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54.70
运费: ¥ 8.00-15.00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图0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图1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图2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图3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缩略图0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缩略图1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缩略图2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书名: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定价: 73.00

作者: 强世功,张佳俊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2-08-19

页码: 324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4609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年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作者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建设、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大变化,基于中国实践,对中国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评析,重点阐释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国之治新的内涵,强调“中国之治”在这一伟大转型中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以期勾勒出大国之治的转型时刻,系统阐释了“十四五”时期中国之治转型的应对策略。
本书所写论述“中国之治”的内容,为读者关注焦点、热点话题。如:金融治理、国民共进、创新策略、城乡问题、文化教育、网络治理、中美关系、全球治理等国家层面或和百姓相关的话题,能够引发读者关注,同时帮助读者理清政策脉络,找到发展目标,在百年变局中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了一个百年奋斗日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书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7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此书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基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战略,系统展示了“中国之制”,提出大力推进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我国已进入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并向“中国之治”迅速迈进,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书基于中国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谋划“十四五”规划新开局,系统阐释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在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经济与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2035规划”。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过程中,我国对经济发展提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要求,以不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导 言 / 1
一编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优势 / 7
一章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12
第二章 从机构重组到治理现代化 / 27
第三章 从改革强军到练兵备战 / 59
第四章 从党内法治到政法改革 / 71
第二编 经济发展与开放创新 / 85
第五章 迈向高质量发展 / 89
第六章 从整体布局到区域协同 / 134
第七章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 148
第八章 创新与改革开放 / 164
第三编 现代治理 / 197
第九章 社会治理现代化 / 201
第十章 规范整顿文化教育 / 243
第十一章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260
第四编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 271
第十二章 应对国际挑战 / 276
第十三章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 299

强世功,法学专家、港澳问题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法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副院长,曾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长期组织研究全球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组织撰写系列智库报告和国家决策报告。北京大学国家法制战略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院所属研究机构,已经成为给中央高层提供决策建议的高端智库,复合型高端政治法律人才的教育基地。
张佳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美国行政法等。曾在《读书》《美国研究》《文化纵横》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要认识中国的政策体系的内在规律,不能简单套用未被验证过的西方治理理论,而须以国家发展的重要时点构建经验分析的起点,系统地跟踪各个相关领域的政策演变;为了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则需借鉴适用的理论做分析工具,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升华。从这个认识论出发、此书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如何从“制”走向“治”的转型作为当期经验研究的核心,归纳中国政策的演化.为当代中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此书系统阐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大格局中,与时俱进,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创新,以“上医医国”的智慧,战略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战术上精准周密,展示了“东升西降”的世界大变局,是将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典范。
——李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这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各个重要领域推行的新政策并评估了政策效能,是研究“中国之治”的重要著作。
——潘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 “三农” 问题开辟新出路
“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 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 从 “农村” 到 “乡村” 的称谓变 化, 体现出中央对乡村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性质、 地位、 作用的新认识。 “农村” 更多是产业划分的结果, 强调其经济功能, 而 “乡村” 则是承载 着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态等多重意义的综合概念。 在新思路的指 导下, 乡村不再被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庸, 农业、 农村、 农民获得优先发展 地位。 在中国, “三农” 问题既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又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乎百姓福祉、 经济社会全局和国家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三农”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然而, 随着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全面铺开, 城 乡差距不断拉大, 广大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 近 些年, 一些关于中国乡村衰落的观察和分析引起社会反思: “空心化”、 老 龄化、 去农业化、 人才流失等趋势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有效治理缺 乏削弱了基层政权力量, 使得邪教、 黄赌毒、 贿选、 涉黑等痼疾久治不 愈; 基础设施欠账和教育、 医疗、 生态、 文化、 养老等民生公共服务存在 短板, 无法满足民众需求, 公平、 正义等价值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激 活乡村、 振兴乡村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7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 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 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三步 走” 的时间表: 到 2020 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 系基本形成; 到 2035 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 本实现; 到 2050 年,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全面实现。
(一)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乡村振兴战略方向
2018 年 1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以 下简称 《振兴意见》) 发布, 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振兴意见》 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总体要求等方面着手, 勾画了一幅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中国式新型乡村蓝图, 并为具体实施做出了全面统筹及长远部署。 《振兴意见》 围绕 “重塑城乡关系” 这一宏伟目标, 旨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建设相衔接, 在保持政策协同性的基础上, 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其要 点包括:
一,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第二, 推进乡村绿 色发展,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第三,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第四,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 系。 第五,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第六, 打好精 准脱贫攻坚战, 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第七,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强化乡 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第八, 汇聚全社会力量,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 九, 开拓投融资渠道, 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第十, 坚持和完善党对 “三农” 工作的领导。
在新思路的指导下, 乡村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附庸, 农业、 农村、 农民 获得优先发展地位。 《振兴意见》 的一系列创造性提法显示了乡村在国家 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位置, 以及中央通过整体、 长期战略振兴乡村的决心与 力度。 总体而言, 《振兴意见》 中的战略安排贯彻了 “远粗近细” 的原 则, 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提供了个系统化的顶层设计, 起到了定调、 塑 形的基础性作用。
对于政策的实施而言,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框架与体系的构建, 因而须把握政策和制度的平衡, 尤其要守住底线。 其一, 乡村发展与改 革的契机不能被恶意利用。 例如, 《振兴意见》 明确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 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其二, 乡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 代价。 《振兴意见》 要求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 业农村转移。 事实上, 真正的乡村振兴仅靠经济增长是走不长远的, 唯有 实现农业经济、 基层政治、 乡风文化、 社会治理、 农村环境的齐头并进, 才能使国家大计终实现。 其三, 避免形式主义与 “小官巨腐” 现象对乡 村振兴基础力量的侵蚀。 《振兴意见》 特别强调, 不搞层层加码, 不搞一 刀切, 不搞形式主义, 同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加大对基层小 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 既有良政, 重在善治。 政策的落地以政府公信力为保障, 而形式主义与 “小官巨腐” 问题损害 的恰恰是政府的公信力。 在法治、 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建立 起一支可靠、 可用的组织力量, 是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所须攻克 的难关。
(二)乡村振兴战略 “五年规划” 出炉
2018 年 9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2022 年)》 (以下简称 《振兴规划》), 进一步细化未来 5 年乡村振兴战略 的路线、 步骤和重点, 为新时代 “三农” 的新发展提供指引, 成为推进乡 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一, 明确 “五位一体” 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激发农村创新 创业活力。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民生福祉。 要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为遵循,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集中 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引领, 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 建设邻里守望、 诚信重礼、 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推动乡村文 化振兴。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内在保障。 要以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 心, 以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 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 会治理体制,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打造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导向, 要以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 加快补 齐农村民生短板, 如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网络建设、 拓宽转移就业管道,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二, 次建立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振兴规划》 明确了今后 5 年重 点任务, 提出了 22 项具体指标, 其中约束性指标 3 项、 预期性指标 19 项, 形成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一是把现有乡村分成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 合类、 特色保护类、 搬迁撤并类 4 类, 针对不同乡村, 分别明确了乡村振 兴的原则、 方向、 目标和任务。 二是坚持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农村的 实际情况, 防止一哄而上、 “一刀切”, 不顾客观现实, 搞大拆大建, 盲目 制定一些高目标。 三是聚焦阶段任务, 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不同, 2020 年以前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优先、 重要的任务, 是打好精准脱贫攻 坚战。
第三, 通过 “双轮驱动” 促进城乡协同。 《振兴规划》 坚持乡村振兴 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 对国土空间的开发、 保 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 推进 “多规合一”, 加快形成城乡融 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从长远来看, 推动乡村振兴, 需要乡村激活与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要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把城市和乡村整合成有机整体或发展共同体, 完 成产业、 居民、 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融合, 就应实现城乡之间要素的 自由流动、 平等交换, 加快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实现公共服务的平等可 及, 发挥城市反哺、 带动乡村发展的作用, 合理引导城市资本流向, 防止 资本不受节制、 汹涌奔去, 阻遏、 破坏乡村发展。 应科学评估农村土地价 值, 不能以纯商业的视角进行审视, 而应注重其在确保粮食安全、 保障基本生存条件、 促进返乡就业、 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价值, 既要照顾农民 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当前需求, 又要守住底线、 着眼长远, 建立合理的土 地流转制度。 习近平强调,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 农民的土地不 要随便动。
乡村振兴要立足自身, 激发乡村的内生活力, 这是实现乡村有效振 兴、 持续振兴, 增强农民获得感、 幸福感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全过程都 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变被动帮扶为主动作为。 一, 要坚持 “为了农 民、 依靠农民” 的价值导向, 从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考察地域特色、 发展 阶段、 个性需求。 第二, 实现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的有机结合。 乡村振兴首先是农民的需求, 是解决农民发展困境、 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 需要的举措, 不能用政治任务、 政府工程压制农民热情, 而应以政策扶持 激发、 催化农民积极性, 增强农民责任意识, 完成从消极参与、 冷漠依赖 到主动引领、 精神振奋的转变。 第三, 形成资源引进与能力提升合力。 资 金、 技术、 人才、 资源、 产业等的引进当然是重要的力量, 但如果外在力 量没有发挥带动作用, 仅仅发挥代替职能, 资源引进后没有优化乡村内部 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资本进入后只是逐利, 则资源引进就只是形象工程, 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2018 年是农村改革 40 周年, 在这一年, 乡村振兴战略首战告捷。 中 央从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出发, 进行政策部署, 推出 “三总一保障” 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并提出了 “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 阐述了乡村振兴的近期、 中期、 长期任务和内涵。 地方各级的规划决策也 稳步展开。 乡村振兴正乘势起飞, 农业强盛、 农村美好、 农民富裕的愿景 正逐步实现。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官微推荐】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强世功 等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