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店铺主页二维码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

28.80 限时折扣 原价:¥48.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99 件
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 商品图0
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 商品图1
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 商品缩略图0 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能够解决男孩养育难题的书,一本可以激发男孩自驱力,激励他们自动自发成长的书。我们所关心的,无论是男孩的心理、生理问题,还是男孩的学习状态、情感发展、品行人格、吃苦精神、生存能力、危机意识培养,以及亲子沟通技巧、家庭环境营造、父母的成长与合力教育等教育难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需要的答案。

 

◆作者简介

鲁鹏程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家庭教育专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凤凰讲堂等教育节目访谈嘉宾。

◆畅销书作家,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央视财经频道(CCTV2)《时间》栏目读书”“《中国教育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新标准早期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新视角解读男孩成长的规律与真谛,从理论到实践,让我们了解如何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激发他们自身健康成长的动力,允许男孩做自己,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了不起的人。

 

◆ 简要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培养基础:认识男孩“自驱型成长”的特有规律

1. 养育关键:男孩3大关键期的养育要点是什么?

2.  Y染色体:性别差异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3. 睾丸激素: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喜欢争吵?

4. 大脑发育:男孩为什么会比女孩“开窍”晚呢?

5. 探索欲望:为什么男孩总是爱“搞破坏”?

第二章  正面沟通:改善亲子关系,提升男孩的内驱力

6. 同理共情:怎样站在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呢?

7. 疏而不堵:男孩自控能力不足,爱拖拉磨蹭,怎么办?

8. 勇于管教:男孩沉迷网络,怎样管教才能减少矛盾?

9. 学会批评:如何批评“叛逆”的青春期男孩?

10. 有效沟通:怎样敞开心扉,把话说到男孩的心里去?

第三章  潜能发掘:让男孩的学习从“被推”到“自推”

11. 学会学习:怎样发现适合男孩的有效学习方法?

12. 自觉主动:如何充分调动起男孩的探索欲、求知欲?

13. 劳逸结合:怎样更好地提升男孩的学习效率?

14. 学习兴趣:如果男孩不想上学了,我们该怎么办?

15. 成人成才:怎样看待男孩的分数或成绩单?

第四章  情绪管理:培养能自控、会自控的高情商男孩

16. 情绪表达:你会允许男孩用哭来表达情绪吗?

17. 延迟满足:男孩鲁莽易冲动,怎样进行延迟满足训练?

18. 情绪控制:怎样教脾气大的男孩学会掌控情绪?

19. 善良感恩:如何培养男孩的同情心,让他做事有底线?

20. 责任担当:男孩爱说谎不敢担责,怎么引导他?

第五章  抗挫训练:激发男孩不畏惧、迎难而上的潜动力

21. 吃苦精神:怎样放手,才能让男孩自己打理生活?

22. 攻坚克难:如何引导男孩战胜人生的困难?

23. 抗挫抗压:男孩做了错事,怎样提升抗挫、抗压力?

24. 适应能力:如何培养男孩面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

25. 危机意识:怎样教男孩遇到“突发事件”时从容自若?

第六章  父母角色:为男孩营造自动自发成长的软环境

26. 家庭环境:男孩需要一个成长怎样的环境?

27. 妈妈的情绪:情绪平和的妈妈对男孩意味着什么?

28. 爸爸的格局:格局广大的爸爸对男孩有什么帮助?

29. 合力教育:父母怎样配合才能教出最棒男孩?

30. 深度陪伴:怎样给男孩高质量、更有情感的陪伴?

 

 

 

◆前言、序

前言

 

生活中,男孩好动、有攻击性,或者说爱打架,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家长认为就是自己家的男孩调皮,或者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当男孩打架之后,家长往往就是采取吼叫、打骂、甚至惩罚的方式对待男孩,结果,你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

那么,男孩子真的是因为调皮、不听话而不受管束吗?不是的,这是他体内的睾丸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是他生来就调皮,或者跟着坏孩子学坏了。如果不了解男孩的发育特点,很有可能就冤枉了他,而且你可能还会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最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我接触到过很多男孩的家长。接触的家长越多,就越发现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困惑:比如,不了解男孩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只凭自己的想象和所谓“经验”去想当然地教育男孩;再比如,认为男孩女孩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在学龄初期对男孩在学习方面的稍显落后不理解,以至于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还比如,在教育男孩方面,容易走入各种误区,像是不允许男孩哭泣,粗暴阻止男孩所谓的“破坏性”探索……而这些困惑不解除,或者用错误的方式教育男孩,很有可能就耽误了他的健康成长。

其实,培养男孩的最高目标,就是唤醒男孩自我成长的内在动机与力量,让男孩拥有强大的自驱力,从而自觉主动、自动自发地成长,最终成为自驱型成长的男孩。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教”。当然,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

所以,我特别希望把自己多年来的男孩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完备的、同时也更落地的教育方法,以帮助到更多的男孩家长。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那么,这套方法,能帮你解决哪些男孩养育的实际问题呢?

除了前面我讲的那些,还比如,与女孩相比,男孩都有哪些独有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男孩与女孩教养的方式有哪些不同?怎样避免走入教育男孩的各种误区?如何引导男孩爱上学习?怎样培养男孩的情绪自控力?如何提升男孩的抗挫折能力?等等。只要是你关心的、你困惑的、你难以解决的教育男孩的问题,我在这本书中都会涉及到,我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你教育男孩的需要。

本书有六章,涉及了男孩养育的六大内容,分别是:第一,认识男孩成长的特有规律,这是培养“自驱型成长”男孩的理论基础;第二,掌握正面沟通技巧,改善亲子关系,提升男孩的内驱力;第三,发掘男孩的潜能,让他的学习从“被推”到“自推”;第四,教男孩学会情绪管理,让他能自控、会自控,培养高情商;第五,对男孩进行抗挫训练,激发他不畏惧、迎难上的潜动力;第六,父母扮演好各自角色,为男孩营造自动自发成长的软环境。

就第一章而言,我首先讲的是男孩成长的3大关键阶段,分别是幼儿期、少年儿童期和青春期,都需要哪些不同的养育方式,这一节是0~18岁男孩的教育贯通课;接下来又分别讲了男孩的Y染色体、睾丸素、大脑发育以及探索欲望,分别对应了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男孩喜欢打架争吵的原因、男孩为什么比女孩开窍晚,以及为什么男孩总爱搞破坏等几个特别让男孩家长困惑的问题,可谓是开篇就破解了男孩养育的秘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很多家长将会对自家男孩的成长表现有一种豁然开朗、大开大悟的感觉,甚至从内心里会感觉,这本书看得有点晚了,相见恨晚。没关系。我经常会跟家长朋友强调一个16字诀——没有最晚,只有更晚,当下开始,不算太晚。希望这个16字诀也能让你心安一点。

与男孩的沟通,也是一大难题,需要智慧。所以,我在第二章中就专门讲这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如何站在男孩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应对男孩的自控力缺乏、拖拉磨蹭,怎样管教沉迷网络游戏的男孩,怎样敞开心扉把话说到男孩心里去,以及如何有效批评男孩。话说错了,不如不说,说对了,才能让男孩心服口服,我们才能皆大欢喜。这一章的目的是改善亲子关系,因为提升男孩的内驱力、唤醒内在动机,离不开好的亲子关系。

接下来,我又分别从培养男孩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三大方面,讲述了如何挖掘男孩的学习潜能、实现个性发展、进行挫折教育,使其学习可以“自推”,情绪可以自控,遇挫可以自励。最后一章强调的是父母的角色,为男孩营造自动自发成长的软环境,其实说的是,父母怎样做,怎样完善自己,成为“自驱型成长”的父母,才会对男孩的养育及他的自驱型成长起到更高效的引领、示范与教育作用。正所谓,“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只有父母先把自己教好了,能给男孩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再教他就会容易很多。

这本书的章与章之间,逻辑关系紧密;每个章节之下所讲述的细节内容,也是当前家长培育有自驱力男孩亟需学习和实践的。这本书既有西方的先进的心理学理念,也有中国传统的教育智慧及当代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可谓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值得品读。

总之,这是一本能够解决男孩养育难题的书,是一本能激发男孩自驱力、激励他自动自发成长的书。你所关心的,无论是男孩的心理、生理问题,还是男孩的学习问题、情感发展,品行人格、吃苦精神、生存能力、危机意识培养,以及亲子沟通技巧、家庭软环境营造、父母的成长与合力教育等教育难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本书是一部科学、全面、有效的男孩养育指南,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男孩培养的真谛,从理论到实操,全方位教你如何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如何把男孩养育成一个男子汉、一个了不起的人。我相信,书中养育男孩的理念、方法与实用工具,你一定会读得懂、学得会、用得灵,从而让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这件事变得轻松、有趣。

你完全可以教育好你的男孩,加油,祝福你,祝福你的男孩!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培养基础:认识男孩“自驱型成长”的特有规律

 

1. 养育关键:男孩3大关键期的养育要点是什么?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关键期,男孩也不例外。在男孩的每个成长关键期,都有着不同的养育要点,我们要了解、认识、用好这些养育要点,做好男孩成长关键期的关键养育。

 

一般来说,男孩的成长可以分为3个阶段,也就是3大关键期:第一阶段:从出生到6岁,是幼儿期,也是男孩的纯真时代;第二阶段,从7岁到13岁,是少年儿童期,也是男孩的转变时代;第三阶段,从14岁到成年,是青春期,也是男孩的青春时代。

 

在每一个阶段,男孩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对他的教育也有所不同:要以他的身心特点为标准,而不是以我们的喜好和经验为标准。为了更好地教育男孩,我们就要对男孩各个阶段的身心状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让男孩顺利成长。下面,我详细讲一下男孩的这3大关键成长阶段。

 

第一个阶段:纯真时代——0~6岁,男孩特别需要妈妈的呵护。

 

从出生到6岁,是男孩人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男孩要度过婴儿、幼儿期、童年早期。男孩最需要与父母尤其是妈妈形成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当他还在襁褓中时,他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柔声细语;当他蹒跚学步时,他需要妈妈的耐心引领和细心保护;当他想要玩耍时,他需要妈妈的陪伴,更需要妈妈的拥抱与爱抚。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跟男孩亲密相处,对他呵护备至,就会有利于他的身心发育。

 

比如,如果我们乐观开朗、品行端正,而且知识渊博,那么我们对待男孩的态度也会更有理性,更愿意教他学知识,更愿意培养他的优秀品质。而男孩与我们在一起,就会模仿我们,他会变得乐观开朗,有良好的品性,他也会更乐于从我们这里探求更多的知识。而且,男孩也会从我们的关心爱护中体会到一种安全感。

 

可以说,男孩6岁前这个阶段是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情感发育和性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我们要给他足够的关爱、呵护和引导。

具体来说,有4点需要重点注意一下:

 

第一,养育为先,教育次之。

我们应该了解婴幼儿的体质,依照科学的方法打理他的衣食住行,防止他的身体发育受到不利影响。比如,我们都通常会让男孩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但是,从中医角度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是纯阳体质,脾胃比较虚弱,应该吃七分饱,穿七分暖,这也应了那句老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因为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反而容易使孩子生病。所以,了解男孩在这个时期的生理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给予男孩足够且恰当的关注。

从心理发展角度讲,这个时期的男孩特别喜欢依赖,他对常常照顾他的人充满信任和依恋,如果这个人一旦离开他的生活,他会变得焦躁不安,这种情绪会影响他性格的形成。 “这个人”不是别人,更多的是指妈妈。

但生活中,有的妈妈认为,对男孩不必过多关注,这样男孩才能坚强起来。于是,她就会收起对男孩的爱。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妥的。实际上,在男孩6岁前,我们一定要给予他足够的关注。比如,男孩对触觉型体验十分敏感,那么我们就要多给予他拥抱、抚摸,在他面前我们多一些微笑,多和他说一些简单的表达爱的话语。

当然,要适度,要讲求理性,不能由爱变成溺爱。

 

第三,男孩3岁前,尽量不把他送到幼儿园。

有一位妈妈就为了早日回到工作岗位,把才1岁半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结果,儿子在幼儿园非常调皮,还整天大吵大闹要回家。可回家后,又吵着回幼儿园。现在已经3岁了,总是欺负别的孩子。让这位妈妈很头疼。

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与分离焦虑有关。是严重的分离焦虑导致了男孩的暴力倾向。

这位妈妈很后悔,说:“如果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即便家里条件再苦,我也宁愿自己带儿子。”

这样的后悔,不是没有道理。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家史蒂夫·比杜尔夫(Steve Biddulph)曾经警告说:“把年龄不足3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将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的确,过早把男孩送到幼儿园,很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他认为父母不要他了,有被抛弃感,所以就会烦躁,甚至去攻击别的小朋友。

所以,在男孩3岁前,我们要尽量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玩耍。

 

最后,注意与男孩的相处方式。

和0~6岁的男孩相处,并不是在单纯地逗他开心,也要把握好相处的方式。6岁前的男孩是通过“感官”来感觉周围世界的,他的感觉器官会灵敏地捕捉到妈妈的情绪变化,并受其影响形成特定的性格。正如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所说:“如果孩子成长中是跟着一位易怒的人,那他全身的脉管系统就会随着易怒的倾向而成长。”这就说明,男孩在6岁前就会基本形成与父母相似的脾气和性格。所以,我们要保持温柔的态度,包容他的调皮行为,对他少一些训斥;要控制住情绪,不把怒气撒到男孩身上;可以陪他一起做游戏,但不要总想着教他学什么;而且不要给他讲太多的大道理,因为这时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我们的大道理他不一定能听得进去。

 

第二阶段:转变时代——7~13岁,男孩更需要爸爸的陪伴。

 

6岁前,男孩更渴望得到妈妈的爱;可到了6岁后,男孩关注的目标会从妈妈转向爸爸。因为这时的男孩开始想要做一个男子汉。而离他最近的男子汉就是爸爸。所以,做爸爸的不要忽视男孩的这种心理需求,不然,以后可能就有你后悔的时候。

 

一位爸爸这样说:我10岁的儿子一点儿也不像个男孩,腼腆、害羞、胆子小。家里来客人,我让他跟客人打个招呼,他得扭捏半天,脸憋得通红,声音也非常小。我很着急,可他妈妈却还说这样的儿子听话省心,但我总觉得男孩还是要有男孩样的。

后来,经过咨询发现,原来,这位爸爸平时跟儿子的交流互动极少,也不跟儿子一起玩耍。他只关注儿子的学习,一出错就呵斥甚至打骂儿子。现在,他很后悔,他说:“早知道这样,我就该多和儿子接触,哪怕陪他一起淘气呢!”

 

谁说不是呢?研究表明,男孩在7~13岁,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所以,我们一定要多陪伴他,这样他才有可能受到男子汉气概的熏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减少在外面的应酬。因为最需要“应酬”的应该是家里的那个男孩,要享受与男孩在一起的时光,跟他聊聊天,做做运动,甚至一起做家务,而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去训斥他、指责他。

 

第三个阶段:青春时代——14岁之后,关注男孩的情感与心理。

14岁左右时,男孩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有越来越多的男孩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还有一些男孩更容易变得情绪失控,甚至有暴力倾向。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总希望他能表现出男子汉的一面来,所以就阻止他进行正常的情感表达,比如,我们会阻止他哭泣;二是我们漠视他的情感与心理,从而导致他的情感发展遇到阻碍。

 

在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神入”(empathy),它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心领神会、情感互通。神入被看作是一个人情感健康的重要标志。我们都希望男孩能成长为一个可以体谅他人情感的人,也就是希望他有健康的神入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理解并关注男孩的情感,鼓励、引导他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当我们能与男孩进行心灵沟通时,他也能从我们这里得到神入的真谛,他的神入能力才可能有所发展。

 

所以,我们要对男孩的情感与心理投入更多的关注。平时,在不打扰他的情况下,多留意他的情绪变化。无论他是喜悦、兴奋,还是愤怒、悲伤,我们都要引导他表现出来。比如,允许他为自己的好成绩欢呼,允许他因为受到委屈而哭泣,等等。面对他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用语言或行动来表达认同与理解。比如,可以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确实很难过”;或者什么都不说,就耐心地、安静地听男孩的倾诉;等等。

 

因为14岁以后的男孩比较敏感,所以,我们要尽量少对他说教,不要一说话就说学习的事儿。也可以找机会跟他心平气和地聊一聊他的心理困惑,比如身体发育方面的、与异性相处方面的,等等。

 

总之,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一时期的男孩,同时也教他学会理性。我们要把正确的价值观告诉他,教他学会辨别善恶美丑,引导他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男子汉。

 

2. Y染色体:性别差异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说到人的性别,我们就不能不提染色体。对于染色体,我们可能都不陌生,它是人体遗传物质的载体。人体的每个细胞内都有23对,也就是46条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孩与女孩的常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但性染色体是不同的,有X也有Y,正是性染色体决定了孩子的性别。

 

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而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也就是说,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取决于性染色体,如果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结合,那生出来的就是男孩;如果是两条X染色体结合,那生出来的就是女孩。

所以,尽管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怀孕的妈妈说:“我希望生个女孩”,或者“我想要个男孩”,但这只能是一种愿望。因为在受孕的那一刻,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

 

Y染色体决定了孩子的性别为男性,Y染色体是男孩独有的,女孩是没有的。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Y染色体,它不仅代表着孩子的性别,还揭示了男孩独有的秘密,甚至决定了男孩一生的成长轨迹。因为,正是由于Y染色体的存在,男孩才表现出很多不同于女孩的特性,如爱冒险、具有攻击性、爱搞破坏、喜欢竞争,等等。

 

为了更好地展现男孩的成长轨迹,Y染色体还有一个得力的“助手”——睾丸素。在睾丸素的“帮助”下,Y染色体先将婴儿的胚胎转为男性,然后再使其发育成一个男孩,同时赋予其第二性征,最后使他成长为成熟的男性。

 

此外,Y染色体还揭示了男孩独有的另一个秘密。什么秘密?下面我就重点讲一讲。

 

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都认为男孩是一个家族的命脉,这种观念有没有道理呢?科学研究表明,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由亲代中的雄性传递给子代中的雄性,也就是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并且是传男不传女。因此,在一个家族里,所有男性的Y染色体都是一样的。由此看来,Y染色体不但是延续家族命脉的代表,更像是一个族谱,可以分辨出不同的族群。

 

Y染色体的这个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个启示应该是,我们在教育这个带有Y染体色的男孩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男孩绝不是我们个人的儿子,而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我们能不能把他教育好,决定着整个家族兴亡,这个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所以,我们想办法把他教育好,让男孩用他的Y染色把他所具备的优良的品质特性传承下去。

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通过“生长基因”鼓励男孩自强不息。

有一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根据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男人的平均身高在174.4厘米,而女人的平均身高则是162.2厘米。也就是说,男人的平均身高比要女人高12厘米左右,而生物学家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包含着增加身高的“生长基因”。 

 

我们通常用“顶天立地”来形容男性,这是不是与Y染色体上有“生长基因”有一定关联呢?我想可以这么认为。换句话说,男孩注定要比女孩高大,所以要承载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告诉男孩:“是Y染色体让你变得更高大,所以你要学会自立自强,要早日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此鼓励男孩自强不息。

 

第二,要对男孩某些时候的脆弱表示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男人总有特别脆弱的一面。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男孩都表现得那么勇敢。

一位妈妈就很烦恼地说:

我儿子5岁了,本来这个年龄的小男孩应该是乱跑、乱闹、折腾成一团的。男孩不就该那样吗?可我儿子不是,他安静得让我惊讶。平时拿东西也翘着小手指,说话也细声细气,从来不和别的小男孩玩打仗的游戏,却爱跟小女孩玩“过家家”的游戏,而且还总争着在游戏里当妈妈,一点小事就哭……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愁死了!

 

我想,这位妈妈的担心并不是个别现象。曾有心理学家对一所小学男生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在这所小学中,竟然有1/10的男孩表现得不像男子汉,他们普遍被人称为“娘娘腔”。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男孩子的Y染色体出问题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随意下这样的定论。但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Y染色体在长达约3亿年的进化中一直在变小,所含的基因也在减少,所以被认为是非常脆弱的染色体。那么,男孩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看上去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恋母情结”。因此,男孩特别需要得到母亲的照顾和关怀。所以,除了让男孩吃饱穿暖之外,我们还要重视他的精神需要,多与他保持良好的沟通,多关心他、理解他,让脆弱的Y染色体因感受到爱和温暖而不再脆弱。

 

第三,了解男孩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

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男是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身份的认同与确定。一般来说,男孩最早从一岁半开始,一直到两三岁时,就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他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的服饰、发型、外貌等特点分辨出人的性别。

 

虽然男孩很早就有了基本的性别意识,但他仍然会对自己的性别感到迷茫。比如,男孩因为表演节目而被打扮成女孩,要化妆,还要穿裙子,那么他可能就会有疑问:我还是男孩吗?我会不会变成女孩呢?而如果他发现爸爸妈妈对他女孩的打扮感到很开心,他就会认为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会喜欢他。这样,就容易导致他发生性别混乱。在这一时期,如果男孩能够很好地认同自己的性别。那么,等他到五六岁时,就会形成一种稳定并持久的性别认同。只要没有特殊的情况,男孩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一直延续下去。

 

第四,重视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

其实,性别既不是完全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决定的。先天的生理特征有男女之分,后天的某些因素也会对男孩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对男孩的教养方式不恰当,或者没有及时对他进行性别教育,那就有可能导致他体内的Y染色体和雄性激素失去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使他对自己的性别产生错误的认知。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说,位于英格兰中部的伍斯特市,一个10岁的男孩从小就喜欢在家里穿戴女孩的衣服和饰品。一开始父母并没在意,他们都认为,等他长大后自然就好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后来,男孩的“怪癖”在学校流传开来,周围人都用质疑的眼光看他。于是,父母带他去儿童医院检查,他被诊断患有性别焦虑症。

 

什么是性别焦虑症?其实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就是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并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这也在提醒我们,虽然Y染色体决定了男孩的性别,但是我们也要对他进行性别教育,让他对自己的性别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要把男孩当男孩养,不要把他当女孩养。一方面,不要给男孩穿裙子、涂指甲油、化妆等,而是让他在穿衣打扮上像个男孩样;另一方面,对于男孩玩的玩具、用的东西,都尽量男性化些,比如,让他玩机器人、手枪、坦克等玩具,而不是布娃娃、毛绒熊、芭比娃娃、白雪公主等。另外,做爸爸的要多陪伴男孩,要把男性角色最大限度地展现给他,从而让他感受到爸爸身上散发出来的男子汉气概。

 

其次,让男孩体内的Y染色体发挥作用。由于Y染色体的存在,男孩喜欢去探索、去冒险。那么,我们就在保证男孩安全的情况下,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

 

最后,教男孩认识身体的器官。男孩三四岁时,会经历一个性别敏感期,我们要教他认识身体器官。当男孩对性别、性器官有疑问的时候,我们也要以坦诚的态度来回答他。比如,男孩可能会问:“为什么我有小鸡鸡,有的小朋友就没有呢?”这时候,我们要坦诚地回答说:“因为你是男孩,男孩就是要有小鸡鸡的呀!”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男孩心理的图片或动画片,让他从中了解有关性别的常识。

 

另外,我们可以学着给事物加上性别的“帽子”,比如,告诉他,“这是一本男孩看的书”,或者说“你是男孩子,所以要多照顾妈妈,多帮她做些事”,等等。这样就能强化男孩的性别意识,鼓励他培养男子汉气概。

 

3. 睾丸激素: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喜欢争吵?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嘱咐男孩,不要跟人打架啊,同学之间要好好相处,不能一言不和,就出拳头。话虽然是这么说,但男孩却不一定会听。所以,一些男孩总是会惹出各种各样的事端,甚至做家长的,三天两头被老师叫到学校挨批去。

 

时间长了,很多父母就会无奈地认定一个事实,那就是男孩很容易冲动,爱打个小架,爱跟人吵吵几句。你可能不禁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争吵?

 

对这个问题,你可能也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你可能会认为“男孩就是调皮,天生就这样”,如果你这么想,那么我可能还要给你点个赞,你的理解方向是对的。其实不光是你这么认为,大部分父母可能都是这么认为的。就是觉得男孩“天生就容易冲动”——好斗,有攻击性。这是天生的。确实,是天生的。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男孩之所以对打架、争吵这么“热衷”,不是某个个体后天习得的特性,而是一个群体先天就具有的共性。但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想,了解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实际上,男孩好斗,有攻击性,或者说爱打架,与他的生理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他体内睾丸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曾有生物学家做过实验:

这位生物学家找来一只瘦小、体力衰弱的猴子,按照猴子世界的等级来看,它不过是最为弱小的一只。生物学家给这只瘦弱的猴子注射了一小滴睾丸素之后,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这只弱小的猴子竟然跑去向健壮魁梧的猴王挑战,要与之决斗以争夺王位。更令人意外的是,它竟然毫不畏惧,居然在决斗中取得了胜利,顺利当上了新猴王。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这只猴子体内的睾丸素就慢慢失去了作用。结果,它又变回了那个瘦小、衰弱的猴子,最终被赶下了王位。

通过这个试验,生物学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睾丸素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睾丸素。睾丸素又称睾酮,是一种类固醇荷尔蒙,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及肾上腺分泌的。据统计,成年男性分泌的睾丸素含量是成年女性分泌量的20倍。也就是说,无论男女,身体里都有睾丸素,只是性别不同,含量不同而已。男孩身上的雄性激素就是睾丸素,睾丸素能促使男孩表现出男性的特征——除了生理特征之外,还有好动、好竞争、敢冒险,渴望成为最强壮、最勇敢、最坚强的男子汉等心理特征,对男孩的生长发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孩出生后,伴随着成长,睾丸素在不同年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含量,正是因为睾丸素的存在,才使得他表现得这么冲动。

 

睾丸素有5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在胎儿期。

当男孩还是胎儿时,他体内的睾丸素就开始形成了。由于这种雄性激素的存在,他的男性特征开始有所显现;随着睾丸素分泌得越来越多,他的男性特征也会进一步发展。

 

第二个高峰期在婴儿期。

男婴刚出生时,体内睾丸素的含量几乎等同于12岁男孩体内睾丸素的含量,因为他要靠这些激素来刺激继续发育。几个月后,他体内的睾丸素含量会下降到刚出生时的1/15;一直到他蹒跚学步的时候,男孩体内的睾丸素含量一直都比较低。

 

第三个高峰期在幼儿期。

4岁左右,男孩体内的睾丸素激增,含量会达到之前的两倍,这时候他会显得比之前更活泼好动,开始调皮,这其实就是他体内的睾丸素正在发挥作用,他的精力需要获得一个发泄口。所以这时期的男孩更偏好冒险、怪物、英雄,也会开始喜欢刀枪、棍棒一类的玩具,动不动就说自己是“超人”、是“英雄”,幻想自己拥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

 

第四个高峰期在少年期。

11~13岁,男孩体内的睾丸素水平再次剧增,达到幼儿期的8倍,并在14岁时达到最高值。这一阶段的男孩在激素的刺激下会出现发育过快的情况,四肢、身量都在长,大脑发育也随之进行重新整合,所以,这一阶段的男孩往往表现为反应有些慢,做事没有计划,生活一团糟,会有强烈的性意识,很容易暴躁不安。

 

第五个高峰期在青年期。

二十四五岁时,男孩体内的睾丸素含量依然很高,但经历过青春期的调整,他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自我。这时睾丸素就会促使他将精力都放在更积极的事物之上,他会变得有目标、喜欢竞争、拥有较强的创造力。直到40岁,他的睾丸素才开始下降。

 

从这五个高峰期我们就能发现,男孩在幼儿期、少年期时,睾丸素的高峰期就会导致他有大量亟需发泄的精力,很容易选择暴力解决问题。当然,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试图探索;喜欢把玩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总是不断地追逐、打闹;常常拿着玩具枪,甚至是小棍“攻击”周围的人;喜欢登高、爬树、奔跑;爱冒险……

 

除了自身的生理因素,男孩生活的环境,也会促使睾丸素的含量在原有基础上发生变化。比如,如果父母或老师,没有给男孩足够的安全感,没有给他积极正确的引导,那么他就会选择用暴力来掩盖自己的恐惧,并借助暴力的强弱来决定秩序;还有就是如果男孩身处在一个充满混乱的环境中,他体内的睾丸素含量也会上升,就会出现“连续捣蛋”的现象。

 

以上就是对睾丸素的介绍,看到这里,有人会松一口气,认为“既然男孩天生就这样,那就顺其自然吧”!我要说的是,最好不要这样想。男孩与生俱来的睾丸素会让他容易冲动、好斗,这一点,尽管我们要理解,但显然,也不能就这么放任他因为一点小事就去跟别人打,去跟别人吵。所以要管,怎么管呢?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小男孩在放学的时候,被妈妈很大声、很严厉地训斥,原因是小男孩随便打人。原来,在小男孩的班级,每天中午老师会要求写一些练习,要求是“不写完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不能出去活动”,但小男孩每次都写不完就想跑,班长就总是拦着他不让他跑,结果小男孩每次都被拦,就非常生气,连着好几天都打了班长。班长的妈妈向老师反映了情况,小男孩的妈妈得知后,就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他。

这样的训斥有效果吗?当时有。小男孩态度很好,满怀愧疚地向班长道歉,并说“以后我再也不打人了”。但以后是不是真的会实现呢?我想,不一定。为什么?因为男孩体内的睾丸素会“指挥”他继续试图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所以,当时的训斥,很可能只会管一时。

这就需要我们想更实用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讲4个方法:

 

第一,对男孩多表达关爱和鼓励。

很多父母认为,正因为男孩总是打架、爱冲动,所以我才会严厉对待他。可实际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也许正是我们总是对他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严阵以待,动不动就训他、吼他,所以,他才变得越发易怒。

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所以先改变我们自己,从我做起去改善男孩身边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可能会让他这种容易冲动、容易爆发的几率降低许多。

所以,平时我们要多关注男孩好的表现,肯定他做的积极正向的努力,不管是在哪方面做出了成绩,都给他一个明确的赞赏和鼓励。当我们能够给男孩足够的安全感,这其实也是在用我们的平静、温暖来帮助男孩冷却不断“沸腾”的情绪。

 

第二,提醒做爸爸的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男孩现在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做爸爸的都曾经有过亲身经历,所以要说怎么样去理解男孩、怎么样给男孩更好的建议,我们可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前提是爸爸也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所以如果是妈妈在认真学习怎么教育男孩,学到这部分生理方面的内容时,最好也能叫上爸爸一起听,让爸爸也能回顾一下当年自己的经历,对男孩现身说法,拉近跟男孩的距离,理解他,就是尽可能地去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他的需要,从而让他更能听进爸爸的教诲。

当然了,爸爸也要注意自己的表现,不要硬碰硬,不要试图以暴制暴。

 

第三,允许男孩有情绪,并教他正确处理。

在睾丸素的影响下,男孩选择用暴力来释放情绪,或者是使劲地闹情绪。而每每这时,父母就会训斥他。这其实是有问题的,这里面有两个错误:一是“你不允许男孩有情绪”,希望他能自我控制;二是“你并没有教他怎么去处理情绪,却还训斥他自己释放情绪的方式”,我想,这是没有道理的。你站在制高点上只是发泄了自己的不满,男孩却被要求压抑自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要接受男孩会有情绪这个事实,然后教他学会合理处理情绪,比如教他转移注意力,教他用深呼吸来平静自我,教他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弥合当时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心灵裂痕,之后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引导男孩合理释放多余的精力。

睾丸素促使男孩亢奋,我们也可以对他进行积极的引导,帮他把精力释放到合适的地方。也就是合理释放多余的精力。当然,这个合理释放,不是任其大喊大叫,摔东西,等等。而是通过合理的引导来教他释放。比如,在男孩喜欢、崇拜英雄的这段时期,多让他看看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有哪些特质,让他领会英雄帮助弱者、勇武过人、无私忘我、不畏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精神,从而也让男孩变得有更有担当、有责任感。

如果再具体引申一下,可以是妈妈适度示弱,做一个弱者,鼓励你家的男子汉来帮助你。比如,在超市买了很多东西,可以鼓励你的“超人”男孩、“英雄”男孩来帮你提,这就是在让他释放多余精力的同时,培养他的担当精神、男子汉气概。

 

4. 大脑发育:男孩为什么会比女孩“开窍”晚呢?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场景:一块地面,你往上面倒水,水要渗透到地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水可能会四处乱流,甚至还可能会蒸发掉,没法渗透;但如果你在地面上开一个小洞,那么水就会顺着小洞很快地流下去,可以做到一滴都不浪费。这个小洞用一个字来解释,就叫做“窍”,就是窟窿的意思,那么“开窍”这个词就好理解了,就是“开通孔窍”,放在人身上来看的话,就是“开始长见识,弄懂道理,搞通思想”。

 

好了,接下来我们说回到孩子身上。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希望看到他积极学习、掌握知识,或者用更实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都希望看到他考试的时候能拿回一个漂亮的分数。其实,学习这件事,就像前面我们想象的那个向地面倒水的场景一样,知识就好像是水,大脑就好像地面,想要让水更多、更快地渗透进地面里去,就需要一个关键的步骤——“开窍”。如果孩子开窍早,那么他学起东西来就会快,如果开窍晚,那他就可能学得又慢又乱。

 

可见,孩子们彼此之间是存在发展差异的,男孩和女孩之间也会存在性别差异。

 

比如,我们可能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些女孩能滔滔不绝地说话时,同龄的大多数男孩往往只能磕磕巴巴地说话;当一些女孩能拿着水彩笔在纸上有模有样画画的时候,同龄的大多数男孩往往还不能灵活地握笔;等等。于是,一些家有男孩的父母就会有这样的感觉:男孩好像天生就比女孩笨。其实不然。这还是属于所谓“开窍”早晚的问题。

 

所以,在“开窍”这个问题上,我们就能发现性别差异。具体到“开窍”的速度上,男孩要晚于女孩。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原因就要从人类大脑开始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的大脑各有不同的分工,也有各自的擅长的方向,两部分大脑分工合作,来促使人进行各种活动。

 

左脑主要负责语言、推理、逻辑、记忆、判断等内容,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分析性,比较缜密,所以左脑又被称为“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脑则主要负责运动、想象、创造、艺术、灵感、情感、时空定位等内容,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特点,又被称为“创造脑”。

 

女孩会先发育左脑,而男孩则先发育右脑。所以,在进入发育阶段时,女孩的逻辑思维能力会率先发育,在语言、学习等方面就会率先发力,而男孩这个时候优先发展情感表达、图形表述、空间、运动等能力,语言、学习等方面也就要弱一些了。

 

这种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我讲几个小例子。

第一个例子:

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里,数学老师每天都会发一张口算练习题,班里就有那么两三个小男孩,对老师发下来的题总是不做,在别的孩子做题的时候,他们就是自己玩;但班里的小女孩这种情况就很少,女孩们对于老师发下来的题都很认真地去完成。

 

第二例子:

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小男孩会经常性“丢”老师发下来的练习小卷子,当然这个“丢”是带引号的,因为不是真丢了,而是被他撕了。因为他不会做、不想做,所以他就擅自作废了这张卷子,重点是他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丝毫不觉得有问题。而他的邻居,是他同班的小女孩,各方面表现优秀,小男孩不得不经常被妈妈与邻居小女孩作比较,妈妈希望通过这样的“激励”,来让小男孩知道学习。当然,基本没什么效果。

 

这两个例子其实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女孩已经明白“上学”“学习”这些事情的时候,男孩对这些概念还并不是很能理解,所以他们更愿意让自己快乐,就去随意玩耍,对学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还没有“开窍”。

 

不仅如此,就算是男孩们之间,也可能会存在开窍时间早晚的差异,所以很多家有男孩的家长对这个问题都会或多或少感到担忧。实际上,绝大多数男孩在正常发育过程中,都可以开窍,如果你的男孩看上去好像对学习没太大兴趣,这很可能是暂时的,所以要对男孩有耐心,要给他成长的时间。

 

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合适方法来进行引导,在不拔苗助长的前提下,来帮助男孩更快“开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不拿男孩与女孩作比较,专心关注男孩的发展。

我曾听一个男孩的奶奶说:“我孙子跟他们班上的小女孩都没法比,人家小女孩读书、写拼音、做数学题,那做得可好了,全对,你再看我孙子,读个书磕磕巴巴的,算题还得掰手指头,这跟人家啊差一大截,以后可怎么办呢?真愁人!”

家里有男孩的家长,对这种焦虑可能很熟悉。但经过前面的介绍,如果你了解了男孩与女孩大脑发育的差异,你就应该意识到,把男孩拿来去跟女孩进行比较,这意义并不大,有那个功夫,我们还不如把心思放在男孩自己身上,看看怎么能帮他早点开窍。

其实,即便开窍晚,也并不意味着对男孩可以放任自流,很多习惯的养成越早开始越好,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我们一方面耐心等待,一方面也不要放弃对男孩好习惯的培养,多督促,多帮助。也就是积极帮他作好准备,等他开窍的那一刻到来时,能保证习惯、能力等各种的“周边配套行动”都能跟得上。

 

第二,给男孩树立信心,慢工也可以出细活。

其实在开窍这个问题上,帮男孩树立信心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像前一点提到的那种比较和抱怨,最好不要说,更不要反复强调,尤其是不要总当着男孩的面跟外人说:“我家儿子比不上你们家女儿”,“我家儿子真愁人”……倒不如找找男孩不一样的优点,看看他在哪些方面表现好、有了进步,每当看到他有进步时,就跟上肯定与鼓励,明确告诉他哪里做得好,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优点的,促使他能更愿意主动努力、进步,这不仅会让男孩正视自己,能树立起自信心,我们也会对男孩更有信心。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有的男孩的确是比女孩开窍晚,而且晚得太多。可能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怎么也赶不上女孩的学习进度,或者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

其实,我们也不用太担心男孩开窍太慢这件事,曾有研究发现,小学至初中阶段,男孩都可能因为开窍晚而成绩不佳。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可能的确是要漫长一些,这就要求我们先要有耐心,对男孩有信心,才能想办法去帮助男孩建立信心,从而争取能早日开窍。

 

第三,帮男孩加快左脑的开发,同时也不放弃右脑开发。

男孩的左脑发育慢一些,在逻辑方面不是很通透,除了耐心等待他的大脑发育,我们也可以加一些额外的辅助力量,帮助他加快左脑的开发。比如,选择一些可以锻炼左脑的活动,像是读点传统启蒙经典,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甚至一些经典小故事,都可以。如果他不愿意自己读,那我们就跟他一起读,也就是亲子共读。平时我们也要多跟男孩沟通交流,鼓励他多表达自己,多进行一些发散性的思考,让男孩的左脑得到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男孩开始表达时,可能会出现磕巴、表达不清等情况,我们千万不要笑话他,更不要批评、训斥他,而是鼓励他加油,并很期待地听他说完。总之,就是给男孩积极、正向的回应,从而让他更有成就感,更愿意去努力。

当然,男孩原本已经开始发育的右脑也不要让它闲置,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鼓励男孩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创意想象,等等,这些都能让男孩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我们尤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因为男孩和女孩在开窍时间上有差距,就错误地认为男孩在智商上有什么问题。

 

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林恩(Richard Lynn)是智商领域的一位资深研究者,他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一项长达20多年的追踪研究,他一直在跟踪一批孩子的智力成长,研究结论显示:11岁之前,女孩的平均智商要比男孩高出1个点;11岁到16岁之间,男孩的智商开始飞速发育;16岁之后,男孩的平均智商则又会比女孩高出1.8个点。这样来看的话,男孩和女孩在智商层面上的差距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所以说,回到男孩和女孩的开窍问题上,我们不要认为男孩开窍晚就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甚至是大问题。性别差异尽管存在,这一点也毋庸置疑。但是,科学研究表明,这些差异其实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也要对男孩有信心。

 

5.探索欲望:为什么男孩总是爱“搞破坏”?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男孩总是爱搞破坏?如果有这样的男孩,应该怎么办?下面我就来解答这些疑问。

 

的确,跟女孩相比,男孩大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同样是玩玩具,女孩可能就是简单地玩儿,而男孩却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因为,他想知道玩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希望找到更有意思的玩法。于是,男孩对身边能接触到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并希望好好探索一下。

 

比如,把玩具拆成一堆零件,再试图改造成另一种玩具;把妈妈的眉笔、口红当画笔用;把鱼缸里的鱼捞出来,看看它离开水会不会死;他会把阳台上的花连根拔起,想看看花的根是什么样的;他甚至还想把电视、各种播放器、手机等物品拆开,看看是谁躲在里面说话、唱歌;等等。面对男孩的“破坏”行为,很多父母都被气得“七窍生烟”。

 

有人就曾经很形象地形容男孩的手,说那就是“破拆机”“破壁机”“粉碎机”“碾压机”……意思是说只要是被孩子的手触摸过的东西,大部分都会坏掉,有的甚至是面目全非。

一位妈妈对此就深有体会,她说:

“我给6岁的儿子准备了一个玩具箱,用来装他的所有玩具,但我敢打包票,他玩具箱里的玩具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比如说小汽车,轮子掉了,底盘也拆了;机器人模型,脑袋和身子绝对不属于同一个机器人。除了他自己的玩具,玩具箱里还有坏手表、坏手机、坏刮胡刀……都是被他拆坏的,坏了不能用了,就成了他的玩具。我对他的这种破坏行为真是无奈到了极点。不敢给他买新玩具了,因为只要买了,很快他就又拆了。唉,真头疼!”

 

我想,很多妈妈都和这位妈妈一样,无法忍受男孩这种动不动就搞“破坏”的行为。可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却这样解释说:“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他的‘破坏性’并不是纯粹的破坏,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的心理。”也就是说,男孩这种破坏行为,其实是他的好奇心在“作怪”,他是想要探索更多的奥秘。

 

而且,从心理角度分析,男孩的心理发育比女孩要慢一些,责任感和义务感也比较差,所以他还想不到要为自己的破坏行为负责,所以,会不顾后果地去一探究竟。此外,男孩的自控力较差,当他想动手探索某样东西的时候,虽然知道我们会反对他这样做,但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他还是难以自控,从而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可见,男孩的破坏行为,是他探索心理的一种表现,也是他创造力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探索,男孩会提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合理满足男孩的探索欲望,并把这种带有探索性的“破坏”行为引向更利于他发展的方向。

以下,我讲5个具体的方法:

 

第一,理性对待男孩的“破坏”行为。

面对男孩的各种“破坏”行为,我们一般都会对他加以限制。因为他的破坏力太强了。几乎天天搞破坏,乱摔乱扔、乱涂乱画、乱拆乱砸……都是家常便饭。

有的父母就曾非常感慨地说:“男孩的破坏力怎么就那么大呢?”

前面我提到过,男孩破坏背后隐藏的是探索,但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面对男孩的破坏行为,有的父母会训斥他,甚至是打骂、吼叫:“净浪费东西!下次不给你买了!”“以后再乱拆东西,我就揍你!”当然,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是有效的,因为男孩害怕挨打。可是,这样做,不仅去限制他的探索自由,也会限制他的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棍棒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那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男孩为什么那么爱拆东西?就是因为他好奇,他想要知道那些东西神奇表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比如,他拆了玩具小汽车的车门,可能就是想看看里面的构造;他折断了飞机翅膀,也许就想看看没翅膀的飞机还能不能飞;弄坏遥控器,可能是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神奇的远程控制器……

 

在男孩的心里,压根儿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搞破坏。所以,他的“拆”往往不带恶意,甚至有时候还是好意。比如,看到闹钟停了,他可能是想去修好它,结果拆开了却装不上。还有的孩子之所以“拆”东西,可能只是对这个过程感兴趣,他享受的是那个过程,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候可能是故意的,但他只是想得到我们的关注。注意,虽然是故意,但也不一定是恶意。

 

所以,对于男孩的破坏行为,尤其是在探索期的破坏行为,我们应该宽容对待。东西坏了可以再添置,但如果男孩的探索欲因此遭到打压甚至永久消失,那就太得不偿失了。不过,我们也可以告诉他:“这些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用辛苦挣来的钱买的,弄坏了,我们有点心疼啊!而且你弄坏了,就再也玩不了。”这会让男孩有所思考,从而避免一些破坏行为。

 

总之,不要太过纠结男孩的破坏行为,他正处于探索期,要给他一个探索的空间,允许他四处探索。但要保证安全,比如,把一些带棱角、坚硬质地的物品和特别贵重的物品放在他接触不到的地方,同时在他活动的范围内,放一些耐摔、柔软的玩具。尽管如此,男孩还是难免会因为不当的探索而受到伤害,对于这一点要淡化处理,不要太夸张地叮嘱或训斥,更不能转移责任,避免打地板、打桌子等,但要告诉他怎样做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第二,尽可能为爱探索的男孩提供帮助。

我讲一个故事:有个6岁男孩喜欢捣鼓各种拼装玩具,尤其喜欢拼装小机器人。于是,爸爸就专门送给他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小工具,以方便他随时拆装。只要男孩能够拼装成功,爸爸就会奖励给他一个难度更大的拼装玩具。如果男孩一时没有拼装上来,爸爸就会引导他按照说明书来拼装,鼓励他继续尝试。

这位爸爸不仅满足了男孩探索的欲望,还给他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这样一来,男孩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所以,对于男孩出于好奇心或探索心理的破坏行为,我们既要理解,还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比如,可以给他购买一些能够随意改变形状的、可拆装的玩具,让他随意拆装、组合;可以给他买书,或者是引导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基本的机械拆装原理;也可以带他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等,了解科技、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专门带他到工厂看看专业人员是如何组装零部件的;等等。当男孩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再加上动手实践,没准儿真能从“破坏大王”变成“小工程师”“小发明家”。

 

第三,我们也可以跟男孩一起探索。

日本中松义郎的外祖父非常喜欢机械,常把家里带机械结构的东西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再一一组装起来给他看。在外祖父的影响下,中松义郎也对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频频开始拆卸各种机械。长大后,中松义郎成为了一名发明家,创造了3200多项发明,曾15次在纽约世界发明竞赛中荣获最高奖,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

 

中松义郎从小就是和外祖父一起进行探索的,当然,也少不了一起“搞破坏”,但一个大发明家却就此诞生了。所以,当男孩开始拆卸物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参与进来和他一起探索。加入男孩的“破坏”行为,我们就会发现拆装机械的乐趣,也会理解男孩在“破坏”中的成长。也就是说,我们就能体会到男孩的心理。而我们这种态度,也会让他感到放松。

 

所以,当看到男孩又在拆东西时,我们不要大呼小叫,而是也尝试着加入到他的这种行为中去,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他去思考。这样做,其实就是对男孩探索精神的一种肯定、鼓励与支持,同时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

 

第四,把“专业人士”介绍给男孩。

如果我们有搞机械的朋友,一定要引荐给男孩,或者邀请朋友亲临“现场”指导,让男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如果没有类似的朋友,我们也可以通过书籍或网络,学习相关常识,把基本的机械拆装原理告诉男孩。当然,这个任务最好是我们男性来做,因为我们对机械的敏感度比女性强,指导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第五,给男孩提供做“小维修工”的机会。

既然男孩喜欢动手探索,喜欢拆装器械,我们完全可以借此,让他成为家里的“小维修工”。比如,马桶一直流水,门把手坏了,某个物件的螺丝松了,哪个零件丢了,锁生锈了……我们就可以把维修任务交给男孩。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他一些指导。当然,要保证他的安全,太复杂的维修还是要找专业人士来做。也就是说,要根据具体情况让男孩参与维修。这样做,不仅可以让男孩的探索欲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可以培养他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章  正面沟通:改善亲子关系,提升男孩的内驱力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店铺主页二维码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培养自驱型成长的男孩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tjpress
团结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