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imaginist店铺主页二维码
理想国imaginist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版 万物起源:从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兴起 [美]大卫·贝尔科维奇

34.00
运费: ¥ 8.00-20.00
库存: 140 件
新版 万物起源:从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兴起 [美]大卫·贝尔科维奇 商品图0
新版 万物起源:从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兴起 [美]大卫·贝尔科维奇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 作品看点

★ 来自世界翘楚学府耶鲁大学的本科生课程,适合普通人阅读

★ 聚合大量新近科研成果,覆盖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人类史多门学科

★ 简短篇幅内了解宇宙全史,加深对太阳系和地球的认识

从宇宙到行星,从大陆到海洋,从生命到人类,尽在200页;本书尤其突出了地球、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内容。


◎ 作者/译者简介

    大卫·贝尔科维奇(David Bercovici),历任夏威夷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耶鲁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现任耶鲁大学地球物理学Frederick William Beinecke讲席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舍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著有《给我一条地平线》;除本书外,另有《直到时间的尽头》《形而上学俱乐部》《从永恒到此刻》等译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间顺序描绘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生物圈等实体的样貌和形成过程,并穿插介绍相关研究史,讲述了一些相关理论——如大爆炸、暗物质、半衰期、年代测定等——是基于什么观察和推理而提出的,是一本体量不大但信息密集的宇宙发生说明书,或者说是从宇宙诞生到人类登场的“宇宙-生命编年史”。因为作者是行星地质学家,本书特别侧重行星尤其是地球的地质内容,这是本书和一般侧重宇宙学的宇宙史书籍不同的特点。


◎ 名家推荐 

    你我皆星尘。这本通向宇宙的“口袋导览”,展露了它的美丽与真实,也解释了我们的星球何以如此特别。真是充满了发现与见解的一本小书。—— 肖恩·B.卡罗尔,演化生物学教授,《生命的法则》作者

    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要解释生命、宇宙及万物,可算是一个艰巨任务,而身为物理学家及火山爱好者的作者成功完成了挑战……各种起源如约登场,而且(福利!)读起来居然还别有趣味。——《发现》杂志


◎ 目录  

前言 i

第一章 宇宙与星系 3

第二章 恒星与元素 25

第三章 太阳系与行星 41

第四章 大陆与地球内部 67

第五章 海洋与大气层 99

第六章 气候与宜居性 123

第七章 生命 157

第八章 人类与文明 187

进一步阅读书目 205

致谢 211


◎ 精彩书摘 

前言

    要讲述宇宙的历史,也许最好的办法是逆流而上,按正好相反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无论以宗教还是科学的名义,我们对宇宙初创时刻的痴迷,都来自我们对自身何以至此的好奇。如果从当前出发,倒带7000年抵达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之初,我们会发现尚有700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横亘在前。要是这就让你气馁了的话,还有6亿年的动物演化史、30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以及再早十几亿年的太阳系及我们地球的诞生。从这儿再往前90亿年,我们才抵达已知时间的起点。如果将宇宙的历史压缩成一天的24小时,就像一部超级冗长的先锋电影那样倒序播放,那人类文明史将如白驹过隙,只有0.04秒的时长,连演职员表都还来不及闪现。最早的动物出现在大约1小时后,这尚可容忍;但要再过7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系和地球的诞生,至于抵达宇宙的起点则还有漫漫16个小时。尽管倒序讲述宇宙史确实别有新意,年代顺序毕竟是有用的,尤其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时间长河的奔流方向。在这本小书里,我实际上会加速讲述,不会用掉24小时(当然这取决于读者你),而是“走马观花,管中窥豹”。本书包含了宇宙中所有最重要的热门事件,描述不同事件何时(最重要的是如何)显现。“起源”这一概念深深植根于科学自身,在这里既不是神话,也不是泛泛而谈的故事,而是万物如何从无到有的主要假说。泛泛而谈与科学假说之间有关键区别,后者提供了可供计量的预测,因此学者能通过实验或观测对其证伪。假说的可证伪性也许是科学的最根本原则,这听起来大概有点枯燥,不过我希望能在这个起源故事的叙述中加点料,别担心,不会加太多的。

    本书来自耶鲁大学的一门本科研讨班课程,课程有一个朴素的名字—“万物起源”,目标是通过这些可证伪的重大假说来训练科学思维。本书资料都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我想在科学方面不会过于浮夸。我也尽力避免以专门术语迷惑读者,对必不可少的术语则尽量解释。

    尽管这是万物起源的“金曲合辑”,所述故事也不是随意或彼此无关的,而是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生命奠基于我们星球的大气、海洋与岩石,而这些又来自星际尘埃。尘埃的成分在巨星中孕育,而巨星又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气体。地球既成,它的海洋、大气乃至深埋的地核如何形成与发展,决定了错综复杂的生命如何维系数十亿年至今。

    作为一个研究过本书所涉多个主题(当然不是全部)的科学家,我自然不会放过从独到的(或者说实在点,我所偏好的)地球物理学视角出发,强调起源故事间的关联及主题思想的任何机会。我的学生最终发觉,板块构造学说在本书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我要是能找出这个学说与宇宙大爆炸的关联,肯定会大书特书(但恼火的是时间不等人)。本书最后推荐了众多有关宇宙与生命史的优秀读物,它们都比拙作全面得多。本书不求深广,而是不揣(或不惮)浅陋粗疏(以这些词万一能有的最佳含义而言),旨在由快速而仍可一读的概览故事,提供关于宇宙(一定程度上也是关于其中人类地位)的一张地图。更重要的,则是作为开胃小菜,让你由此探求更多。

第三章 太阳系与行星

……

    在所有关于太阳系和行星形成的故事里,最神秘的故事来自我们自己这个:地球是怎么搞到一个如此奇特的卫星的?卫星和行星几乎一样大,这可是很怪异的事情。月球跟木星土星的诸多卫星也差不多大,木星卫星中最大的木卫三,质量只是月球的2倍(在质量比较中2倍都不算什么,跟1倍差不了多少);比较而言,木星却有300个地球那么大,土星则相当于100个地球。所以,我们这个小小的行星地球是如何捕获了一颗大块头卫星的,是个谜。这个异常巨大的月球,大概在生命的演化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月球潮汐(也就是涨潮落潮)会形成潮汐池,达尔文等人认为这是早期生命的繁殖场所。潮汐也同样造就了潮间带,也就是海岸线上一段既是潮湿海洋又是干燥(好吧,也有潮气)陆地的地带,那里的有机体在两种环境里演化以求生存,最后启动了生命向陆地的大迁移(或大入侵,看你的立场了)。

    地月关系的奇特之处可不只是尺寸。目前,月球的绕地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每1个月左右(认真讲是27天)绕地球一圈。然而,月球一开始是在离地球近得多的地方,二者又是由相互间的引力作用维持长时间不离不弃,所以更近的月球就会让地球自转得更快,这点仍然可以用转着滑冰的人把手收回来作比方。事实上,好几亿年前的沉积层中的珊瑚化石(珊瑚有每天和每个季节的生长轮),记录下来的日长比今天的明显要短得多。要是我们把月球扑通一下放入地球,合并而成的行星更会快马加鞭,1天只有4小时。这样,合并了的地月系统自转极快,甚至比自转最快的行星,刚好(又!)是木星,还快得多,木星的1天有10个小时。月球轨道后来会扩张到现在的大小,是因为月球潮汐在快速自转的地球表面引起了鼓起的肿块,肿块们跑在月球的前面,它们对月球的引力作用就拉着月球往前,就这样,月球慢慢被抛到了更高的轨道上(要是你能想象出怎样慢慢抛的话)。反过来,月球对肿块们的拉力也让地球的自转慢了下来。如此,虽然地球的角动量给了月球,而地月系统总的角动量仍然守恒。月球的另一未解之谜是在人造卫星和着陆舱能够对月球内部做些探测之后才发现的。绝大部分类地天体都有个岩石覆盖层(地壳和地幔),以及相当大的地核,几乎全是铁,这大体上跟星子有自己的核是一个道理,前面我们讨论过,加热和熔化让铁析出并汇聚。但月球的核非常小,也就是说月球基本上不含铁,几乎完全由岩石组成。就类地天体来说,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地球为什么能把这么大、这么奇怪的卫星骗到手?这个有关我们行星形成的问题已经让人恼火了好几百年。我小时候(20世纪60年代)老师非常明确地教给我们,月球是从地球肚子上撕下来的一块,留在地球上的证据就是太平洋。这个“教科书”解读称作分裂理论,而今已给戳穿:要从行星肚子上撕下来卫星,那可太难了。醒醒吧。

    相反,地球与月球的快速自转,以及月球的多石少铁,才是搞清楚究竟哪个假说最可能的主要线索。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行星跟现在差不多大小,但有大量更小的行星在周围倏忽来去。有一个火星那么大的天体,出于某些理由大家称它为忒伊亚(Theia,这大概就跟扔炸弹前得给炸弹取个名字是一个道理),并且认为它曾与原始地球猛烈相撞,不过不是正对靶心,而是有所偏离。这一记可能击入了原始地球的岩石覆盖层,让它大量脱落,同时忒伊亚自己的岩石层也脱落了。损失了太多动量后的忒伊亚,余下的内核就掉进了当时已经熔化的原始地球,地球于是有了两个金属核。在这场碰撞中,地球和忒伊亚岩石层脱落的碎片都汽化了,四下飞溅变成一团云绕着地球。这团云最后(也许花了几千年)凝结、合并,就成了月球,所以月球上才几乎全是石头而基本上没有铁核。又因为这次碰撞是从侧面扫过,所以也加快了原始地球的自转,最终地球又通过潮汐把转动(或者更为确切地说,角动量)传给了月球。这次相撞也就是所谓的大碰撞假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行星科学家威廉·哈特曼(William Hartmann)首度提出,但直到80年代晚期、90年代乃至最近10年,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才让人们看到,这样的大碰撞及其后果确有可能。

    尽管有这些可能性,大碰撞假说和模拟也还是有些缺陷,它并没有解答月球的所有秘密。比如说,为什么月球详细的化学特征与地球如此接近(比如测量得到的氧同位素浓度比例):如果忒伊亚是从太阳系其他地方飞奔而来,那月球的化学特征为什么跟地球没有更多区别?在很多科学领域,对月球起源问题的解答都有非凡进展,然而还远远谈不上完成。

理想国imaginist店铺主页二维码
理想国imaginist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版 万物起源:从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兴起 [美]大卫·贝尔科维奇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lixiangguo2013
理想国imaginist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