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35.40
运费: ¥ 0.00-15.00
库存: 0 件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0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1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2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0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1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2

商品详情

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客》首位获得特稿奖的传奇女记者;TED演讲500万人点赞的“错误学家”,揭示犯错带来的洞见和力量;一本书科学应对失败。如何看待失误,决定了你的社会关系。





书名: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定价:59.00元
作者:特里伯纳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5
页码:36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21702965



"※一本书科学应对失败。如何看待失误,决定了你的社会关系。
※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客》首位获得特稿奖的传奇女记者
TED演讲500万人点赞的“错误学家”,揭示犯错带来的洞见和力量
※没有错误,人类的历史就不会有起伏 
※如果你感受过犯错带来的焦虑不安,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从小我中离开,更有创造性地看待错误。

"




"正确面对失误,是我们处理与自我的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础。
《失误: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是一本集认知科学、行为经济学及商业心理学于一身的作品,它解决了人类关于犯错的三个 问题:为何人类无法克服犯错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容易在什么时候犯哪几类错误;如何创造性地看待错误,把经验积累转化为合理行为。
在《失误: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这本书里,作者令我们相信,今天所有被认可的理论有一天也会变得陈旧。犯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石,也是人类认知提升的催化剂。如果你正经历犯错的困扰,或者希望了解犯错后如何调整自我,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从小我中离开,更有创造性地看待错误。"

 

 

 

 




" 部分  错误的含义
 章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003
与其说错误是“把错的认成对的”,不如说它是“认识到曾经认同的旧观点有误而加以摒弃”。

第2章 犯错的两种思维025
错误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反常情况,还是我们要学会接受的必然情况,这两种水火不容的思维共同构成了我们对错误的理解。

第2部分  错误的起源
第3章 我们被自己的感官所骗047
我们犯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基本的是为自己的感觉所骗,有时候导致的结果还相当严重。

第4章 我们的大脑之一:懂、不懂与编造事实067
我们经常把“感觉知道”和实际知道混淆起来,不是只在回忆时才这么做,而是只要观点足够坚定就会上演类似的情况。

第5章 我们的大脑之二:观念与判断087
我们为自己的观点投入了太多感情,所以不愿意也不能够承认它并非不容辩驳的真理。

第6章 我们的大脑之三:证据与推理111
归纳推理不仅使我们出错,还会让我们错得颜面扫地,严重破坏我们原本认识清楚、思维公正、谨慎负责、通情达理的形象。

第7章 社会压力与同类原则133
我们不可能完全独立思考。每个人从根本上都是依赖别人的,如果真的不惜代价完全独立思考,那么绝大多数自以为知道的事情都不能算是知道。

第8章 不确定感带来的恐惧159
确定感危险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会妨碍我们转变视角。当我们执迷于自己的信念时,别人的说法在我们眼中就无足轻重了。

第3部分  犯错经历
第9章 为何一错再错185
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承认错误,有的时候又不承认呢?如果一时找不到新的观念来代替的话,人们要放弃一种信仰是很难的。另外,如果我们已经将血本投入某种观念,想要放手就要困难得多。

 0章 哪里出了错?205
通过判断过去在哪儿误入歧途,我们以后便可以在该处保持警惕。我们面对“哪里出了错”所给出的答案也将告诉我们哪些观念该留,哪些观念该丢。

 1章 矢口否认与全盘接受227
人生中的有些问题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答案,而有些问题我们能够知道答案,却情愿蒙在鼓里。

 2章 亲密关系中犯下的错257
追求正确和追求肯定—这两种愿望 在一起,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一旦发生争执,不仅会产生背叛感,还会滋生排斥感。

 3章 错误是个人改变的催化剂287
如果我们能够将每一次的错误形态都冷冻保存下来,我们便会发现其核心内容都是改变,无一例外。我们的错误可以改变我们的信仰、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自己。

第4部分  拥抱错误
 4章 关于错误的一个悖论313
很多错误可以并且应该减轻,还有少数甚至可以完全消除,它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你想要铲除错误,你一开始就得认定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5章 错误意味着更好的可能性335
错误和喜剧本是同根生。并且不只是错误与喜剧,还有错误与艺术,错误与学习,错误与个性,甚至错误与生存。我们面对他人的错误发笑并不是出于自我满足,而是出于自我认同。
致谢357
"




"凯瑟琳•舒尔茨 Kathryn Schulz

赢得100届普利策特稿奖,特稿奖被誉为普利策奖中的“宝石”,正是舒尔茨帮助《纽约客》 摘得行业高荣誉。普利策评奖委员会说,舒尔茨的文章是是报道与写作的杰作。她的作品还广泛刊登于《纽约时报杂志》、《滚石》、《国家》、《外交政策》、《赫芬顿邮报》以及其他媒体平台。
"



"舒尔茨利用认知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凭借其扎实的写作功力,对困扰我们的“错误”问题进行了深刻而明智的剖析。
——《出版人周刊》 Publishers Weekly

你意识到一旦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可以通过行为让情况有所好转,这样就不会被承认错误吓倒。
——卡罗尔 德韦克 Carol S.Dweck ,著有《终身成长》

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或者犯过错误。相反,成功的人都是犯了错误以后,做出改正,然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从不犯错意味着从来没有 活着。 
——乔布斯


"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自我的某些方面不是永恒不变的,像技术、优先权 姑且不提我们的身体 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发生变化。但涉及其他方面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的性格 “我很认真”“我脾气大”“我很内向” 、我们基本的长处和短处 “我对数字很敏感”“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以及某些特定的核心信仰,既包括对我们自己 “我是个很靠得住的朋友” ,也包括对宇宙整体的看法 “上帝是存在的”“教育十分重要”“这是个人吃人的社会” 。我们的性格,先天的优势和短处,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智商,我们与自己、他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核心特征让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和奥古斯丁一样,我们也大都认定,这个核心的“我”应该恒定不变,就好比支撑起整个结构框架的底层基座。
然而,接下来错误来了,对我们的一系列观念—诸如,我了解我,我就是“我”—发起了挑战。我们知道,五花八门的知识没有为犯错留下空间,这一点对自我认知同样适用。如果我们将自我视作恒定不变、能够了解的个体的话,很难想象我们竟然会误解自己。事实上,太过执着于这个自我模型会让我们排斥犯错和改变的可能性—哪怕在局外人看来,错误和改变都是显而易见、在所难免的。
有种不合情理的解释—我们一直站在过去的自己的对立面—揭示出,如果我们拒绝承认自我是可以改变的,解释变化的现象就会比较费劲。在讲述自己信仰上帝之前的人生时,奥古斯丁的说法尤为别扭:“因为我将自己放在了我的身后,不愿看见我自己。”然而,尽管这个观点听起来有些不知所云,它却是大众心理学和 心理学的奠基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引用到这个观点,比如,当我们说那个城里反对同性恋的人私下里就是个同性恋,或者当我们指责某人“反抗得太过了”—就是说,他反对的态度太过强烈,以至于人们认为他其实暗中或潜意识里是赞成这一观点的。
这种民间说法在心理学家荣格的研究下提升成正式的理论,他认为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存在的观点是相互对立的。荣格声称,对某个观点拥护得越强烈的人,越有可能是在抵御自己内心的疑问,并且这份疑问总有一天会进入他的意识中,从而带来其观念上的180度大转弯。荣格还说,这一现象在武断的教条式观点上为明显—排除所有意识上的疑问必然会在潜意识里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从而更加摇摆不定。 这一观点显而易见也重要的含义就是:我们对各种犹豫、反证和疑问的适应能力越强,我们的观念和自我身份就会越稳定。 
 的自我是存在的,这一观点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如果我们具有一个内在不变的自我身份,我们迟早会发现它,那么我们的信仰、做出的选择和终成为的人—这一切就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了。相反,我们走上这样的人生轨迹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 的自我终一定会浮出水面。
“我们虚假的信仰是事先注定了的,我们表面上犯错,但其实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真相”。我们生命中经历的磨炼、跌的跟头都是一个更宏伟的计划的一部分。照这么说,有关真实自我的故事就属于目的论了,我们在应该驻足的地方止步了。同样,这也是核心自我观点的魅力和弱点所在。它说明我们的人生是存在决定论的,我们以为过去的观念是根据我们智力、情绪或精神层面上的可取之处而被选择的,但其实那只是请君入瓮的陷阱,只是为了让我们将来能成为命中注定的本我。而我们过去的意义或价值就被抹得一干二净。
还有一个更大的漏洞,“本我”这个概念意味着我们再也不会经历任何重大的动荡起伏了。是啊,怎么可能呢?在终于发现我们其实是并且一直都是怎样的人之后,我们已经不可能再经历新的转型了。如果自我是不断改变的,那么我们应该会经常觉得自己在前进,在不断地成为更新的自己。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核心特质,我们就只有选择回归。相应的,我们过去种种偏离本我的举动只能被视作一个单独成立、说不清道不明的反常现象,并经常与背叛、越界和罪孽联系在一起。
奇怪、反常、越界、罪恶,对这一系列的概念我们早就司空见惯。这些都是犯错的消极模式,认为错误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反常现象,标志着我们被流放出了真知的圣殿。这也正好提醒我们还有另一种理解错误的模式—它能让我们换一种观点来审视我们的错误和我们自己。
在这个理论中,犯错误是一个顺理成章、循序渐进的过程,错误让我们转型,而不是变得畸形。“当花朵盛开时,花苞就消失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写道,“我们会说后者被前者否定了;同样,当植物结果时,花朵也可以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当然,对花苞、花朵和果实这一类自然个体,我们并不会真的这么说。我们也无须如此形容我们自己。在错误的积极模式里,错误并不能说明我们过去的自己是失败或虚假的。相反,它就像树汁和阳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 另一种生物机体—人类—茁壮成长。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对身边事物的理解经常错得离谱。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你大脑中的信息量严重不足:你不知道的极其基本的常识多得惊人。举个例子,你对自己的身体几乎一无所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4周岁以下的孩子不知道大脑的功能,以为洋娃娃和人类一样都有大脑。同样,7周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上只能说出体内的3种物质 血液、骨骼和心脏 ,在被问起其他内脏的本质和功能时更是错得离谱。 一位心理学家举例说,有个孩子说“肺是管头发的。你要是没有肺的话,就不会长头发”。 类似的,绝大多数8周岁以下的孩子都认为小男孩可以变成小女孩,小女孩也可以变成小男孩,只要改改发型、换身衣服就行了。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失误 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凯瑟琳舒尔茨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