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34.50
运费: ¥ 0.00-15.00
库存: 310 件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图0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图1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图2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图3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缩略图0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缩略图1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缩略图2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2.10起发货,湖北地区暂停发货,发货时间另行通知

■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用“显”而不“浅”的方式表达出来

■没有任何医学基础也能读懂的医学书

■在短时间内构建医学认知体系

■对自己和家人受益终生的健康读本

■历时3年打磨得到App近8万听众付费收听同主题课程

书名:《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作者:薄世宁 

定价:69.00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isbn:9787521709605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既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也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前沿。

人的一生,难免要面对疾病与生命的诘问,就医、问诊、治疗……对于绝大多数而言,是盲目机械地“遵医嘱”,带着焦虑和疑惑被动参与到治疗中。“病”“症”不分、与医生沟通困难、不能准确表达问题、生病后陷入悲观和恐慌屡见不鲜。这一切都源于对疾病认识不清、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

作者薄世宁为北医三院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在一线工作近20年,每天面对着急迫、棘手、复杂的重症病患,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经常上演。这部历经3年打磨的作品是他从医多年的总结,他希望通过这部医学通识作品弥补病患与医生的鸿沟,普及医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深刻探讨医学的本质、医生的角色、以及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能让你在短时间内丰富对医学的认知并建立起医学思维。无论对于你自己还是家人的健康观,都将有颠覆式的影响。医学的基础共识、疾病的缘起、医疗活动的实质、医学的重大里程碑……全书将从七大主题带你看懂医学,让医生的智慧为你所用。

 

 

■看懂医学的全貌

这本书系统讲述了医学如何走到了今天,解释了医学的本质是什么,同时帮助你了解医学关键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做自己和家人的守护者

这本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和家人的健康知识系统。当你面对常见的疾病和问题时,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和医生、医院配合寻找治疗方案,能更高效地和医生交流,更有效地解决病痛,同时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让医学的智慧为你所用

这本书将带你从医生的视角解读健康和疾病。你将收获医生解决复杂难题的全套思维模型,并灵活借鉴医学制度解决个体问题。

■重新定义疾病和生命

这本书将帮你理解疾病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帮助你正视疾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重新审视生命。

 

 

【目录】

第一章理解医学的前提

第一节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生命第一

先保证活着4

为人找回尊严7

支持生命的意义9

第二节疾病与生命同行

感觉良好并不代表没有病11

健康和疾病可以共存12

疾病的本源13

疾病的价值16

第三节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身体的强大自我修复的能力19

自我修复的助攻手21

第四节医学的双重性格

医学的性格:倔强的老头26

有了人文的科学才更科学27

伴随着科学的人文才是真人文28

第五节医患关系的实质:联盟

医疗活动不是消费32

病人的巨大贡献33

医患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36

第二章什么是疾病

第一节疾病:人类进化的遗产

基因的不完美42

器官的不完美44

人体适应能力的不完美46

第二节病因追溯: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从远古人“开脑洞”到华盛顿之死49

果子狸、蝙蝠与人类的“非典”52

一切疾病都有病理基础54

...

 

 

 

薄世宁

得到App课程“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主理人。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治指导专家,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及秘书长。主编《重症监护药物治疗手册》,并编译了多部医学专著。

2003荣获年“北京大学抗‘非典’英雄”称号;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首批医疗专家组成员;

2015年广西柳州连环爆炸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专家组成员;

2016年江苏盐城龙卷风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专家组组长。

 

 

医生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和实践了数十年甚至更久才得以形成的,难能可贵的是,薄医生的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在短的时间内拥有同样的思维方式。在绝大多数迷茫的患者和同样无奈的医生中间,横亘着一条思维的鸿沟,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这条鸿沟消失的可能。

——冯雪教授,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创始人及负责人

这本书用科学界定医疗活动的内核,用人文激荡医生的情怀,用智慧指引患者的选择,用理性诠释疾病的归宿。它让医学更有温度,让医者更有思想,让患者更有尊严。我会在第一时间将他推荐给我的学生们。

——任添华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解决病痛的技术。书中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和“仁学”。薄医生说出了我作为医者的心声。医学通识,不可不知,推荐给关心疾病和健康的每一个人。

——张明徽教授,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

读了薄世宁医生的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医学不应该仅仅是冷冰冰的处方和手术刀,它的底层应该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最深刻的关怀。过去我们有可能把医学仅仅看作一门严格的实证科学,实则驱动所有这些实证的,都是对于人的关怀与理解。医者仁心,诚哉斯言!

——施展教授,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枢纽》作者

薄世宁医生的书,直击医学本质,剖析医生角色,就像庖丁解牛,既淋漓尽致,又通透明晰。无论是否有医学寄出,这本书都将帮助您重新认识医生,读懂医学。

——冯唐医学博士,作家,投资人

 

 

病与症:不用治的“病”?

在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病因、明确诊断后,下一步就是治疗。但是有些你认为的“病”却不该治,因为这些“病”很可能是保护你的症状。病需要治,但症状未必需要过度干预。在这一节中,我希望帮你建立一个重要的认知:病和症状不是一回事。病是人体出问题了,但是症状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症状不是病

临床上有一类常见的急症,叫“创伤性大出血”a,车祸、刀伤、枪伤都会引起病人大出血甚至死亡。抢救这类病人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战地医生在创伤性大出血伤员的抢救上最有经验,因为在炮火无情的战场上,很多伤员都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大出血会导致低血压,这时按理应该输血,可战场上哪有那么多血给伤员输呢?所以,以前医生在做手术之前就只能给病人输入大量的液体,先把血压提升起来,以保住伤员的命。

这样做似乎很有道理。

但是到了2006年,一位美国军医认为快速、过多地输液提升血压的做法会加速伤员死亡。因为大量输液会稀释血液中促进凝血的物质,而且人在大出血时,低血压的症状是一种自我保护,它会减慢出血速度。如果采用大量输液的方式来提高血压,出血速度反而会加快,也会加速伤员的死亡。所以这位军医认为,关于创伤性大出血伤员的抢救,止血才是关键,应该减少输液量,在手术止血之前应该让伤员的血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按照这个做法,伤员的死亡率从以前的65%降到了17%,相当于在每100个伤员里,多救活了48个。

当时这个救治方案被评为“美国陆军年度十大发明”之一,甚至有人觉得它可以与人类第一次使用抗生素相媲美。这种策略也得到了推广,现在全世界的医生都在这么做。

为什么会提到这个病例呢?因为这个病例说明:首先,有些症状对人具有保护作用,就像低血压的症状可以减慢出血速度一样;其次,如果盲目地干预症状,对于治疗来说,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所以正确区分病和症状十分重要。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症状,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病,比如骨刺。

大多数人对骨刺的认知是:骨刺是一种病,是骨头上长出来的一根扎在肉里的刺,所以长了骨刺会引起疼痛。其实长骨刺不仅不会引起疼痛,反而是为了让人不疼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关节会逐渐退化,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了,这才是疼痛的原因。大家说的骨刺就是骨质增生,当关节老化、骨头磨损严重时,人体为了减轻异常受力产生的影响,就在骨关节边缘增生了一部分,目的是增大接触受力面积、降低压强,这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当骨质增生长好了,关节稳定了,疼痛反而就消失了。所以只有在骨质增生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时,才有考虑接受手术的必要。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手术刀“切掉”骨刺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再比如咳嗽、腹泻、发热,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而不是病。引起咳嗽的疾病可能有呼吸道感染、肺部肿瘤、气道高反应、气道异物梗阻等;引起腹泻的可能有肠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刺激、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因素等;引起发热的疾病就更多了,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感染了,也可能是中毒、应激,甚至某些儿童在受到精神刺激后也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症状是把双刃剑

症状不是病,不能把症状当成病来治。那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症状呢?

所有不舒服的感觉,都叫症状。广义的症状还包括到医院检查时发现的各种异常指标。症状的作用可以总结成8个字:病在说话,人在防护。

第一,症状是“病在说话”。

我们的身体出现症状意味着疾病在告诉我们:“你得病了,得赶紧治。”比如尿血可能是肾炎、泌尿系炎症、肿瘤或者结石引起的;打喷嚏可能是由对于某种物质或者气味过敏引起的等。

有时候病比较复杂,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它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比如脑梗死这种病,通常会出现三个症状——“120”。“1”是指一张脸左右不对称,口角歪斜;“2”的意思是将两只胳膊平举时,胳膊无力、下垂;“0”则指别人在聆听病人说话时,发现病人口齿不清。如果一个人同时出现这三个症状,那么他有90%以上的可能患有脑梗死。

第二,症状是“人在防护”。

症状不仅能提醒人“你生病了”,绝大多数症状还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比如前文提到的创伤性大出血时出现的低血压,就是为了降低出血速度,是一种自我保护。发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它可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杀死细菌和病毒。症状的这种功能是人类为了生存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体的智慧。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WhyWeGetSick)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症状的自我保护的例子——人体的限铁机制,即人体限制铁元素的吸收。得了慢性感染病(如肺结核)的大多数人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人们想当然地把贫血看成坏事,但这种缺铁现象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致病的微生物存活需要铁元素,但它自己不能合成铁元素,所以只能从人体获得。在感染微生物时,人体减少铁元素的吸收,故意造成一种缺铁状态,是为了限制细菌的生长。

人体的这种智慧不仅能对抗已经发生的病,甚至还能未雨绸缪,防止未来出现严重问题。比如,怀孕的女性在即将分娩的前几天,血液里的一个凝血指标会快速大幅度上升,有时甚至升高至正常值的几十倍,这样血液会更容易凝固。b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为了防止生产时产道损伤可能导致的大出血。等生完孩子,产妇安全了,这个指标也会迅速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醒“我生病了”,还能主动对抗疾病,甚至能预防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异常情况,这些都是人体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是生命的本能。

但症状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时候,症状掌握不好自己的“火候”。

比如感染。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告诉我们“该发热了”,但是发热到多少度合适呢?不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反应,绝大多数时候的发热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有时候症状反应过度,就会有相反的效果,给人体带来伤害。比如高热,可使病人基础代谢率增加、脱水、心率增快、心脏负担增大,有的孩子会惊厥、抽搐,甚至会大脑缺氧。

再比如过敏。过敏是一种症状,是人体在接触到异物时免疫系统产生的排斥性反应,目的是让我们远离过敏物质。但是,有些人的过敏反应特别强烈,会出现休克、气道痉挛、水肿,严重的甚至会窒息和死亡。

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伤员大出血的例子。低血压是为了减慢出血速度,为了保命,但是血压过低或者这个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则会造成重要器官缺血,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也会引起死亡。

所以,症状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反应过度了,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从病入手治疗,对症状适度干预

对病和症状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讨论治疗才更有针对性。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信出版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