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45.00
运费: ¥ 0.00-20.00
库存: 1157 件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商品图0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商品图1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商品缩略图0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作者:董磊明 谢梅婕 等

书号:324210

定价:¥69 元

字数:255 千字

印次:1-1

开本:大32

出版时间:2024-01-15

ISBN:978-7-300-32421-0

包装:平



 编辑推荐

在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中,乡村将走向何处?乡土文化根脉何以存续?

《故乡可安身》以村庄民族志的形式,从国家宏观视角和农民、村庄微观视角观察农村城镇化的历史变迁,回答了上述问题。

书中记载了一个地处湘鄂赣交界区域的隙地村庄古源村发生的故事,从家庭、生计、秩序、观念等具体领域展开,基于大量一手资料描摹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生活的诸多细节。通过熟悉古源村的故事,我们如在显微镜下看到整个中国的城镇化变迁。

在故事的呈现中,本书告诉读者: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故乡的根没有被斩断,反而扎得更深;扎根的城镇化不仅让那些快速城镇化的人有故乡可以依托,而且使中国的乡村没有因城镇化而衰落。通过本书,我们得以在细节中看到城乡融合是如何实现的。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农村来说,其城镇化进程的具体路径值得深入探讨。“扎根型城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涌现的一种城镇化类型。乡村社会在走向开放、异质、流动的同时,出现了一幅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别样图景。农民往返穿梭于城乡之间,社会整合和系统融合共生。

古源村这样一个以宗族社会为底色,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的“隙地”村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地域社会”到“扎根型城镇化”的变迁。村民以就业、教育、移民等形式融入了国家与市场主导的系统整合中,与此同时,古源村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参与到以县域为范围的新经济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的重塑中。在城镇化这一历史性巨变中,古源村依然保持着“脉脉温情”的主旋律,乡土社会的根脉依然在顽强地赓续绵延着。

本书以古源村为个案,基于深入的田野调查“解剖麻雀”,从社会基础这一视角出发,从家庭、生计、秩序、观念等具体领域展开,讲述了古源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中发生的故事,进而考察“扎根型城镇化”的轨迹、逻辑和机制。

 

作者简介

董磊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五部。

谢梅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农村社会学。

 

简要目录

导语

古源剪影

宗族底色

第一章 “隙地”村庄整合的历史

1.大姓主导与不对等均衡格局

2.国家主导与地域社会的形塑

3.“隙地”与国家—逃避?整合?

第二章 迈向扎根的城镇化

1.走向流动与城镇化的进程

2.渐行渐远的枝叶与深扎村庄的根系

第三章 扎根型城镇化下村庄的生产与消费

1.村庄生产的韧性

2.物欲潮流中的主体性消费

第四章 宗族社区中的个体与家庭

1.乡土中国的个体、家庭与宗族

2.城乡中国的个体、家庭与宗族

3.宗族底色下的个体与家庭

第五章 延展在城乡之间的社区

1.打工地的“旅居客”:回望家乡

2.县城的“定居者”:复制家乡

3.村庄的“守望者”:再造家乡

第六章 伦理经济的社区实践

1.古源村的伦理经济

2.伦理经济的变化

3.浅论伦理经济

第七章 伦理与秩序

1.斗而不破:乡土社会中的底线秩序

2.疏而不离:城乡社会的秩序调适

结语 “拔根”还是“扎根”?

城乡二元下的“拔根”

城乡融合下的“扎根”

后 记


大咖推荐

本书以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古源村的城镇化历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扎根型城镇化”这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全景图,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未来方向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生动案例,值得所有关注这一现实问题的人士反复阅读。

——谢立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原系主任

有关村落研究的书很多,但能让人一口气读下去而不忍停歇的书并不多,《故乡可安身》就是其中之一。细想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第一,作者文风通畅、明了,读来不费神伤脑,而是一种学术享受。第二,作者视野开阔,将历史、空间维度纳入对村庄的研究,看似在研究一个村庄,实则是讲述中国农村千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第三,该书的学术价值在于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研究探索了现今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城乡关系问题,提出城乡关系在历史演变中出现复杂、多元和相互建构的样态——不仅存在“拔根”的城乡关系,而且出现了“扎根”的城乡融合关系。本书深化了对城乡关系尤其是“扎根型城镇化”的研究。第四,本书提出了未来乡村振兴的一种可能方向或者乡村的一种可能形态,即“扎根型城镇化”的城乡融合形态。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扎根型城镇化”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唯此方可让大国小农获得切实可靠的幸福感。董磊明教授追踪中国农村变迁数十载,总能敏锐洞察并及时揭示最新、最有意义的变化,这既是学术的事业,也是助推农村社会发展的一种行动。《故乡可安身》就是这样一本值得关注的著作。

——吴重庆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开放时代》特约主编

《故乡可安身》是作者在湘鄂赣交界区域一个小山村的调研成果。该书全面、立体地展示了村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又充满了村民们细致生动的生活故事。该书提倡的“扎根型城镇化”的观念充分表明了社会学对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立场,对关心该问题的读者极具启发性。

——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

 

◆   序

乡村何以成为根

 

据说中国春节前的返乡潮是全球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打开导航软件可以看到,往日拥挤不堪的城市变得畅通无阻,而似乎已经人去屋空的乡村变得摩肩接踵。对于许多人来说,一年的奔波似乎都是为了这一段时间的团聚。一个个冷清的村庄似乎具备了超越时空的磁性,不再是边缘,重新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中心。故乡是如此沉甸甸的一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故乡不是过去的乡土和精神家园,而是当下生活于其中的空间,当然这种生活不仅仅指居住在那里,也包含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是斩不断的联系,是根。以我的理解,这可能是《故乡可安身》这本书希望告诉我们的故事。

故乡是由流动所创造的,没有流动,故乡也就无从谈起。但是流动并非故乡所创造的,不是所有流动者都有故乡。早年在华北地区做乡村调查,我发现,大多数村庄的历史都可以追溯至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朝初年的移民规模巨大,但移民并没有因迁徙而有了故乡。我在我国东南部山区拜访村庄的老人时,他们给我讲述数百年之前他们的先祖如何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故事,但是不管是迁徙出来的地方还是沿途曾经停留的地方,他们都不认为那是他们的故乡。故乡只是他们最终生根的村庄。

在人口的流动中,故乡之所以成为根,是因为故乡是活的,是与外出的人息息相关的,是流动人群生活中的一部分。

故乡是关系的总和。当一个人离开了故乡,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生活,空间上的变化并没有切断他们与故乡的联系,同乡同业、家乡会馆,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往往能够给他们提供切实的支持。这种关系可能是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和文化方面的。

故乡是灵魂的家园。许多人都希望衣锦还乡,也知道家乡可以接纳落魄的他们。流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人们需要确定性,而家乡就提供了这种确定性。尽管有时候这种确定性只是精神层面的,但它的确对在外的流动人群是一种支持。

故乡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空间,是人们可以回去的地方。作为故乡的村庄包含了多重含义,在这里人们通过仪式和活动加强对村庄的认同,通过有形的互助加强彼此的关系,通过密切的交往加深了解和熟悉。在这个空间中,流动和故乡互相塑造,流动强化了故乡的意义,而故乡也塑造了流动的方式。

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不同于以往的人口流动的变革。城镇化不仅意味着空间的改变,也意味着职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城镇化过程中,人们首先进入了一个市场,然后才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城市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故乡成为他们的根,那里有割舍不断的联系,有生活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城镇化需要故乡,需要根。

如果说中国的城镇化需要根,那么能不能留住根,如何留住根,这可能是本书试图解答的问题。本书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扎根型城镇化的故事:在城镇化过程中,故乡的根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扎得更深。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村庄没有消失,反而因为经济活动的多样性而变得更加繁荣;越

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村庄,进入城市,他们不仅没有割断与乡村的联系,而且在乡村之外复制了故乡的关系。扎根的城镇化不仅让那些快速城镇化的人有故乡可以依托,减少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且使中国的乡村没有因城镇化而衰落。

在记录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其中的内在逻辑,本书正完成了这一任务。书中有细腻的描述和清晰的讨论,在故事的呈现中告诉读者故乡何以成为城镇化中的根,也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在城镇化中,如何走出一条扎根型城镇化的道路。通过本书我们得以在细节中看到城乡融合是如何实现的。

当然,作为根的故乡也是脆弱的,需要不断被建构。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许多与扎根型城镇化不同的拔根型城镇化现象,让乡村失去其物理空间,让乡村的文化符号湮灭在各种口号中。衷心希望政策设计者能小心地维护我们的故乡,不要让我们的故乡因某些政策而消失,不要用行政力量把我们的根拔掉。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