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先知书店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77.00 - 275.00
运费: ¥ 9.00-35.00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0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1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2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3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4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5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图6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0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1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2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3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4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5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商品缩略图6

商品详情

他从档案中挖出残酷的真相

黄宗英曾经打电话给陈徒手:“冯亦代看了你的书,看哭了。书中说到的这些人都是他的熟人,但是你说的这些事他又不知道,所以哭了。”
 
◎徒手挖档案十余年,无一字无来历
 
1961年出生的陈徒手自称“政治化的一代”。初、高中正逢“文革”,读书的时间极少,上午上几节课,下午全体上街看大字报。大字报上的斗争和“运动”,变成了活生生的经历。
 
1986年陈徒手从致公党中央调至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发现“虽然拨乱反正很多年,作协还是很复杂,一直没有太平”。
  
1980年代末作协整顿,书记、副书记免职,党组成员全部撤换,“人人过关”的局面又出现了,风波过后,作协工作停摆,工作人员每天只好下棋打牌。陈徒手的办公室旁边就是档案室,从干校运回的档案,一麻袋一麻袋地堆在墙角。
 
档案室同事找他去帮忙,整理完,他就把档案带回家去抄。这些“保密”的机关档案,陈徒手一直抄到1993年离开作协。
   
2001年开始,陈徒手“转移”到北京档案馆开抄,纸笔渐渐由电脑取代。《故国人民有所思》里涉及的全部史料就来自这些档案,“没有随意的想象,随意的扩充”。这些档案,有的人恨不得永远埋起来,因此有人说,陈徒手就像一个“盗墓者”。
 
挖出来的值钱货攒了好几年,放进了《故国人民有所思》和《人有病,天知否》这两部作品中,写的是新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运动”当中的种种难堪,讲述11位大学教授1949年后“思想改造”的过程。
 
这两本书用到的档案材料不及他抄录总数的一半,绝大部分信息是首次公布。
  
正如《梁启超传》作者、评论家解玺璋评价:陈徒手的当代知识分子研究,始终依托大量的官方材料和原始档案,无一字无来历。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王克明曾给陈徒手写邮件,他看了《故国人民有所思》一书中的冯友兰一章,觉得“比较中肯”。冯友兰是王克明的远房姨夫。资老向陈徒手转告了冯友兰女儿冯钟璞类似的看法,“冯钟璞向来眼光很高,看不中别人的文章”。
  
陈徒手对冯友兰的评价是:“他的经历有标本性质,他一直在斗争,又一直游离,关键时候他能收缩,永远是喘口气又活过来了。”
  
他这样理解冯友兰晚年参加“梁效写作组”:“不能苛求他们,主要是时代很荒诞。”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集体萎缩,陈徒手想展示的却还是他们美好和善良的一面。
 
陈徒手常自问:换作我,会怎么样?“也许我还不如他们,假如不粉碎‘四人帮’,不改革开放,我们接下去都会是这个命运。”
  
“一定要保自己——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难堪、最令人痛心的地方。当然,在那种政治环境中,人人都有当脏手的可能,这次不脏,下次就要脏,谁都没有干干净净的。”陈徒手说。
 
……
 
真相如火,传播真相者如普罗米修斯。陈徒手这位“盗火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档案中挖掘真相,目的是“记录49年之后知识分子的几声长长叹息”,把历史的灰暗面平铺给人看。他说,“知识分子有个天职,就是说话,不论用嘴还是用笔,若一声不吭,是失职;若作假,是渎职。”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陈徒手老师亲笔签名作品:《故国人民有所思》和《人有病,天知否》,这是两部深入解读“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著作,运用了海量有据可查的档案资料。
 

陈徒手先生根据几十年积累的资料所写出来的著作,其实还有好几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出版不久就“断货”,目前在售的仅有这两本,而且《人有病,天知否》一书的构思、写作、问世同样面临颇多波折,最终能与读者见面,实属不易。

陈徒手老师亲笔签名作品,数量非常有限,之前一度售罄,建议趁早收。


————————————


记录49年之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知识分子有个天职是说话,不论用嘴还是用笔,若一声不吭,是失职;若作假,是渎职。”

然而49年之后,在一连串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运动组合拳”的“洗礼”下,知识分子们已经没有了这种“硬气”。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思想改造”“洗澡”这些消失于教科书,只会偶尔散落在网络世界隐秘角落的陌生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知识分子又如何看待“今日之我”与“昨日之过”?


一份忠实记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手记

作家并不着眼于知识分子的学术成果,而是着眼于他们在政治压力下的心灵扭曲与命运沉浮。他不是从已经出版的文献出发,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提炼,而是通过钩沉档案中不曾进入公共领域的稀见史料,展示尚未传播的独家细节,勾勒出这些学者的鲜活侧影。


文章可信性极强,丰富详备的第一手资料足见作者用功至深

作为学者,陈徒手低调而勤奋。在编辑报纸之余,他在采访历史当事人和查阅档案资料两个方面都下了苦功。档案法公布之初,档案一度比较开放,他就一头扎进档案馆。浩繁的卷宗,一一细读,他称之为“打通关”。他围绕好几个专题,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除了零星发表几篇论文,一直没有出版新书。直到一家杂志请他开辟专栏,才促成了本书的问世。此外为了收集史料,陈老师手抄档案十余年,累计达几百万字,“我文章里95%以上的史料都是不为人知的、经我过手的第一手素材。


”评论家唐达成评价,“一切以事实说话。”除了查档案,陈老师还访人物、做口述,“有时候半天的访问,所得可能就只有几行文字。比如《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这篇不过万余字的文章,访问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达十三四位。”


众所周知,在中国,这个题材自带“特殊”,出版更是难能可贵。感兴趣的书友不妨提早收藏。


《人有病,天知否》


陈徒手  作品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ISBN:9787108043160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45元


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1980年代末,作家亲眼目睹了一代著名作家在政治风暴中的无奈与无措,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于是,他便开始研究作品背后的真实作家。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真实记录作家坎坷心路历程,鲜活反映动荡年代的人和事: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 看到有人被正式立案批判,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然后,心情轻松地参加批斗别人的会议,发言比上级定下的调子更为严厉,更为尖锐,力争显出自己的战斗倾向。这是政治运动的惯例,谁也无法拜托这种“游戏规则”和“游戏心情”。


◎ 史家与作家,又有“英雄所见”“大略不同”。史家以为史无“如果”,不能“想象”。也有竟把“虚构”与“戏说”一同挨“嗤”。 有作家说:史书除人名是真,别的都是假的;小说除人名是假,别的都是真的。


◎ 鸟笼也有一定讲究,满清统治者把明代的文化——衣、食、住、行各方面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文化高,而又野蛮,没有法治精神。那社会,有许多人混得很好,放债,打群架,混得有趣味。因有文化,有少数人想活着,不想混。

◎ 作家的戏剧性经历后隐藏着的是中国社会变迁史,也是人性的证明。陈君的文章就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的人证。而且他的文章写得细,生动,材料挖得深而且常有独得之秘至少是独得之深与细,他的文章十分好读。读着读着“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至少是一点点风雷。


——王蒙,作家


◎ 历史是不可摧毁的,也不能抹杀,不能瞒,不能骗。还有历史会再现。以理性或感性再现在史书上,在艺术里,在真里或美里,不论戏剧或悲剧。果然再现了,就有震撼的力量,倒会是摧毁的手段。在这面上辛苦工作的人,查档案,找资料,访人物。为真也为美,青灯黄卷,善哉善哉。


——林斤澜,作家

善哉林斤澜 

人证与史证王蒙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丁玲的北大荒日子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郭小川:党组里的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

浩然的历史场

严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协琐事

林希翎女士

果戈理到中国也要有苦闷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联版后记 

《故国人民有所思》


陈徒手  作品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ISBN:9787301286920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32元


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这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位教授都是“天子脚下”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 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多半知道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普遍流行“知识分子改造”一说,但具体的经过,怎样从各高校发轫,往往就不得其详了。这本书,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邵燕祥,作家


◎ 读到陈徒手先生《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一文,真觉难能可贵。这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环境。只有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明白个人的处境是多么艰难,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我们需要这样的文章。希望作者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宗璞(冯友兰之女),作家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


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学》推动了国内口述史研究。

序言 

俞平伯:1954年的抵制和转弯 

马寅初在北大的苦涩旧事 

陈垣校长入党前后波澜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汤用彤:五十年代的思想病

贺麟:转型时代的落魄和转机 

周培源:坚辞背后的酸辛诉说

傅鹰:中右标兵的悲情 

文件中的王瑶 

蔡旭:大跃进“小麦王”的苦恼 

冯定:大批判困局中的棋子 

后记 

先知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先知书店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含1册签名·钤印】陈徒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研究”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