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地理的故事

36.00
运费: ¥ 0.00-18.00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地理的故事 商品图0
地理的故事 商品图1
地理的故事 商品图2
地理的故事 商品图3
地理的故事 商品缩略图0 地理的故事 商品缩略图1 地理的故事 商品缩略图2 地理的故事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书名:地理的故事
定价:48.0
ISBN:9787030537416
作者:杨天林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8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
总序 科学中有故事 故事中有科学 i
前言 iii
**章 地质年代 1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2
二、隐生宙和显生宙 4
三、地质演化背景下的生命 6
第二章 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原来是这样的 7
一、地球的起源 8
二、地球的早期形态 10
三、冥古宙—“黑暗时代” 11
四、太古宙—*早的岩石 15
五、元古宙—岩石圈的形成 23
第三章 古生代的自然地理环境 37
一、寒武纪—升升降降的地壳 39
二、奥陶纪—冰川发育的时代 40
三、志留纪—早古生代的结束 41
四、泥盆纪—“鱼类时代” 44
五、石炭纪—“巨虫时代” 46
六、二叠纪—全球性地壳上升 50
第四章 中生代的自然地理环境 55
一、三叠纪—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诞生 56
二、侏罗纪—巨大的公园 58
三、白垩纪—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 62
第五章 新生代的自然地理环境 63
一、海陆分布、气候及生命形态 64
二、喜马拉雅运动 65
三、撒哈拉今昔 69
第六章 地质的诗篇 72
一、歌声渺茫 73
二、海陆变迁 76
三、古海沉浮 81
第七章 穿越有限时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地理学 85
一、古希腊的地理学思想 86
二、为地球量身—埃拉托色尼的故事 87
三、不是传说—托勒密的故事 90
四、斯特拉波和他的《地理学》 94
第八章 跟着感觉走—古代中国的地理学 96
一、战国以前的地理思想 97
二、秦汉时期的地域观念 98
三、《山海经》中的地理方位 99
四、《尚书·禹贡》讲给我们的故事 101
五、《史记》中的地理记述 103
六、班超的故事 103
第九章 俯瞰大地—阿拉伯学者与地理学 105
一、阿拔斯王朝时期 106
二、比鲁尼的贡献 107
三、《黄金草原》—学术旅行的结晶 108
第十章 揭开东方世界的神秘面纱—马可·波罗的地理探险 110
一、一路向东 111
二、回到故乡 113
三、《马可·波罗游记》及其影响 115
第十一章 来自天国的使者—张骞的地理探险116
一、天赐良机 117
二、出使西域 118
三、抵达月氏 121
四、回归长安 121
五、二次西行 123
六、和亲插曲 124
七、沿着张骞的足迹 125
第十二章 西行的脚印(一)—法显的故事 127
一、出家 128
二、西行 129
三、天竺留痕 131
四、东归 134
第十三章 为《水经》作注释,为地理建坐标—郦道元的故事 137
一、时代背景 138
二、为《水经》做注 139
三、伟大贡献 141
第十四章 西行的脚印(二)—玄奘的故事 143
一、踏入佛门 144
二、西行之路 145
三、穿越中亚 149
四、游学印度 152
五、天竺归来 154
第十五章 浪迹山水之间,成就地理梦想—徐霞客的故事 158
一、家世背景 159
二、外出游历 160
三、重要发现 162
四、伟大著作 163
第十六章 地理大发现 164
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 165
二、地理大发现的艰难步履 168
三、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75
第十七章 从“水火之争”开始 178
一、早期的记述 179
二、文艺复兴至17世纪的思想 180
三、18世纪以来的观点和争论 181
第十八章 洪堡的地理传奇 185
一、求学生涯 186
二、短暂工作 187
三、科学考察和探险 187
四、满载而归 190
五、辛勤著述 191
六、总体评价 194
第十九章 为近代地质学理论奠基—赖尔的杰出人生 197
一、学术积累 198
二、自然法则始终如一 200
三、杰出人生 201
第二十章 20世纪的地质学—从思辨到实证 203
一、大陆漂移学说 204
二、海底扩张学说 210
三、板块构造学说 213
四、三大假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 216
参考文献 218
后记 220

在线试读:
  **章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我们阅读本书经常要碰到的概念,如侏罗纪。不过,“侏罗纪”这个名称的闻名应该归功于《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在电影里,恐龙是这个公园的主角。另一个比较熟悉的地质年代就是白垩纪了,因为白垩纪的结束对应着恐龙的灭绝。
  还有更多的地质年代不是每个人都熟悉的,像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等。
  实际上,地质学有自己的流行法则,像现代人们的发型和装束一样,在划分和命名地球及生命历史方面,既照顾了古典和传统,也迎合了当代的某种时尚。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确定地质年代来认识地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也能更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演变。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确定地质年代来认识地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也能更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演变。
  地质变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周期,因而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各种类型的岩石、岩层变形的迹象、岩层或岩体之间的关系等地质记录,结合化石类型、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古地磁等方法就可以确定地质变化的大致轮廓和基本规律。地质年代泛指地球上因各种地质事件而产生的时代。具体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两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只有结合这两个方面,才能对地质事件、地球和地壳演变有较完整的认识。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生成顺序及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能表示地质历史上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却不能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在研究过程中,通常并不一定需要了解演化历史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只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方法之前,地质学家通常会采用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来确定先后顺序,而这种方法目前仍然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演变过程的主要手段。绝对地质年代通常通过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而获得,由其衰变规律便能确定岩石的年龄。绝对地质年代以绝对天文单位“年”来表示地质时间。通常情况下,人们能够用绝对地质年代判断地质事件的发生、延续及结束。
  地质年代的划分根据地层中岩石和古老生物的时间序列而定。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和模糊的,不可能精确,能够做到误差在几万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年代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事件在岩石层序中出现的相对顺序,我们就能够建立事件发生的顺序。岩层是确定过去发生事件的重要依据,如果在事件A下面的地层中记录了事件B,那么有理由认定事件A发生于事件B之后,这就是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把化石记录和粗略的年代学联系起来后,我们就能大致知道植物登陆大地的时间、*早的种子演化时间和*早的被子植物出现时间。
  准确划分的地质年代能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也能对地质时期和地质状态的相互关系做出判断,包括对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判断。这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和编制地质图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判断地质年代的方法之前,人们通常会估计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采用的方法有沉积法、古生物法和海水含盐度法等。这些方法和地球的实际年龄相差很大,因而不同学者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目前较常见的比较准确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以此方法求得地球上*大的岩石年龄约为45亿年,月球岩石年龄约为45亿~47亿年。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都可以在形成过程中进行排序。
  为了了解地球漫长的历史,地质学家将过去分为不同的阶段。
  年代地层学的目的是根据它们的相对年代位置来划分岩石和化石的顺序。这些划分利用一种嵌套的时间单位等级来分类,每个时间单位分配一个名字, 分别是宙(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和期(Age)。生物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之间进化,死亡之后,极少数形成化石并保留了下来。
  地质年代的*大单位是宙,往下依次是代、纪、世、期。和宙、代、纪、世、期对应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地层单位通常也分成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全世界通用,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界、系、统就属于国际性地层单位。界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系是界的一部分,是由首次研究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等命名,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Carboniferous System)和白垩系等;统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层。
  比如说,一种在中国辽西发现的长翅膀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显生宙- 中生代- 白垩纪- 早白垩世”,所在地层属于“显生宇-中生界-白垩系-下白垩统”。这里用“早、中、晚”来描述时间,用“下、中、上”来描述空间(地层顺序)。再往下,时间还可以细分到期、时,对应的地层称为阶、时、带,专业性较强,一般读者不常能碰到。
  二、隐生宙和显生宙
  根据化石记录可以了解生物演化的大概情况,是划分地质年代的基础。在寒武纪之前,更深、更早的地层就是“前寒武纪”地层。实际上,前寒武纪并不代表一个纪,而是指寒武纪以前的所有年代。
  通常以约5.4 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为界,一种分类法是把在此之前的那段漫长的时间称为隐生宙。这段时间就是本书中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虽然其所经历的时间占了地球历史的绝大部分,但留下的生物化石非常稀少。所以,人们用“隐生宙”来称呼这个时期,其意为生命隐藏的年代。
  今天,我们仍然把前寒武纪定义为从地球诞生到寒武纪开始前(即显生宙开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除了它的末期(埃迪卡拉纪),前寒武纪的大多数年代里可研究的东西太少,也谈不上什么代表性的地层,所以虽然也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但其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冥古宙的本意就是指冥府般不可测的时期,那时候几乎没有生命,即使有,我们也不甚清楚。
  此外,人们还曾定义过一个震旦纪,是元古宙末期到寒武纪开始之前的一个时段,震旦纪约8 亿年前开始,是生命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名称源自古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意即“日出之地”。在新的地质年代表中,震旦纪原来指代的时期基本上由覆冰纪和埃迪卡拉纪代替,但笔者在本书中仍然使用了这个名称。
  此后就是显生宙,显生宙开始于寒武纪,意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距今约5.4 亿年。显生宙包含古生代(Palaeozoic Era)、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包含若干个纪。这些纪的名称常常让我们想起那些稀奇古怪的灭绝生物。从寒武纪开始,便出现了大量较高级的动物,它们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这个名称是英国地质学家塞奇威克(Sedgwick,1785—1873)在1835 年命名的。当时,他在威尔士北部坎布里亚(Cambria)地区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地层。后来,塞奇威克就以“Cambria”命名了这一地质年代。
  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当时人们发现多细胞动物化石的*早时期。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寒武纪以前的多细胞动物。例如,在现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了生活在6 亿多年前埃迪卡拉纪的动物群。因此,寒武纪被重新理解为两侧对称动物首次出现的年代,这类原始动物的典型代表就是扁虫。这种虫子没有骨头,也没有硬壳,自然也就不会形成化石,但是它们住过的洞穴可以变成化石。
  寒武纪的重要性还在于地球历史上的生命大爆发就发生在寒武纪,人们通常将其称为“寒武纪大爆发”。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大爆发是指在很短时间内,生物种类突然丰富起来,呈爆炸式增长。地质意义上的很短时间,其实也有数百万年之久。它意味着,生物进化除了缓慢渐变,还可能以跳跃的方式进行。从地质年代的命名中,我们不难体会,英国是早年地质学研究的中心,特别是对古生代的研究。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和志留纪(Silurian Period)都是以英国威尔士地区的两个古代氏族部落曾居住过的地方命名的。泥盆纪(Devonian Period)直译过来就是“德文纪”,代表地层发现于英国的德文郡。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源自英国的一套煤炭地层。二叠纪的直译是“彼尔姆纪”,地层发现于俄罗斯乌拉尔山区的彼尔姆城,二叠纪是中国按地层特点所做的意译。
  三、地质演化背景下的生命
  在古生代,蕨类植物、鱼类、两栖类动物走向繁荣。在中生代,爬行类动物走到了前场,恐龙既是它们的代表,也是这个家族*重要的成员;在植物界,则主要是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纪得名于德国西南部的三套地层,侏罗纪得名于瑞士和德国交界处的侏罗山,白垩纪则得名于英吉利海峡西侧由白垩土形成的白色断壁。
  在距今约6600 万年前,恐龙从“生命的高原”上消逝,这也是中生代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界线。原先生存在恐龙阴影下的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开始兴盛,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分为七个世,即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在动物界,新生代主要是哺乳动物时代;在植物界,新生代主要是被子植物时代。到了新生代第四纪,人类脱颖而出,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地理的故事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sciencepress-cspm
科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