以兰克为代表的19世纪传统史学的旗帜,打破了传统的国别史或民族史元素,为批判旧史学、创建新史学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他总结世界文明研究的 “三种模式说”,即各具特色的希腊模式、中国模式和犹太模式,更是卓尔不凡,这让他的前辈望尘莫及,由此奠定了他作为 20 世纪国际史学界大师级的历史地位。
▍汤因比第二大遗产:出众的域外史观
汤因比在20世纪大变革的年代里,在批判传统的世界史体系时,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关注东方。他曾漫游东方世界:有中国之行;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行等。他以其行与思,发现了一个别样的“新东方”,由此感叹:“文明不再单一,世界因此而变得色彩纷呈!”
汤因比的域外史观之出众,早在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对中国进行实地访问后,就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在他的《历史研究》前三卷中,就有六处集中论述了中国历史和文明,认为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于对黄河流域困难的自然环境的挑战,此说当可取。
1972年5月和1973年5月,他与日本佛学家、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的两次对话中,一再称颂中华民族所确立的美德能代代相传,并对中国文明的独特地位及其在未来世界中的引领作用,充满了期待。
诚然,汤氏的“中国文明观”尚有可斟酌之处,但他对中国文明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却是难能可贵。
▍汤因比第三大遗产:浓郁的人文情怀
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汤因比不只是一位坐而论道的学者,还是一位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斗士。
汤因比的人文情怀,其核心理念是: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敬畏生命。20世纪20年代初,青年汤因比在巴尔干半岛考察,面对满目疮痍的景象,他陷入了对西方文明前途的深思,至晚年,他从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深化到对整个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考,穿越时空,对接古今,发出了“警世通言”:“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欲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何去何从,这就是今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斯芬克斯之谜。”
行文至此,蓦然间,传来了一个声音,由远及近,由弱转强,就这两个字:“希望!”这是汤因比的声音!他为天下众生呐喊,他为全球康泰祈祷,他为生命至上呼唤,他为未来前景点赞。
因此,每一个关心自己命运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汤因比。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阿诺德·汤因比《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