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一城书集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认证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59.25
运费: ¥ 5.00-20.00
库存: 7 件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图0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图1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图2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图3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图4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缩略图0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缩略图1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缩略图2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缩略图3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商品缩略图4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png

因为脆弱的容器并非总能盛下他们,

只是有时候人可以承受神的丰盈。天神之梦从此就是生命。然而这迷惘 有益,如眠息,困厄和黑夜使人坚强,直到英雄在钢铁摇篮里成长起来, 心已蓄满力量,如从前,与天神相像。他们随即挟雷声降临。在此期间,我常常 思忖,长眠倒胜过这般苦无盟友,这般守望,该做什么,在此期间说什么, 我不知道,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但诗人就像,你说,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夜里走遍故土他乡。

荷尔德林《面饼与酒》

作者简介.png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Friedrich Houml;lderlin,1770_1843)

德国诗人。1770年3月20日生于尼喀河畔的劳芬,1788起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与黑格尔和谢林交友。1793年开始在法兰克福、瑞士、法国波尔多地做家庭教师,1802年,横穿大革命后的法国徒步回到故乡。在得知被他在诗中称为狄奥蒂玛的情人病逝后,精神开始错乱。1843年6月7日,在图宾根去世。

《浪游者》收录了荷尔德林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诗作,包括《浪游者》《还乡》《面饼和酒》《在迷人的蓝光中》等名篇,集中呈现了荷尔德林一生各个创作阶段的艺术风格。

译者简介

林克,西南交通大学德语教授,译著有荷尔德林诗集《浪游者》、特拉克尔诗集《孤独者的秋天》、里尔克书信集《穆佐书简》和长篇小说《布里格手记》等。

目录简介.png

汉语的容器 (王家新) _1

我的决心 _3

致春天 _5

橡树林 _7

许佩里翁的命运之歌 _8

故乡 _10

还乡 _11

爱情 _13

致命运女神 _15

海德堡 _16

黄昏的遐想 _18

我的财富 _20

也许我每天走过 _24

沉坠吧,美丽的太阳 _26

就像在节日 _28

梅农为迪奥蒂玛悲歌 _33

激励 _41

阿尔卑斯山放歌 _43

浪游者 _45

乡间行 _51

还乡 _57

面饼和酒 _63

斯图加特 _73

诗人的使命 _79

人民的声音 _83

在多瑙河源头 _88

日耳曼 _93

唯一者 (第一稿) _99

漫游 _104

莱茵河 _110

和平庆典 _122

致兰道尔 _131

帕特默斯 _133

决断 _167

现在让我去吧 _169

生命的一半 _170

岁月 _171

追忆 _172

伊斯特尔河 _175

谟涅摩叙涅 (第三稿) _181

德意志的歌 _185

给众所周知者 _188

像小鸟缓缓飞行 _189

当葡萄的汁液 _190

在淡黄的叶子上 _191

何为人生? _193

何为上帝? _194

致圣母 _195

提坦 _204

可是当天神 _209

下一个栖息地 (第三稿) _215

体验半神 _219

因为从深渊 _221

希腊 (第三稿) _223

致我的妹妹 _226

春天 _229

转生 _231

在树林里 _232

在迷人的蓝光里 _233

译后记 _236

【前言】

译后记

荷尔德林疯了以后,还能够回忆起席勒和海因策等许多友人,奇怪的是,每次向他提到歌德的名字时,他竟然压根想不起他一度敬仰的这个人物。对一个精神病人而言,这正是 ;一种深重的敌意的标志。歌德与下一代文人之间确有隔阂,对此已有许多解释,可是在我看来,有过狂热的青春经历,步入中年之后,变得成熟和世事洞明的歌德对这帮才华横溢的后生怀有戒心,保持距离,大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十八世纪后半叶,德国的人才蜂拥而出,歌德当然是大师,几乎无所不能,其他人则只在某个领域独领风骚,如日中天的大师之光焰有时难免掩蔽周围的星辰。但是,不服气的克莱斯特后来果真写出了可与歌德一比高低的剧本 (譬如 《彭忒西勒亚》);诺瓦利斯以 《奥夫特丁根》挑战 《迈斯特》;濒临绝境的荷尔德林创作出 《帕特默斯》等一大批绝世之作,可以说诺氏之思与荷氏之诗皆不在歌德之下。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德意志大地上天才一拨一拨地冒出来,也许人们只需想一下,黑格尔、谢林和荷尔德林原是同寝室的好友。

荷尔德林 (17701843)毕业于图宾根神学院,同时他又醉心于古希腊文化,研究过柏拉图,长期从事索福克勒斯和品达作品的翻译与注疏,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于他自然是烂熟于胸。奇特的是,他将诸神与上帝融合起来,于是真理与生命之本原变得愈加丰富、鲜活和雄浑。在他的诗歌中,狄俄尼索斯 (巴科斯)充当领唱,酒神精神构成了基本氛围。写作时他好像忘记了自己的悲苦,就连那些哀歌,人们从中也读不出多少悲情,不过是用来探寻人生痛苦的根源。神话和 《圣经》的故事随意穿插在他的诗中,诸神的面孔闪现于字里行间,耶稣与门徒的对话随着幽暗的旋律隐隐传来。道理浅显,但是耐人寻味。他喜欢用简单的文字加以表达。他的语言朴实、遒劲,有大器之美,如果说可道出福音,那当是一种普世的福音。其实,一切皆是诗人心境的披露,一切皆源于那颗饱含着爱的心灵。荷尔德林的诗经得起不断发掘,但也是人人都可以读的,他的诗让人感觉亲切。

诗人早就预感到自己的早逝,但他也许没有料到比死亡更悲惨的结局疯狂。神圣的使命感驱使他迎向自己的命运。奥林波斯山上的诸神似乎也有意成全他的心愿,让他担当 ;酒神的祭司,作为一份牺牲贡献给天穹,将他引向深渊。于是人毁了,事成了。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但那永恒的,皆由诗人创立。诗人之幸与不幸皆缘于疯狂。癫症肯定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诸如环境对精神的压抑,他疯在两百年前,那还是不少现代诗人渴望回归的古典时代,由此可见他的心多么纯洁,多么敏感;或是他与苏瑟特的爱情悲剧,在他心中必定造成了无法痊愈的创伤;以及当他最后竞争一个教授职位时,歌德的 ;不光彩的行为据说给予他致命打击等等。但我认为,还有两点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年近三十,他在经济上还不能完全自立,年迈的母亲常在烛光下为儿子编织长袜,经济窘迫往往给文人带来不堪承受的压力,其后果有时可能比精神上的绝望更严重;另外,患病之后他对任何来访者都毕恭毕敬,不停地鞠躬,嘴里还念叨着 ;阁下 ;圣人 ;尊敬的教皇大人之类的称呼,也许可以看成是诗人早年自视甚高,却不得不靠当家庭教师谋生,长期寄人篱下所导致的心理情结。

德语另有一个特殊的词指代精神病Umnachtung,意思是沉入夜色之中,仿佛伴随着诸神的隐遁,白昼过去了,黑夜笼罩大地,夜暮也渐渐浸入诗人的头颅。或许冥冥之中这就是一种命数。然而,这是一次辉煌的沉沦,恐怕谁也不承想到,它将带来多么丰盛的收获。荷尔德林的创作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恰好以疯狂前后划界。早期的诗模仿席勒和克罗卜史托克,过于激情和直白,而且显得观念化,属于抒情哲理诗。到了晚期,诗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无力驾驭语言,只留下一些思想残片,形式呆板,像是初学者的习作。正是在一八〇〇至一八〇六年前后,诗人一步步走向癫狂,同时变得成熟,完成了他的不朽的诗

篇。也许多亏那种痴迷的状态,像是醉酒的感觉,诗人得以完全沉入自身之中,外界的压迫消除了,焦虑化解了,躁动平息了,曾经被他奉为圭臬的理论框框英雄、理想、质朴之三段式也已淡忘了(大概任何理论对大师都是限制)。此时他反倒格外神思清明,下笔如有神助,挥洒自如。《还乡》《面饼和酒》《斯图加特》,这三首哀歌唱响了中期的序曲。哀歌之体裁无疑与人类的当下处境相吻合,但诗中并没有渲染悲苦,毋宁说诗人想以此营造一种沉思的氛围。哀歌的宏大容量可供诗人从容运思,由叩问现实出发,追忆远古的辉煌,追寻神灵的踪影,思考生与死、爱与永恒,见证并亲历那种饱满的灵性生命,它维系着人类的未来。随后一首首颂歌应运而生,缀成闪闪发光的珠链。还有那些优美的 ;江河诗,如真如幻,每一朵浪花仿佛都映现出神的身影,莱茵河、伊斯特尔河,在诗人的笔下亘古地流淌,从东到西,从源头直到大海,回归那丰富的宝藏 (Reichtum)。

《帕特默斯》当是荷尔德林的代表作,写于一八〇三年,这里特别译出了它的三个修订文本,与初稿相比较显得有些凌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已力不从心。以它为首的一系列自由诗,是诗人最娴熟的体裁,即使按今天的眼光来衡量,这些诗也无可挑剔,何况在同时代诗人的作品中,自由体并不多见。不用考虑押韵和格律,诗行更加流畅凝练,跌宕起伏,透出一股灵动的气势。尤其在自由诗中,德文固有的语言表达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常常是一个或几个单句或复合句被拆散,夹杂不少的插入语和分词短语,再以巧妙的方式组合起来,别出心裁却又恰到好处,形成一座语言的迷宫,虽有相当的理解难度,但是意思并不艰深晦涩。这样的诗句包含双重甚至多重意味,蕴藉隽永,耐人咀嚼,当然也提供了多种解读角度。读这种诗就像是一次解密,不时给人带来领悟的愉悦和审美的快感。荷尔德林独特的语言风格尤其在自由诗中呈现出来,绝不可能误认,于朦胧之中透出澄明,那是一种大美。当着神智由明转暗或时暗时明,多年以来积淀在心中的情感、经验、思虑、醒悟,受真正的灵感的触发,自然地、势不可挡地从他的歌喉喷涌而出,如同一次次海底的火山爆发,威势而不失节制,直到最终将这个高贵的灵魂毁灭。

荷尔德林始终是一个孩子。一生漂泊他乡,但他从未忘记故土。他流连于山川丛林之间,大自然是他的朋友。他对农夫和工匠,对朴实的乡民总是有一种特别的亲情。凭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才可以窥见逝去的神癨,轻松地靠近他们,与他们交往,游戏,同欢共饮。他的诗浑然天成,大多源于直觉,似乎是神灵借他之口唱出的天籁。他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诗意地,人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荷尔德林和里尔克堪称德语诗歌史上的两座巅峰,相距百年的时空,双峰并峙,旷世独立,这样的大师是不世出的。十余年来,断断续续翻译了四位诗人,可以归为两类。诺瓦利斯和里尔克,比较而言以思辨见长,尤其是诺瓦利斯,既广博又深邃,玄奥而且练达,颇具原创力,在这方面几乎无人能及。不过诗歌只是他文以载道的工具,写得不多又很随意。另一类则是特拉克尔和荷尔德林,更富有激情和感性,语言感觉极佳,确是天才诗人。可惜特拉克尔英年早逝,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耀人眼目。同其他三位三十岁前后便或死或疯的诗人相比较,里尔克幸运地活过了五十岁,靠着他的韧性,他可以从容地给自己和世界编织神话,将自己磨炼成大师。我这样讲并无贬义,他是在四十七岁时终于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杜伊诺哀歌》和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殚精竭虑,丰盈圆融,难得的是蓄满内敛的激情,已达缥缈的神境,却又扎根于平凡的大地上,以诗的语言构建了一座思的金字塔,或可令同代和后世的哲人经师前往朝拜。

如果说里尔克的诗 (尤其晚期)连行家也难读懂,或者他的诗是专门为诗人、哲学家和神学家而写的,那么,荷尔德林是在同每一个真诚的人倾诉衷肠。荷尔德林本是神之子,所以在他那里,神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固然存在,但二者并不对立,因此人无需像里尔克所筹划的那样汲汲于自我提升和超越,而是只需守住本分,便可与神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就是幸福的根本。他本是大地之子,在他看来,善即欢乐人世的欢乐,劳作与眠息,团聚与宴饮,友谊与爱情,风俗与节庆,样样都美好,都是欢喜。他本是自然之子,在他眼中,山峦高卧神灵,江川辉映星月,但那里也是人的栖居,真可谓 ;天人一切喜,花木四时春。他不知何为原罪,人世间原本 ;一切皆善。

译文学作品难,译诗也许更难,而翻译大诗人尤其难。就译诗而言,非外语专业的诗人和学者肯定有自身的优势,但原文理解不甚透彻,学者的语言感觉相对较差,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外语专业的译者则往往人文修养不够,中文功底不怎么扎实,都是难以弥补的弱点。要想译出好的作品,必须将他们的长处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要求,但是值得每一个译者为之努力。里尔克说:写诗不是靠情感,是靠经验。这就要求译者尽可能地对诗人的所有经验有一种再经验 (Nacherfahrung),以便融入诗人。但是融入以二者 (基本)等同为前提 (成功的例子极为罕见,冯至译里尔克为一特例),于是便出现了与荷尔德林提到的人神相遇类似的困难情形若欲承纳神,人这件容器实在太脆弱。译者尝试尽量接近诗人,无疑十分危险,不仅因为那种高度可望而不可即,而且那里的深渊险象丛生,大师之于译者纯属一个黑洞,所以与大师打交道的确是一件令人绝望的差役。对我而言,翻译特拉克尔还能勉强胜任,至于其他三位,实有力所未逮之感,修养、古汉语和诗艺等等皆有缺陷。当然,译荷尔德林,对任何译者的中文表达都是一大考验。这几本译作肯定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人诚愿得到方家的指教。每次看凡高的向日葵,总觉得那正是画家自己的写照,也是与他同类的天才诗人的象征。他们的生命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令我深深感动,也支撑着我终于做完了这件该做的事情。在此,我谨以几行诗来表达自己对这些命运多舛的大师的虔诚敬意:

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

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

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

新华一城书集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浪游者(荷尔德林各时期代表作,由德语翻译家林克倾情翻译:“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德]荷尔德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xhbookmall
新华一城书集微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