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 赵向阳

58.50
运费: ¥ 0.00-20.00
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 赵向阳 商品图0
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 赵向阳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ISBN:978-7-300-29332-5

著者:赵向阳

开本:16

装订:精装

页数:347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定价:78.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9月,一篇雄文横空出世——《大变局下的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全网阅读量达到200万。上至部长院士,下至普通百姓,尤其是企业家群体,纷纷点赞、转发、评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美对抗加剧,舆论场严重撕裂,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管理学者赵向阳博士秉持中道立场,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冷静的思考前瞻性地就新型全球化下中国企业的未来走向写下多篇流传甚广的佳作。

从国家关系到企业应对、从自我管理到向华为学习,视野开阔宏大,内容层层递进。从美日德到以色列,以及“一带一路”上的中亚国家,赵向阳博士纵横四海探讨全球商务和跨文化管理。从VUCA时代的公司内创业到微信时代的时间管理,从信息茧房、谣言满天飞的后真相时代到如何减少非理性对决策判断的影响等,赵向阳博士论及的主题虽然繁多,但是恰好回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从众多文章中精选19篇仔细打磨,用一根丝线把颗颗珠子串连起来编辑成《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以飨读者。



◆编辑推荐

中国不仅需要扎根祖国大地的管理学家,更需要扎根祖国大地的管理战略学家。我觉得,赵向阳老师应是一位管理战略学家,他既有扎实的管理学研究功底,更有多跨度、多学科、多角度、有高度的思维和视野。他可以跳出管理看管理,不拘泥于“正确地做事”,更知道“做正确的事”。这是商学院教不出来的。

读赵老师的文章,有一种爽感,一气呵成,中间不要停顿,不能停顿,也不会停顿。本书收录的19篇文章,篇篇如此。

本书由“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这篇文章引起,加上杨杜教授和陈凌教授的两篇评论,深深吸引了我。更让我吃惊的是,赵老师整理完他发表的40来篇文章时,每篇都让我惊叹、受益。本书精选了其中的19篇,围绕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这一主题,涉及战略发展、国家关系、企业应对、自我管理、企业案例五个方面,层层递进。


◆专家推荐

赵向阳老师是位广谱型学者,他的大脑雷达扫描范围之广、思想穿透力之犀利乃至尖锐,都是我所欣赏的。收入《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的多篇皆是独具思考的管理学方面的“锦绣文章”,它们切中我们时下最痛点的一些国家和企业层面的管理问题,视角相对独特,观点切中时弊,文字跳跃而不“八股”,能带给读者一些阅读快感和启发。

——田涛(华为公司高级顾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

随性任情,跨界驰骋;经世致用,醒世为文。向阳所著的《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能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时局洞见,也可生动呈现作者的为学为人。最为可贵的是,这本书有助于读者从根本上思考在当今大变局时代个人的责任、定位与使命。

——陈明哲(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讲席教授,国际管理学会终身院士、前主席)

 

赵老师的文章绝不是娓娓道来,而是慷慨激昂,我竟然读出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赵老师虽然创立煮茶问道本土管理研究论坛,但他绝不端茶倒水,而是直接递给你一瓶可乐,让你心跳加速,或者给你一杯德国带回来的咖啡,让你喝出醇厚来。通读此书,我的总体感受是,赵老师文笔流畅,但是,他的文笔不及他的才华横溢,他的才华不及他的思想博大,而他的思想远没有他的情怀让人动容。虽然赵老师的这些文章是面向企业家群体的,但是同样适合作博士生的通识读物。

——吕乐娣(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

 

赵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曾在索尼、三星工作,两度创建自己的公司,还从事过慈善公益活动,他所拍摄的微电影《一个人的战斗》全网播放量超过百万。“煮茶问道·本土管理研究论坛”发起人,“中国管理50人论坛”成员之一。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创业、全球商务、跨文化管理、管理案例研究、管理哲学等。




第一部分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1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

2关于《转向》的七个小故事

3中国企业和中国管理向何处去?——杨杜教授评《转向》一文

4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借鉴和探索——陈凌教授评《转向》一文

第二部分国家关系

1今日的美国,真的病了吗?(上篇)

2今日的美国,真的病了吗?(下篇):与文晶女士对谈录

3疫情过后,中日企业的同参共进,准备好了吗?

4解码以色列创新创业的基因

5“一带一路”上的国门和企业国际化

第三部分企业应对

1疫情之下,中小企业不要过于恐慌!

2VUCA时代,公司内部创业的反脆弱四原则

3是时候,应该理性地反思一下创业了!

第四部分自我管理

1我们的彷徨:如何引进和培养国家化人才?

2全球化时代,如何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3微信时代的时间管理:由道及术

4谣言满天飞的时代,如何防止被反复打脸?

第五部分向华为学习

1任正非和田涛:一对“捣糨糊”的大师

2华为为何将星云集、英雄辈出?

3解读华为2019年的媒体公关“上甘岭”


 

自序

做学问的一种另类模式:珍珠项链模式

 

202099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李文重先生在微信里建议我把近几年所写的一些面向企业家群体和社会大众的文章编辑成一本书,书名是《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我对这个提议的第一反应是,我从来没有申请过科研基金,让我自掏腰包出版这本书是不可能的。我的第二反应是,这些文章有那么重要吗?值得编辑成一本书正式出版吗?我的第三反应是,《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好家伙,这么大的一个标题!这些零零散散的文章配得上这么宏大的标题吗?会不会显得头大肚子小,名不副实呢?我是最不愿意干这种沽名钓誉的事情的。李文重先生告诉我,“不仅不需要您来支付出版费用,我们还愿意给您付稿酬”。OK,天下还有这等好事?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其他问题了。

随后的几天,我把我近几年写的大约40篇文章整理在一起,按照主题进行了分类。我突然发现,这些文章还真的是围绕“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反思的。只不过,它们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现在需要的是找一根丝线,把它们串成一条珍珠项链。看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李文重先生慧眼识珠,于是就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我以前不辞劳苦地翻译过多本专著,在中国的大学评价体系内,那根本不算什么,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这也算是送给自己50岁的一个礼物吧!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为了让本书的主题更加聚焦,所有章节紧密相关、一气呵成,我只选择了其中19篇文章。我不希望这本书太厚,过于学术化。我希望读者能花一两天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多多少少获得一些启发。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按照逻辑关系,这些文章被编辑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其中包括20199月初我所写的两篇文章——《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简称《转向》,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全网阅读量达到200)和《关于<转向>的七个小故事》。随后我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杨杜教授和浙江大学陈凌教授所写的两篇对话文章,让这个部分显得更加丰满。第一部分相当于全书的总体立论,把我关于中国企业未来应该走向何方的基本观点鲜明地提了出来。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国家关系”、第三部分“企业应对”和第四部分“自我管理”是对以上观点的充分展开。其中的文章内容围绕全球化、科技剧变、VUCA时代的不确定性、信息茧房、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生存和转型升级等关键词展开,从国家关系逐渐过渡到企业经营,最后落脚到个人能力提升,内容上层层递进。

最后,我选择了三篇关于华为的文章作为第五部分“向华为学习”,既是为中国企业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也是为了在逻辑上进一步强化,前后呼应。我记得在发表《转向》一文之后,经济学家向松祚教授在给华为公司高级顾问田涛先生的私信中评价说,“赵向阳老师这篇文章中的基本观点不就是华为一直在践行的吗?这也正是您和任总的思想内容之一。中国不能学华尔街,搞脱实向虚,已经搞过头了”。我和田涛老师开玩笑说,“看来这么多年,我被您和任总洗脑了,我得想想其中有没有问题”。田涛老师说,“还是你自己水平高”。其实我自己最清楚,华为和田涛老师对我的基本理论观点有长期且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巨大的。

收入本书的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再赘述了,敏感的读者看一眼标题就能明白其中的主题和背后的逻辑。为了不放“马后炮”,不自我粉饰,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些文章发表时的原样,包括事实和逻辑,但是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润色,使它们更加严谨和精致。我在每篇文章前加了一段说明,介绍发表时的前因和后果。

在写作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充满激情,乐在其中,一气呵成。文章发表之初,我也很有成就感,乐于分享,勇于辩论。但是,时过境迁,作为一个喜欢不断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不喜欢讲车轱辘话的人,我深知自己当下的思想观点和认知水平比这些文章发表之初改变了许多,深化了不少。但是,很遗憾,发表和出版有一个过程,文章浅陋之处还请读者多多包涵,欢迎发电子邮件批评指正(xiangyang.zhao@bnu.edu.cn)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散淡的人。虽然热爱读书,但是不爱写文章。总觉得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书我都没有读过,干吗要浪费时间去写书呢?纯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收入本书的这些文章大多是别人约稿的,甚至是推却多次之后才勉强动笔的。

问题是,我一旦动笔,就洋洋洒洒停也停不下来,非要一吐为快才行。所以,每篇文章都很长,超过了公众号上那些三五千字爆款文章的篇幅。我甚至有过10天之内写一本书的极端经历。在动笔之初本来只打算写三五页,但写着写着,欲罢不能,最后写成一本1509万多字的小书(《阿尔泰山一瞥》),那才是我的得意之作。不过,因为多种原因,无法正式出版,所以在本书中收录了其中的两三章节,以飨读者。

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成功人士走的都是一种T型道路。先在某个领域钻研很深,然后一通百通,不断复制,横向拓展,由深度到高度,再到广度,终成大家。而我则是一个自由散漫、信马由缰的人,最后活成了一个杂家。

回顾我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从理论物理到科学哲学、科学史,再到实验心理学、创业管理,最后甚至涉猎社会学、政治哲学等领域。从在索尼、三星公司做市场营销和销售,到两次开公司创业,最后变成商学院的老师,甚至自己拍摄纪录片,从事公益活动等。这么多年,我顺乎自己的心,走到哪儿算哪儿。孤独寂寞的时候就用古人的话来安慰自己,“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走的是一条更为崎岖和艰辛的小路,大部分人不会涉足,所以,以世俗的标准来评价,我从来不是一个成功人士。

我也不知道这条路会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但是,每隔五六年,每当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的时候,沿途盛开的知识之花总是让我乐不思蜀,迷途而不知返。我越来越意识到,历史上那些已经绝迹的博物学者才是我的学术榜样。我心目中的知识英雄是百年前那些巨人,比如,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物理学家彭加莱,数学家阿尔伯特,管理学家德鲁克,天才发明家特斯拉,《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也算一个。

20167月,应某学术刊物的邀请,我写了一篇文章———《镜子与火把:对陈明哲教授<学术创业>一文的评论》。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试图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辩护,并赋予它某种完整的意义和模式。我写道:

除了陈明哲教授这种“精一”模式以外,人生也有其他的可能性,哪怕是简单地想象一下其他可能的世界和可能的生活,也可以让人的内心保持自由。反思自己走过的学术道路,我冒昧地提出一个新模式,那就是将不同领域联系起来打通,形成一个整体,最后一下子点亮人生。我称这种模式为“珍珠项链模式”。也就是在你的人生中已经有了一些闪光的但是散落一地的珍珠,你需要找到一根丝线把它们串起来,形成美丽的珍珠项链。

这本《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就是我呈现给大家的一条珍珠项链,希望大家喜欢。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许多师友的帮助。在写作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对于文章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他们是田涛、韩巍、王方华、陈明哲、陈为、秦朔、陈春花、杨杜、陈凌、马宏伟、曲宁、龚江辉、明海大和尚、我的太太王霁女士、李海、张勉、赵英军、刘刚、汪戎、曾宪聚、孙黎、岳占仁、宋劲松、刘文瑞、于天罡、魏立群、王云峰、宋瑞卿、朱恒源、程兆谦、邢树坤等。也要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李文重、魏文和张颖,他们不厌其烦地与我沟通,精益求精地打磨本书,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

尤其要感谢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吕乐娣同学,她在2021年春节期间通读了本书的初稿,写了很长的电子邮件,指出修辞方面的一些问题,并写了自己的读后感。我认为她的读后感道出了我的内心话,于我心有戚戚焉,所以,我坚持要求出版社把这段话印在封底,也算是特立独行的我在出书这件“俗事”上,又一次践行我一贯的风格和原则吧!

是为序。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 赵向阳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