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66.00
运费: ¥ 7.00-20.00
库存: 28 件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商品图0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 作者:成中英

  • 书号:237121

  • 定价:¥88 元

  • 字数:388 千字

  • 印次:1-1

  • 开本:16

  • 出版时间:2017-05-15

  • ISBN:978-7-300-23712-1

  • 包装:平装


本书与《本体诠释学》(一)相呼应,主要从“《易经》与本体诠释学”“本体诠释学与中西会通”两方面进一步阐发本体诠释学。全书系统地阐发了易的本体世界,提出了义、理、象、数一体同源说,建立了周易哲学的本体论和诠释学的系统架构,同时书中也论述了本体诠释学的当代精神以及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等理论问题。


成中英,美籍华人学者,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世界著名哲学家,2016年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1935年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创始人及荣誉顾问,英文《中国哲学季刊》创始人及总主编,国际中国哲学会创建者及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持人,浙江大学文化与管理研究发展中心创始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并为国内外著名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院校客座讲席教授。研究领域涵盖:儒家哲学、本体诠释学、中西哲学比较、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逾35种,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论“观”的哲学涵义
——论作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的统一

——成中英访谈录
对《易经》和中国诠释学传统结构之基本模式的考察
论易之五义与易的本体世界
在易学基础上的儒家和道家的本体论
《易经》中的“理”与“气”
——对中国哲学中“有”与“无”的重新考察
《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
占卜的诠释与贞之五义
——论《易》占原初思想的哲学延伸
生活《易经》与易学道德学:易学两序
“唯变所适”的易道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论易哲学与易文化圈
论易之原始及其未来发展
易学与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发展
本体诠释学洞见和分析话语:中国哲学中的诠释和重构
道、境界和美
——关于本体诠释的对话
本体诠释学与当代精神
融通古今: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建构
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
——访美籍华裔学者成中英教授


“本体诠释学”意味着根据本体论的观点或者本体宇宙论的理解或者世界中的存在的理解来进行解释。它也是一种对本体论理解或者本体宇宙论理解所做的解释,也是朝着本体论理解或者本体宇宙论理解所做的解释。因此,它既属于本体论的理解或本体宇宙论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本体论或本体宇宙论的理解,也是通过本体论或本体宇宙论来理解。所以,就需要通过海德格尔的“沉思”(Gelassenkeit)或者通过《易经》的“观”,进行本体论的理解或者本体宇宙论的理解。参见[德]海德格尔:《论思维》,纽约,哈泼尔与罗出版社,1966。但是,没有开始理解是绝对的,因为一开始理解,就不得不假定某种超越自身的东西,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圆环。开始不仅仅是朝前运动而且是朝后运动。把时间当作理解“存在”的一个圆环时,就又形成了一个圆环,这个圆环在更高程度上或者在更深刻意义上是没有时间性的。作为一种解释,我们需要把语言看作一种“存在”,这个“存在”具有创造性的潜能来揭示或者掩盖实在,或者把语言看作那些被理解的东西。所以,语言的创造性在直接面对实在时是重要的。此外,一种完全严肃而真诚的努力使得开始理解成为可能。
在《易经》的经文中,生活的每一个具体处境都有“存在的呈现”,生活的每一个具体处境都被“存在的呈现”所掩盖,这就是易之道(易=变化之道、一阴一阳之道、天地之道)。六画卦的构成就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六画卦作为生活的一种处境由两个三画卦组成,这两个三画卦表达了自然界的两种不同处境。一个六画卦总是由两个三画卦构成一个阴阳的统一体。在看六画卦时,可以通过许多方式集中于其中的一个三画卦或另一个三画卦,或者集中于这两个三画卦。实际上,六画卦的基本意义来自这两个三画卦以及爻与爻之间的阴阳关系。参见拙文《论作为转化的和谐:来自于〈易经〉的图式》,载《中国哲学》,1989(6)。但是,要从三画卦的语言意义看到六画卦的语言意义,并不大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六画卦的“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从这个“象”中探测三画卦呈现出的一种背景、基础和理由。三画卦是“存在”呈现的一个例子吗?是的,我们可以把八卦看作“存在”呈现出的八种范畴,它把三画卦的存在物表达为一种象征,体现了“存在”的呈现。但是,即使在此处,我们也并没有真正地拥有“存在”的直接呈现,因为三画卦由三个阴阳爻构成。因此,就需要把“存在”的直接表达看作阴阳之间的选择—转化—包含—反对—补偿。在这种相互依赖的、复杂的、密切的关系中,阴阳表达了“存在”的终极形式。实际上,这种形式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形式,因为它只在事物或处境的形式中存在。也有必要指出,阴阳形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通过选择、转化、包含、反对、补偿来起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相比,《易经》中的“存在”具有更加不确定、更加变动性的意思。我们需要看到,处于发现意义的形式中的“存在”,超越了六画卦的象征表达和名称。这样做的方式也是“观”。以前,“观”或者“现”(《复》卦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被解释为仔细地查看事物的整体和普遍呈现。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比》卦、《咸》卦、《恒》卦、《兑》卦、《大壮》卦(用了“可见”的术语)中发现卦象的崭新意义。当卦辞谈到一个卦的“时义”“时用”“时”的时候(《革》卦、《乾》卦、《夬》卦、《咸》卦、《噬嗑》卦、《益》卦、《随》卦、《豫》卦),就把“存在”当作在一个具体处境中的呈现来谈论,可以说这个“存在”来自“观”的活动。实际上,我们甚至可以指出《易经》(象辞和卦辞)有可能发展为哲学文本(《易传》或十翼),并预期“观”的活动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即发现新意义或揭示一个既定处境中呈现的崭新的世界结构。在《易经》中,可以说“观”是前理解的一种自然能力,它暗示了对事物的一种自然开放的态度。也可以把“观”比作海德格尔的“沉思”,在海德格尔的这个概念中,存在物或者事物将作为“存在”的表现而被体验到。我们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它暗含了“存在”的一种普遍观点,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阐述的方式,使得事物能够被看见和发现。它是一种起作用的本体论异化的普遍原则。要想清楚地展示这个原则,就能够说人们从“存在”的观点来看或者观事物,可以把这种“存在”等同于“道”。但是,不同意义上的“观”是来自特别视界的一种观察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界出发来拥有“观”,这样,“观”就是一种视界对事物的透视,它揭示了事物与这种视界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谈论一种特别的“观”或者一种相对的“观”,也就是说,来自特别的或者相对的观点的“观”,它被现实的一种存在、状态或水平所界定。邵雍在其《击壤集》的前言中说:“以物观物。”邵雍的《击壤集》收录了他的一些诗。他强调“以物观物”就是要把心中的感觉和情感与对事物的观察区别开来,这样,心就不再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而事物也不会影响我们心中的感觉和情感。一方面,这种观点接近于胡塞尔的“APOCHE”的方法,这使得邵雍对“先天学”做了研究,“先天学”纯粹以理智直觉为基础;另一方面,他把“太极”的“道”(道为太极)等同于“心”(心为太极),把他的“先天学”称为“心法”,在这一点上,邵雍和胡塞尔都趋向于主观唯心主义。也可以参见《皇极经世》一书的《观物外篇》。
从Y来看X,就要求了解Y,这样就需要观者自知自己的位置或者观点,从X来看X,自然就要求摆脱自己既定的观点,集中于无视本体论差异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用一种自然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这样,就不会得出任何特殊的结论。以这种方式,事物的存在得以产生,这样,就可以通过相对的观察断言它的存在,被观察的东西就显示出其存在与其他存在相反或者相关,它揭示了被观察的“存在”的某些方面,与此同时,隐藏了既定“存在”的其他方面。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三画卦和六画卦的体系各自表达了两个不同层次的观点。每一个三画卦和六画卦都是一种观察或者看(“观”)世界的方法,我们同样可以说,每个三画卦或者六画卦都以一种独特的观点表达或揭示了世界,这样,世界就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出“存在”。由于有三画卦和六画卦这两种表达层次,所以,世界让“存在”呈现出来的同时又把“存在”隐藏起来。每种层次在本质上既是一种揭示“存在”的层次,也是一种掩盖“存在”的层次。这些图式的转化表明,世界的转化导致观察的转化。
那么,我们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够在一种无关的意义上“观”一种图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追溯这个图式的原初起源。这也意味着终极观点或者绝对观点来自原初的源头,所有的卦画都是来自这个原初的源头的变化。这个源头就是“太极”。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谈论从事物自身来观察事物,因为这是首要的方式,事物的存在就以这种方式被揭示出来。“太极”就在“存在”揭示世界上所有存在物之处。从“太极”的观点观察世界,就是超越所有观点,把正在形成之中的事物或者尚未产生的事物当作事物(It is to see things in the offing or before things are things)。也可以在事物差异原因的背景情境中观察事物。从“太极”的观点观察事物,并不是要排除事物中所有的差异,也不是认为事物之间没有差异。但是,认为事物来自无差异,就是看到差异的所有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观察事物的一种动态方式。为了获得这种观察的动力,就不得不返回到源泉——太极,我们不得不认为事物都来自同一个源头,我们不得不通过沉思甚至静坐来观察事物。因此,可以把“观”公正地称为“沉思的观察”(这是上文提出的通过沉思来观察的另一个意义,也就是不仅用我们的感觉反映事物,而且用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来反映事物)。“沉思”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明确表达一种观点,把自己作为一个整合的实体(entity)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整合的反映中去。为了清楚地说明“观”的全部意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观”是一种普遍的、沉思的、创造性的观察。“观”的这三个特征清楚地指出,在感觉经验、情感、理智、创造性之间的全面互动的相互作用中,理解理解的范围、全面化相互影响的沉思。我们甚至可以说,“观”是在普遍的、沉思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观察,但是,一旦“观”被建立起来,它将会导致更普遍的、沉思的观察。在这三者之间甚至形成了一个圆环:理解和沉思产生创造性,创造性又产生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沉思,这两者又构成了更大创造性的基础。三画卦和六画卦中的《易经》象征体系的形成,甚至各个三画卦和六画卦的命名以及每个卦的卦辞和每个爻的爻辞,都清晰地适宜于作为理解的、沉思的、创造性观察的“观”的模式和过程。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形成《易经》的象征体系,也不可能对这个象征体系做出解释。的确,根据对外在的和内在的普遍实在所做的极其普遍和深刻沉思的观察和理解,我们可以把《易经》象征体系的形成看作创造性心灵的初始创造性。占卜及其解释的可能性都不得不依赖于“观”的现实(“观”是一种理解的、沉思的、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易经》的象征体系是一种“大观”,这种“大观”建立于本体宇宙论实在的基础之上,然而也表达了本体宇宙论的实在。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